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报金点子)对湖北日报专栏设置的建议 1、建议恢复的专栏: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曾与“读者”安排在1个版面,各占一半,每周1期,后来不见了。“舆论监督”是反“四风”,正党风的前哨,砭针时弊的利器,曝光“黑洞”的探照灯。很多问题在舆论的监督下,得以解决。这个武器不能丢。 2、增加读者互动的专栏。“时评”办得好,很多有分量、脍炙人口评论颇受读者欢迎。但本报记者的评论多,社会的“来论”少。不可否认,记者的评论文章往往高人一筹。有些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建议由党报出题,让读者参与评论,形成互动。这样议论风生,道理越辩越清,是非越辩越明。增加读者的参与度,也就提高了社会的关注度。 3、增设“老年天地”专栏。据省老龄办联合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调研报告,2012年底,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889万,占总人口的15.4%。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何孝老敬老,怎样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如何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怎样更好地发挥“四老(老党员、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的作用等,值得党和政府研究,值得党报关注。 4、加大“读者”专栏“捉错”力度。“捉错”是提高办报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过去,“捉错”在“读者”专栏中常见,还设立了“有奖捉错”,定期开奖。但现在“捉错”的报道被弱化了。是不是报上的“错误”减少了呢?未必。今年以来,我投出7篇“捉错”稿,可能是“读者”版面有限,1篇未用。《“实现文化饥渴”用语不妥》,《“仍依然”用词不妥》,《“不仅是…而是”关联词搭配不当》,《“荆州上游”应改为“荆江上游”》,这些“捉错”并非我“捉错了”。建议加大“捉错”报道,恢复“有奖捉错”。“捉错”内容,不仅是错字,还有语病、错用标点符号、生造词语、关联词搭配不当等,都在“纠错”之列。 5、 应更名的专栏。“文化征程”,顾名思义,是前进在文化征途。建议改为“文化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这是全国党代会多次提及的,也是社会上的习惯用语。“文化生活”比“文化征程”涵盖宽,它可把“文化征程”包容其间。 作者 祝大光 地址 孝感市城站路71号孝感市人大老干科 邮编 432000 电话 13907290390 2014年11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