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摇梅蕊当心白
冯延巳在《抛球乐》中说到“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叶嘉莹认为“波摇梅蕊的‘当心’,本质上是指的波心,可是与下一句风入罗衣的‘贴体’一结合,这个‘心’就变成人‘心’了。所以那摇动的波光,那梅花的花影,就不止是在水心之中摇动,而是在诗人心中摇荡。”这与慧能和尚的“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有异曲同工之妙。
“波心”可以因为一句对仗的句子而变为“人心”。那面对如此多诱惑的“人心”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又会变成什么呢?莎士比亚笔下的一个哈姆雷特经过人心的浏览可以有一变成千万,就像孙悟空拔根猴毛可以吹出千万个猴头一样,更别说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了,如此这般,面对多变的人心,我们又期望他在经历万千世事之后变成什么样呢?
我们一直在追求“真、善、美”,而所谓的“真、善、美”在对立的角度又何尝不是“假、恶、丑”呢?如此说来岂不是没有“真、善、美”,难道我们在自欺欺人?我们又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心,让“行随心动”,而不是“心为形役”呢?
“行随心动”,“心”到底是什么?
“心”是一种精神,一种永恒不变,一种誓死守护的精神。而“精神”是虚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反而比“心”更难以把握。这样说来,似乎更不容易摆脱“心为形役”。
但是就像“波摇梅蕊当心白”,梅花的倒影在水中随波摇摆,却永远不会随水逝去,因为岸上的梅花不会随水流而逝,河中的活水也不会因流动而减少,静止。因此梅花永远会在波心以一定幅度摇摆,正如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一样正常。心也会随着外界的改变而一定程度的波动,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感慨”。感慨有两端:“小感慨”和“万千感慨”。这些外界的改变只是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心最初的方向,我们此时还可以“行随心动”。
可怕的是从本质开始改变。因为人性有时也会在善恶的分岔口迷失方向。
虽然波不能奈何梅花,因为与波相遇的只是梅花的影,但是行灭而影尽,梅花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凋亡,这是自然的力量我们无法抗拒。这时要留住美好的梅季,只能用心去记忆。而守住心的永恒,只能用永恒的时间对抗流逝的光阴,以毒攻毒。时间具有极端的两面:倏如流电,纵浪大化;看似无影而又相对永恒。只要你有心,时间在你相信的地方,永远守护最初的美好,前提是你要守住自己的心,不曾迷失。并相信美好,及时唤回走错的自己。
所有的事情都和“波摇梅蕊当心白”一样的道理,善恶的分岔口也一直是心在看守。
如何才能守住自己的心?使我们不会在艰难的岁月中,钻入日子的牛角尖里,也不会在光辉的岁月中,脱离大地飘入风中。
这就需要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沉着冷静、独立思考、韬光养晦、拓宽视野、心系天下。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来稿:中国科学院武汉教育基地
姓名:李虹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