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阳光充足的墙
有人说,慈善是有钱人的事业。过去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自从听到一个男孩的故事后,我就改变了这种思想。 改革开放初期,老家有一个叫君的男孩,八岁,上小学二年级,父母都出外打工了,他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每天早晨,男孩背着书包从家门前的村巷去村小学读书,一天要走过这小巷四五次。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沙石巷面的村巷,村巷最南边有一栋瓦房,瓦房外是一片田园。春冬季节,瓦房南面的那面墙,阳光非常充足。这是男孩发现的。因为村里的大人们都忙着干活去了,很少关注这阳光充足的墙面。 有一次,男孩像往日一样,穿过村巷去上学,当他走到南边巷口的瓦房前,瓦房的大门正好开着,屋里有一个女孩坐在一把木制的轮椅上,一个劲地啊啊啊叫着,好像在努力地想摇动那把木制轮椅。女孩手脚扭曲得很厉害,是患小儿麻痹症留下的残疾。嘴巴有点歪,嘴角上垂着一丝清涎,完全吐不清一个字。身体非常瘦弱。男孩在门前站立了好一会儿,看女孩很用力很执着地想挪动轮椅,但凭借她那身体无论如何也是办不到的。男孩走进了屋里:你想把椅子移到哪里?我帮你。女孩并不聋,她抬头看到了男孩,笑了。笑得嘴巴更加扭曲。但男孩却能感觉到女孩是在对他笑。于是他也回了一笑。女孩很高兴,从她脸上泛起的红润和眼睛的光泽能判定出女孩心空洁净而灿烂,也许是很少有陌生人对她笑过。女孩抬起她那畸形的手指了指门外。男孩会意,便伸手推动轮椅,一直推到门前村巷上。女孩非常兴奋,不停地啊啊啊喊着。男孩心里也感觉到很愉快:是这里吗?女孩努力地往头顶上面指了指。男孩抬起头向上看,没看到什么。心里想:上面只有高高的天空啊。突然,男孩笑了,他明白了女孩的意思。于是,便又推动了轮椅,将女孩推到那面阳光充足的墙根下。女孩开心地笑了,笑得很丑,很不像笑。男孩依然回了一笑,笑得很自然,很阳光。 次日,男孩又去上学,走到那栋瓦房前时,脚步不自主地停下,转头看了看屋内,女孩仍坐在木制轮椅上。女孩看见他后,很高兴地笑了,不停地啊啊啊地叫着。男孩发现女孩的笑不那么丑了,嘴巴也不那么歪了。男孩走进去,轻轻地把女孩又推到那面阳光充足的墙根下,然后很高兴地上学去了。 从那以后,男孩每天上学路上,总是顺道将女孩推到那面阳光充足的墙根下晒太阳。男孩还探听到女孩的父母每天太阳没出来前就得赶去上工,他们不是遗弃女孩,而是不能把女儿丢在冷冷的外面。这件事,男孩坚持了一个冬季,又坚持了一个春季,一直坚持到小学毕业。而那面阳光充足的墙却永远留在了男孩的心里,直到若干年之后,男孩成了一位充满爱心的慈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