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聊斋志异》
之《吉生》
北宋末年,在荆州的一户姓刘的平民家庭,诞下一子。生他的这天是七月十五,正好是“gui日”,为图吉祥,刘父遂为之取名曰“吉生”。
据说,刘宅处原有一坟,吉生娘那天生下吉生时,发现一个蓬着长发、尖头如阴阳人的小孩趴在床头张望,一脸苦相。吉生爹回来,娘将这事告与他,爹说:“你这是幻觉吧”?
出生在“gui日”的吉生似乎命中的确不太好,在他仅三岁时,娘便改嫁走了。吉生从小便在他爹的拳脚下生活。或许是他爹在他娘走后的性格变态,也或许是因吉生长相酷肖其娘,他看不惯,眼中钉一般。
吉生天生左撇子,左手吃饭,左手使东西,楚人尚左,天生的楚人。据他娘说,在他一岁多学拿筷箸时本教他右手,须臾却换作左手,扼不过来。吉生几岁时夜里睡觉,老是看见房檐上有个小孩在上面,黑色的。于是让爷爷过来与他做伴一起睡,爷爷说:“哪有?我咋没看见”?这样持续了半月,以致吉生终日神情恍惚、浑身虚弱无力。让郎中看了看,开了一剂中药,方好。
有次在水塘边,吉生看见一头水牛困水。只见水牛一会沉下去一会浮起来,随之漾起巨大的水波。尚不谙事的孩子吓急得大哭:“快来人啊,救命啊,牛快淹死了…”一旁走过的邻里昔乾大爷呵呵直笑:“孩子啊,不怕,水牛是淹不死的”!吉生天生慈悲,走路时都绕过脚下的蚂蚁,生怕踩着。路遇一只奄奄一息的老鼠,吉生也放不下,回家取来食物却没能救活它,只好挥泪将它掩埋。
在水塘边还发生过一起险情。那是一个春天,吉生去水塘边玩耍,为摘水塘边的野蔷薇蕻子,不小心滑到了塘里。眼看水已快没齐头顶,吉生连呼救命。这时,只听一个中年男声传来,“别怕,抓住旁边的木头”!果然有一根木头浮过来让吉生抓住,并依托它进而攀住了塘边的树根上得岸来。吉生上岸后下意识地四处瞧了瞧,哪里有什么人?那个中年男子的声音始终是个谜。
吉生少语却天资聪敏,悟性过人。长到五六岁时,不远的私塾良成先生给学生上课的吟哦声深深吸引了他。于是,他悄悄躲在私塾的壁下偷听,《论语》《孟子》等章他听一次便能记下几句。偷听的次数多了,被良成先生发现。良成先生年近半百,个子不高,脸庞清瘦却一脸和善,常常身着一长袍。他早年中过县上的秀才,回乡便一直以教书为生。先生赏识吉生的勤奋好学,加上也耳闻乡党传他悯物孝亲,于是就免费收他入私塾作了学生。买不起纸笔,每次,吉生都在沙地上,树枝作笔沙作纸。有时,良成先生也自掏腰包帮衬一些他。几年后,吉生的学问在私塾中出类拔萃,他也常常希冀着自己日后能考取功名。
吉生娘离去后,他爹续娶继母,为他生了一弟一妹。后母偏心,有什么好吃的食物都藏起来,等他不在家时,和两个弟妹一起躲在房中偷吃。冬天来了,弟妹穿的都是新棉衣,吉生穿的是用芦花缝制的冬衣。这些,他都不去计较。在他看来,弟妹还小,理应得到照顾。况且和自己也同父哩。父亲不喜欢他,却宠爱弟弟。对此,他从不介意,依然尊重父亲孝敬父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他恪守《周礼》。即便父亲对他打骂,他也默默忍受,并原谅父亲。他效法虞舜,孔丘不是也常说“温良恭俭让”么?乡里人都交口称道他的好德行…
转眼十几年过去,吉生年己十八。长成了一个浑身透着英气的刚毅后生。怎见得?只见他:身长八尺,广额丰颐大眼,两道剑眉略微上扬。这天,和往常一样,吉生进山打柴。他砍好一捆枯枝,躺在枯枝上小憩。忽听树上有人对他说话,“公子,公子…”循声望去,并不见人,只有几只鸟雀扑腾飞过来歇在头顶的树枝上。正当他暗自纳闷间,一个老者从天而降般站在他面前,手拄一根拐杖。吉生慌忙行礼。老丈手捋白须面带微笑问他:“公子后颈上是否有一颗痣?”“丈人如何知道?”吉生吃惊不小。老丈呵呵一笑告诉他:“明年的七月初七,有一个后颈上一颗痣的女子会帮助你,且记”!言罢老者忽然不见。吉生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脑中一片浑沌。
