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南古迹 掇刀石图
掇刀石图说 〔掇刀石〕州南二十里,在虎牙关南、黄岭铺北,周围数十里,地面高敞。关夫子往来荆襄,常屯兵于此。帐前有石,巑岏碧色,尝竖青龙刀于石罅中,今以手摩之辄动,然千夫之力不能举也,故名掇刀石。迨后修夫子祠,覆刀于内。祠外有马跑泉,遗迹存焉。明孔克学题诗云:“赤兔生花汗血毛,战余松下解征袍。将军一笑风云散,曾借巉岩寄宝刀。”历来香火最盛,后毁。国初,荆镇总兵郑修复。乾隆乙丑,州牧舒成龙重修,属僧官相庆董其事。庙之南北添建瓮门二座,祠宇巍焕,四方瞻仰者络绎。临川令李宫捐产壹百亩,住持僧复购李淑白等水陆田七十二亩,以供祀事,香火称极盛焉。 〔宛城〕在州南九十里。旧传魏立荆州理宛城,即此。 〔权城〕在州南一百里,即春秋时权国。 〔白阳县城〕梁萧詧所筑,今州南一百三十里。相传梁萧詧攻江陵不克,退筑白阳城,聚兵屯粮。顺治初,石碑崩入河。康熙间,河水冲北岸,有仓米崩出,色黑,粒犹完,病者服之即愈。 〔龙女泉〕唐造寺钟,铸其始末甚详,脉本青溪,水流清洁,祷雨立应。初立坛,后建寺,名广宗,有藏经阁。后殿奉祀龙女,四方奔谒者甚伙。雍正庚戌仲夏不雨,里人祷雨辄应。乾隆己未,因坛圮泉淤,合力开浚,七日得泉,遂大雨。里人爰立灵贶祠,建坛寺左。 〔鼓岭〕昔称古岭。唐贞观三年,建青龙寺于峰头,五代时毁。宋开宝四年复修银海寺,前有三海为之襟带,山石磊落如鼓形。 〔方亭〕在州南一百三十里,即今四方铺。崇祯初,巡察白士麟按楚,见时势不可为,隐于武当山中。顺治六年乃出游,至方亭访古迹。处士向旭阳对云:“亭始于宋乾德时,为往来停骖之所。”左右山水环抱,寺阁参差,其地有纪山、功成阁、九汊峪、知止冈、金牛山、银杏树、石牛寺、柏山头诸景,古称胜地云。 〔先峰〕在州南一百六十五里。周平王东迁,孙叔敖先人自绵来居此,世为楚大夫。楚庄王九年,闻叔敖贤,举于此,由令尹为相。旧传九星贯珠,三海联璧,辉映山川,吐精泄秘。后子孙世居先峰,人遂指为孙家山,不复称先峰矣。 西南古迹 〔白马楼〕在州西南五十里,其旁为白马垱。相传有白马出于水中,故名。 〔孟子港〕即建水,州西南五十里。唐孟浩然往来于此,故名。 〔羊角寺〕在州西南九十里。春秋时,燕人羊角哀、左伯桃相友善,闻楚王贤,往归之。过此乏食,值雨雪,寒甚,伯桃乃并衣与角哀,而自入空树死。后角哀贵为楚上大夫,乃言于王,备礼以葬于诸村里合河口内。后角哀返此地,不忍独生,自经死,后人立寺祀之。 〔白胜山〕在长冈岭旁,下临北湖。白石一带长数里,亦有五色石间之。 〔石龙山〕在白胜山东。山石修长,如龙,若鳞甲状,或双行或独遶,若隐若见,长可数丈,亦奇迹也。 〔白龙潭〕在纪山下,白龙现则大雨时行,其岁必丰。谚云:“秃尾白龙见,家家收谷回。” 〔瓦子长湖〕在藻湖东南三十里。楚大夫蘘瓦之孙所居,因名。今以直河、九真湖、蒿台湖会合名长湖。 〔杏子山〕在州西十里。山顶旧有野杏千株,花开烂然。知军王之望诗云:“溪流常带桃花水,宿雨初收杏子山。” 〔仙女山〕在州西二十里,上有白云洞。山麓有二祠,一名华林古院,华林禅师建。明洪武间,僧觉忠重建。非内方之仙女山也。 西北古迹 〔圣境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悬岩峻壁,上祀真武,相传荤酒不得入。崇祯壬午,有少年十辈携酒登山庙,僧拒之,不听。至晚,殿门已闭,火忽满室,霹雳震天,众人火焦几死,衣冠抛十里外。 〔白龙洞〕在州西北五十里。洞门高广丈余,深十里。内有白龙,每旱祈祷必雨。宋庆历间,有毛道士祈雨,入洞取水,命其弟子立洞口,俟出,即与令牌。少顷,见一手大如柱,长丈余,伸出索牌。弟子骇极逸出,水即漫涌,道士渰没矣。 〔黑龙洞〕在州西北五十里马仰山下,洞门与白龙洞同。明成化中,天旱,赵仲寿知州事,躬诣洞门,持炬深入,以瓶取水,雨遂大降。又有黄龙洞与此二洞相隔一岭。 〔磨剑石〕在州西北九十里望乡村,昔秦王磨剑于此,石多砺痕。 〔竹马洞〕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望乡三图。缘山麓而下,洞口宽敞,内高三丈余,上如覆釜,下极平坦,可列坐百余人。然炬行至第二层,有白石二条挂石壁上,旧曰玉带。有水渠一道,泉清可掬。逾水再入,盘旋曲折,约四五里而遥。 仙居寺图
