在基层,青年干部上面连着方针举措,下面连着民众感受,学会如何“说话”,与民众打好交道,是承上启下、顺利推进工作的关键。 一、宣传方针举措,善用家常话。家常话,是日常生活中的通俗语言,平实简单易懂。讲好家常话,将方针举措里的阳春白雪变为下里巴人,才能激发民众社会治理热情,推进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青年干部在做方针宣传时,要放下身段,如同邻里一般与民众亲切交流;要将专业术语转为易于理解的大白话,多沾点土气和地气,要用“咱们”来拉近距离,要用“过日子”来诠释发展。 二、回应诉求矛盾,多说贴心话。贴心话,是指站在民众的角度,感同身受,用暖言暖语给子关怀和支持。讲好贴心话,才能打开民众的话匣子,从而发现矛盾,并及时疏导。因此,青年干部在回应诉求时,要用心倾听,用情回应,学会换位思考;要用“我也深有体会”来表达共鸣,要用 “请您放心”来传递信心。 三,开展调查研究,讲好本地话。本地话,即当地方言。讲好本地话,才能获得一手资料,为调研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因此,青年干部在做调研时,要有到了某某地,就是某某人的决心,努力融入当地文化;要努力学方言,消除语言隔阂,避免曲解话语含义,准确的捕捉地方特色和社情民意。 四、开展具体工作,精通内行话。内行话,是业务领域的专业语言,是落实工作的关键。讲好内行话,自己才能有底气,才能让人服气。因此,在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具体工作中,青年干部要秉持“不是学什么干什么,而是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充分利用自己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特点,根据工作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在与专家、技术人员交流时,不讲官话、套话,准确运用专业语言,避免误解,如此,才能赢得信任与尊重,为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青年干部要善用家常话、多说贴心话、讲好本地话、精通内行话,不断提升“说话”的艺术,才能做好宣传、回应诉求、精细调研、推进工作,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