翌年春,吉生背好干粮,北上赴京赶考。那时恩师良成先生已过世。临行前,吉生去他坟上化了几张纸,磕了三个响头,便上路了。
因家贫无钱住店,吉生白天赶路,晚上就拣破庙栖身。这天走到襄州地界的一处荒山野岭,天己黑将下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让人心瘆得慌。走不多远,所幸前面又有一所废弃的破庙,于是就径直走了进去。双腿走了一整日,精疲力倦,包袱中还剩几个烙饼,无心吃,倒头便睡。睡到半夜,朦胧中听到人声嘈杂。睁眼间,几个大汉正站在跟前,手中举着火把。“哎呀不好,碰到强盗了”,吉生心中已明白了几分。只见其中两人拿了绳索三下五除二就将他绑了个结实。为首一个刀疤脸嵌着只独眼,手中握着把钢刀凶巴巴地朝他喊道:“识相点小子,不然爷爷们让你掉一只耳朵”!说着,用刀在他面前试了试。几个人慌乱地抢过他一旁的包袱,然后又在他身上胡乱摸索一番。“他娘的,今儿算倒了八辈子霉,碰到个穷书生”贼人们一阵折腾后,除几本破书几个烙饼外仅搜出几文碎银。“大哥,干脆将这厮扔进旁边井里算了”!吉生吓出一身冷汗,暗暗叫苦不迭。这时,忽听到耳边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公子别怕,你包裹里有银子,给他们罢了”。吉生环顾周围并无一女,心中狐疑,“包袱是我的,里面哪有什么银子?况且贼们刚才不是己翻过么”?急迫中却也顾不得许多,照她话让贼人重新取了包袱去看,里面果真有二十两银子。贼们大喜,也不去多想其中的蹊跷,扔下他走了。吉生庙中脱险,对那女子和二十两银子却百思不得其解。而那伙强盗,将银两拿回后准备分赃。哪里什么银子?全是石头!贼们张口结舌,这是后话。
且说吉生两条腿马不停蹄地晓行夜宿,初夏,终于抵达京城。依旧寻了个城郊的庙宇暂且歇息。会试还有几天,吉生去热闹的东京城里到处转了转,”刘姥姥进大观园”,平生第一次到京城,也好好看了些稀奇。
七月初七这天七夕,天气晴好,偌大的京城比平日更加热闹。吉生在庙中寄居处翻了几页书。暑热并未退去,庙中柳树上的蝉一声接一声地叫着,让人不免有些烦躁,便信步踱出庙外走到一处十字街口。眼前黑压压地围满了人,官家的人敲着锣在叫喊着什么,中间搭着个台子。吉生向身旁正踮起脚尖看热闹的一男子打听:“这是做甚”?男子头上冒着汗,眼睛却直直地盯着高台漫不经心地答道:“你不晓得么?端王的公主抛绣球招驸马”!端王是当今赵氏皇上胞弟,身世显赫。他为人正直,并且颇具些才情,尤擅书画。他的爱女名唤“遗珠”,芳龄正值一十八,生得闭月羞花,端庄娴静,偏好弄琴。据说绣球连抛了几天也没个中意之人,今日是最后一天。吉生虽说是”癞蛤蟆吃天鹅肉”,想都不曾想;但随着看个热闹也罢,便也凑了进去。不料这一去,公主的绣球偏就落到了他的头上。公主在帘后瞧见了,倒也有几分喜欢,脸上立时有些红晕。她一边叫过下人:“你去问问台下那个方脸白衣后生姓甚名谁?哪里人氏”?家丁飞也似地奔向吉生,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这个穷困书生身上。吉生如实回答后,家丁回去禀告小姐如此这般。可端王见他虽然生得英俊儒雅,却身着粗布大褂衣衫褴褛的,一副落魄样,况且出身卑贱,便有几分不快,“本王贵为皇亲,吾儿女中凤凰,怎可为乡间野犬遥望”?公主不甘:“父王尝言,观人不观一时,有志不在贵贱。今日怎就忘了对儿的教诲”?任公主怎样好言,端王只是不听,愣是棒打了鸳鸯。不过吉生姓名籍贯来历等以及英俊不俗的长相他还是记住了。这里吉生心中虽有几分惊诧却并不失落,无事般地自回到庙中不提。
