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265|回复: 0

身残志坚创业,多方相助开爱心驿站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10

帖子

21

积分

列兵

Rank: 1

积分
2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25-3-6 15: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jpeg
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通讯员 李梦婷 刘佳文

2.2.jpeg
残友爱心驿站

3月4日中午,寒风凛冽。应城市黄滩镇的吕红先,又来到应城市文昌南路110号的小店“残友爱心驿站”送货。这次送来的是几袋大米。
跟其他地方不同,这个不到10余平方米的小店享有“特权”:先送货,卖完再结账。而店内的商品,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这种供货模式。
在吕红先一样的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应城市的“残友爱心驿站”马上将迎来第二家店的开业。
2.3.jpeg

爱心市民前来选购

四名残疾人抱团创业
“残友爱心驿站”虽然小,却也筹备了半年时间。
今年57岁的刘爱军,在1984年因公致残,右腿高位截瘫,后又患上了癌症。命运的不公没有击倒他,刘爱军靠着摆摊、开店自食其力。
2021年,刘爱军尝试着走进互联网,在网上直播带货,并成为一家公司的签约主播。
2024年5月,刘爱军牵头组织残疾人搭建直播团队,结识了同为残疾人的邓艳、李峰。后来,邓艳在应城市职教中心抖音培训班学习,认识了同一个班上的残疾人学员丁晓英。
和刘爱军一样,这三人也是历经磨难,却始终乐观向前。
今年45岁的丁晓英,在十个月大时因病导致右腿残疾。她靠着努力,掌握了缝纫技能,后来又开起了服装厂,一个人将两个孩子抚养长大,并加入了红十字会,成为一名志愿者。
1981年出生的邓艳,14岁时因病致残后从事缝纫工作十余年,2018年又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转而从事社群销售管理工作。
同为80后的李峰则是在8个月大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双腿萎缩无法行走,他没有向命运屈服,学会了双手撑地前行,学会了骑三轮车。他卖过鸡蛋,养过鸡,2014年开始养牛,先后被评为孝感市自主脱贫先进典型、最美应城人、孝感楷模。
相识后,几人同时表达了想通过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应城市职教中心抖音培训班的讲师刘波,也决定加入进来帮助他们。
就这样,志同道合的5人创业团队搭建起来。自2024年5月起,应城市残联为他们提供了直播带货工作室、设备与资源支持。
2025年1月15日,在应城市残联帮助下,5人共同捐资成立的残友爱心驿站开张。

2.4.jpeg
爱心驿站的五位“创始人”

有人骑车一个小时来买东西

残友爱心驿站面积不大,陈列的商品却琳琅满目:有应城糯米、三结豆皮、畅氏麻糕、鸡蛋等各类农副产品与土特产品。
“这里的货基本上都是爱心人士提供的,都可以先供货,等我们卖完了再结账。”邓艳说。
吕红先在老家黄滩镇种植泰国丑香瓜,在网上也小有名气,平时也帮着在东北的姐姐姐夫售卖东北大米。听说残友爱心驿站开业了,他主动送来了大米,不仅给出了最优惠的批发价,还可以先卖货后结算。
应城市陈河镇的爱心人士余锐祥提供了人和荸荠代售引流,10元6斤,高峰时,荸荠一天能卖近300斤。
而每一个来这里买东西的顾客,都让这家小店的老板们感动。2月23日,一个小伙子在网上刷到爱心驿站的视频后,特地从黄滩镇骑了一个小时的车过来,就为了买一袋荸荠。
广东一个外贸公司的应城籍老板,给丁晓英寄来了几十件棉服,让她放在店里卖。
说话间,一名姓王的女士来店里一次性购买了近400元的东西,有大米,有油,还有各种特产。王女士特地开车过来购物,她说,买的这些东西,是寄给外地爱心人士的。
开业当天,应城当地的自媒体和网红们基本上都到了。他们帮着爱心驿站免费拍视频、做宣传,让更多人知道了这家开在人流量很少的一条街边的小店。
开业一个月,刘爱军等人盘了一下销售额,有2万多元。
“虽然不算多,但算是开了个头。”现在,他们几个人都开通了抖音号和视频号,在刘波的指导下开始拍视频,展示残疾人创业过程中的坚韧与拼搏,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爱心驿站开业不到两个月,其话题全网搜索量已超过100万次。
下一步,他们打算建立爱心驿站的账号矩阵,开始线上直播带货。

