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江苏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84
IP属地:江苏省盐城市
|
本帖最后由 王阿林 于 2012-12-30 14:54 编辑
放鱼鹰的人
在我的老家,屋后有一条河,这是一条六十年代开挖的人工河,河有20多米宽。河的水是从长江引过来的,那时河里的水,水清甘甜,清澈透明,村民们在河里淘米洗菜,洗衣刷鞋,常常引来鱼虾争食的场景。河的两岸长着一排苦楝树。苦楝树上扎满了喜鹊窝,喜鹊在苦楝树枝头上叽叽喳喳唱个不停。苦楝树果子挂满枝头,象串串铃铛,随风摇来晃去。好事的喜鹊把果子啄得掉得满地,有一些苦楝树果子便随着风势刮掉落到河水里,鱼儿以为是天上掉下的美食,群群鱼儿抢着追逐。每到夏天,大人小孩在河里洗澡游泳,摸鱼摸虾;冬日,在河冰上溜冰,打雪仗,堆雪人。这条不出名的河道成了我们儿时的游乐场。
在这条河上,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群放鱼鹰的人。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每缝秋冬季节,三五成队的放鱼鹰的小船,打从这儿路过,每次恰到我们这里就要靠岸停船。那些放鱼鹰的人就上到岸上卖鱼,晚了就顺便借宿,年复一年的从这儿路过,他们与我们这里的人已混得很熟了,鱼也卖得快,住宿也拍手即成。记得我家曾好多回住过放鱼鹰的人。放鱼鹰的人船儿不大,只能天不冷的时候一个人可以在船舶上对付着睡,那船也只能容一个人呆的地方,还有那些鱼鹰在船上,因此这些放鱼鹰的人就象一群流浪者一样,飘泊不定,那里好住那里就是家。这些放鱼鹰的人都比较诚实,到那里借宿都比较守规距,他们是不睡人家床铺的,自己带着被窝,到房东家找一些茅草或稻草在地上一铺,将就着过就度过了一宿。他们常常以一点鱼虾送给房东作为报答。
听放鱼鹰的人说,他们是兴化一带的渔民,主要从事鱼鹰捕鱼,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船上,家里的大船一般都停靠在大河里,或靠近集镇的主要河道里,男人们独驾小船出来放鱼鹰捕鱼,每一次出来捕鱼都要行程几百里或上千里水路,日常生活就靠自己捕鱼所得。有的时候就到很远很远的洪泽湖等远地方捕鱼,在大河或湖里捕鱼,收获比小河里多得多。每年他们从我们这里路过,都正好是天冷返程的,然后与大船会合。虽然他们在返回途中,还是一边走一边继续捕鱼,赶不上趟到大船停靠的地方,就一边走一边借宿。
那个时候我们很小,对鱼鹰很好奇,我们在看放鱼鹰的人捕鱼时,那些鱼鹰停息在船两边的支架上,好象也就呆头呆脑的样子,可随着放鱼鹰人的吆喝,以及手中船竿的催赶,那些鱼鹰此前还在呆头呆脑的打着瞌睡,可一到水下,它们就象一只上了弦的箭一样,象雷达似的在水下搜索,寻找猎物。在鱼鹰窜上窜下的过程中,不一会儿,它们就一个个带着战利品,向主人邀功请赏。然后继续它们的搜寻捕捉,直至主人的满意。当时我们觉得好奇的是鱼鹰为什么不将鱼儿吞进肚里,而要等主人赏赐呢?原来放鱼鹰人早已在鱼鹰的长长的颈部设了机关,可到至今我也没弄懂设的什么机关来。据说是在鱼鹰的颈部扎了一圈线,保证大鱼不被吞进肚里。是真是假只有放鱼鹰的人自己知道,这也许是一种商业机密,我们无须考证。
现如今,我们很少看到放鱼鹰的船了,这种生计方式也许已不再适合今天的时代,可在那个时代确是一种谋生的道路,也是我们儿时能欣赏到的一道风景线。即或今天还有这样一群人,在很远的地方继续着他们的传承,但愿他们不再漂泊,不再寄人篱下,不再露宿船头。
(王阿林)
地址:江苏省东台市唐洋广电中心
邮编:224233
邮箱:wal630327@sian.cn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