几天后会试开考,一排如马槽般隔开的号棚,吉生坐的是九号。在他旁边八号,是当朝宰相蔡京之子。那蔡京虽说也取仕进士,并且写得一手好字,却为人奸滑、尤善逢迎,因此颇得皇上恩宠。其子蔡衙内生得满脸横肉,眼睛却小得仅绿豆大点。其不学无术,成天和一帮家仆们斗鸡遛狗、游手好闲。虽说蔡京专为他请了大学士秦观作先生,也不过是略识几个字罢了。
考试开始。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平日的苦读和积累令吉生一挥而就,早早便完成了试卷。一旁蔡衙内见状,暗递了纸条,要吉生与他抄,“兄台高抬贵手拉兄弟一把,上岸后自然忘不了你”。吉生见他面相阴险本就不喜,况且平生最恶那些自己不种专窃人果实之辈,于是只不应声。蔡衙内平素要月得月要星得星顺他惯了,哪里受过甚么挫折,一时恼羞成怒怀恨在心,回去哭告其父,言吉生无礼,如此这般。蔡京听后嘴里不说心里大怒。他想,“知子莫如父,我这犬子的墨汁我是知道的,原本将他安排在一贫贱书生旁就因事先打听出那书生乡试成绩好而故意为之,好使吾儿抄他。谁料此计未成,唉…”他在府中踱了二日,又生出一计。咬牙切齿地,“穷小子你不识抬举不助我儿,本相今天就让你死也死得个不明不白”!遂暗中指示主持考试的知贡举张悦将吉生与蔡衙内两人考卷“偷梁换柱”调了个包儿,让衙内夺了探花,却诬陷吉生试卷中有讥刺朝廷之意。吉生因此不仅未中科举,反而含冤锒铛入狱。身在狱中,吉生黯然神伤,动情处不禁落下泪来,“我爹当初为图吉利,为我取名吉生。哪知我此生处处不吉,处处坎坷。苍天啊,你不长眼睛,我吉生究竟错在哪里”?
话说审理吉生案的大理寺卿名叫李密。此人乃青州人氏,出身贫寒,早年进士及第,为人刚正厚道,惜才爱才。几次提审,吉生案其实昭然若揭,实在冤屈。李大人着实为之叹息。这边蔡京打发人暗中送他一些金银珠宝,一面指示他:“还望李大人尽快'妥善结案'”。对此,李密当然心知肚明。送走来人后,他愈加不安。心想,自己虽然想帮吉生却碍于蔡京势力,左右为难。想来想去寻思不出个主意,只是整日里长吁短叹的,“吉生啊吉生,这可如何是好”?五日过去,相府越发催得急。常言道“急中生智”,他以手加额,忽地想起一个人来,这人便是端王。因他平日与端王惺惺相惜,虽身份上下却也相善,过从甚密。他想此人或许便是吉生贵人,也只有此人才可救他。于是,便将吉生冤案的实情一五一十地写下差人偷偷呈给了端王,“千岁明鉴:兹有荆州寒门贡士刘吉生……”端王一看大惊,这不正是女儿抛绣球砸中的那个穷后生吗?才知这后生虽然穷,却颇有真才实学,心里由此生了几分爱意。得知蔡京一干人徇私枉法,陷害后生,心中愈觉不平,“小女当初一见钟情于此后生,被我横加阻拦后,一直郁郁寡欢,茶饭不思。今见后生果是个可塑之材,前途不可估量,不宜被埋没。老夫定当出马才是”!于是他便插手此案,为李密撑腰。蔡京虽恨,却拿端王无奈,最后只好让知贡举张悦一人背了黑锅,说此事全系其为巴结宰相而一手策划的,将他下了大狱。可怜那张悦,有冤无处申,苦果自吞。吉生终于得以昭雪,探花物归原主。
离奇般地从囚犯一变而成为驸马后,吉生与公主欢天喜地地,十分恩爱。忆起山中老丈说过的话,吉生去看公主的后颈,与自己一样,果然也有一颗黑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