2.5.jpeg
市民选购物资

“敢拼敢干,残疾并不可怕”

中午时分,李峰的三轮车,停在了爱心驿站的门口。三轮车上,放着他刚收来的鸡蛋,和几袋子鸡粪。
“鸡粪是从自家养鸡场里拖来的,有几个养花的人要,我就带了一点过来。”李峰一边说着话,一边从车斗里拿过一双拖鞋,套在双手上,然后下地,动作连贯而熟练,全部靠着一双手完成,像极了体操运动员的鞍马表演。
辗转腾挪间,李峰用手走到店里,和记者攀谈起来。乐观开朗的他,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在爱心驿站里,李峰负责收鸡蛋。“我家养的鸡也会有一些蛋,但是还不够,需要到农户家里去收。”李峰说,顾客到店里来买东西,“我们不能辜负这片爱心,说是土鸡蛋,就得确保每一个都是土鸡蛋。”
靠着一双手,李峰家里养了几百只鸡,33头牛,还入了党。家住汤池镇公益社区的李峰,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励志哥”。这次重新创业,虽然几乎赚不到钱,但能够和志同道合的残友们一起奋斗,李峰觉得很开心。
有一次,一名顾客买了一袋荸荠,看到李峰的样子,觉得很不容易,多给了十块钱。李峰立即又称了十块钱的荸荠,并追上这名顾客,硬塞给了他。
“我们这是在做生意,这是比靠捐款更长久的一条路。”李峰说,虽然没有了脚,“但我还有手,只要敢拼敢干,身体残疾并不可怕。”
和李峰一样,刘爱军、邓艳、丁晓英都在尽力打破世人对残疾人的固有印象,“我们最开心的事是别人把我们当正常人看。”
“我们从来没有给自己贴标签,也从来没有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他们说,别人施以援手,大家都会真心感恩,但这些都会化为继续拼搏的动力,支撑着他们继续前行。
2.6.jpeg

李峰送来了鸡蛋

他们想带动更多残疾人

开业一个多月以来,让刘爱军等人最有成就感的事,莫过于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开业不久,驿站多了一个员工,她就是63岁的左金华。左金华同样经历坎坷:2岁时,她的母亲去世了;6岁时,独自出门找妈妈的左金华遭遇车祸,伤势严重无奈截肢……结婚生子后,她独自抚养大了一双儿女。
春节前,在北京带孙子的左金华想回应城老家看看,结果看到了刚开业的爱心驿站。左金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春节后,她回到北京,跟子女们说“我要去过我自己的生活了”,随后毅然来到了应城,自己租了一个小房子,加入了残友爱心驿站。“他们和我说待遇很低,我说没有关系,我只想和跟我一样的残疾人一起,做点事情。”
此前,刘爱军创建了一个名为“残疾人之家”的微信群,借助直播与短视频宣传的有力推动,群友持续增加,目前已有五十多人。残友爱心驿站开业后,群里反响强烈,不断有人表示想加入进来。
很快,第二家残友爱心驿站就装修好了,并将于3月7日开业。两个爱心驿站加起来,一共有10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未来,他们计划开第三家、第四家……
“驿站平时直播宣传推广应城农副产品,希望为本地产品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刘波说,残友爱心驿站还尝试为残友们提供产品代售服务,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提升残友群体生活质量。“后期我们还打算提供手工艺品教学,帮助居家残友增加一份收入。”
残友们抱团自主创业,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孝感应城市残疾人就业康复服务中心负责人余旷怡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政策帮扶力度,做好驿站的宣传推广,推进驿站建设广覆盖,不断延伸服务触角,让更多残疾人共享时代发展的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