仙居寺图说 〔仙居寺〕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在仙居山上,高踞山岭,多飞岩峭壁。唐灵济禅师驻锡处。宋重修,极壮丽,旁有西和观、白虎岩、香炉山、白沙坡、龙王洞诸景。峦嶂层叠,林木拱卫,诚胜地也。元至元间,知戒和尚开山说法。明末寇氛充斥,居民万人避此,贼不能犯。中一洞极宽,深可容五六百人,内石痕结罗汉像,因以名。洞上石壁有观音洞,可容二百余人。陡堑危峻,悬铁绠攀援而上。寺前岩下有穴如屋,内塑龙王像,因名龙王洞。洞侧有泉清冽而甘,名灵泉。筑方石池以承其流,由池而下歴三级,始奔赴涧中,灌田甚溥。岩上有石壁泉一道,泉水从山腰喷出,涛涌莲花,作琮琤声,所谓仙居瀑布也。国初建寺,年久渐圮。州牧舒成龙委署巡检张九松重修,复添建方亭,古制顿复。复为清查寺田,存籍于官,以垂久远,香火日盛矣。 〔潭清洞〕在仙居山北数里,有仙泉、灵泉。西有珍珠、铙钹、大翻、五桂诸泉,众水会出仙居口龙仙桥,经乐乡关北入钟祥界,转入汉水,民引其水漑田。 〔石圣山〕在州西北一百三十里。高耸拔萃,后有石笋,高数十丈,大数围,屹立如人,故又名石人山。相传秦时有仙姑居此,朝吸露气,夕餐霞光,久之化为石,叩祷灵应,遂称为石圣。州牧蒋曰梅率僚佐士民捐修祖师殿,旋复观音殿,庙貌巍奂。 正北古迹 上泉寺图
上泉寺图说 〔上泉寺〕在州北三十里灵鹫山上。其泉上涌,因名上泉寺,又名上元寺,相传为东晋远公禅师建。泉水灌田数千亩,附近居民无干旱之虞。宋熙宁中,山泉喷溢,有髹器、纺车流出,字志“嘉州”,盖泉与蜀道通也。泉上有文昌阁,泉池周十余丈,中产金莲,四时有花,容与波际,不出水面。泉倚峭壁,石磴漂浮。古树数株,叶如冬青,结实殷红,似柿而小。右有石缝长数丈,每骤雨,缝中濆洌丈余,谓之水屏。宋胡曾守荆州,入觐过此,闻泉甚美,夜秉烛以游,题诗云“林泉纵奇赏,彷佛青莲宫。龙潭自澄澈,石台更巄嵷。灵籁杂经呗,空谷传鼓钟。谁能脱尘鞅,蹑履来相从。”镌之壁上。岁久泉淤。乾隆甲戌,州牧舒成龙扩而浚之。泉上寺宇,修葺一新。 〔上泉石碣〕宋阳辅源题词,胡榘书。 〔子陵店〕即子陵宅,在州北二十五里。 〔太子冈〕在州北四十五里。元文宗自潜邸入承大统,过荆门驻跸于此,故名。 〔松林冈〕在州北五十里,元文宗尝驻此。 〔斑竹冈〕在州北一百里。唐韩翃《送人赴江陵》诗:“斑竹冈迎山雨暗,枇杷门向楚天寒。”即此。 〔乐乡县〕即今乐乡关,在州北八十里。唐陈子昂有《晚次乐乡》诗,见《艺文》。 〔鄀城〕在州北九十余里,或云在乐乡关东三十五里。周鄀国,秦鄀县。隆安五年,析鄀为乐乡、长林二县。 〔古乐乡〕晋安帝时置,在旧长林县界。 东北古迹 〔伏龙山〕在州东北三十五里,山顶有清泉,旁有兴云洞,下有九龙潭。 〔客星井〕即子陵井,在州东北严山头。相传严子陵居此,井见光芒。 当阳古迹 〔麦城〕在治东南五十里。楚昭王筑,关帝为贼袭走此。 〔驴城〕在治东南五十里。 〔磨城〕与驴城对,二城传伍员筑,以攻麦者。谚云:东驴西磨,麦城自破。 〔糜城〕在治东南门十里。传蜀将糜芳守江陵时筑。 〔万城〕在治东南一百二十里。本名方城,传是高氏所筑。宋末,荆湖制置使赵芳尝立荆门东、西山堡,因缮此城,子葵复镇荆湖,避父讳改今名。 〔荆台县故城〕在治东六十里。 〔仲宣楼〕即王粲作赋处,本在玉阳山。旧志谓即城南楼。一楼也,而荆襄互争,借为名胜。考荆州仲宣楼乃五代高季兴建,本名玉沙楼,又名望江楼,宋陈尧咨始改此名。襄阳距沮漳尚远,楼在当阳无疑。惟赋内沮漳并举,不应在今县治。古麦城在沮漳之间,庶几近之,第旧志无所考。 〔读书台〕在方山,宋唐介读书处。 〔梳妆楼〕在玉泉。宋明肃皇后梳妆处也。 〔文定书院〕详文定墓。 〔北山书院〕在沮河北,朱震、朱巽兄弟读书处。 〔时习馆〕侯师圣读书处。 〔三公台〕在城西南。明万历,中丞赵贤、守藩王琁、巡臬邓林乔三公问俗登此。 〔柴紫庵〕在玉泉。袁中郞兄弟读书于此,有堂曰“松桂”,亭曰“堆蓝”、“夹籁”,俱圮。庵后凿小洞,曰“幻霞”。 〔寒亭〕在智者洞左菩提庵。古木萧森,下有溪,景色幽绝。 〔长坂〕赵常山拒曹兵处。 〔横矛处〕在关桥。 〔糜夫人井〕传在城西,踪迹不可考。 〔白莲池〕在清溪寺右。晋远公至此掬水浴,白莲生水面,因名,又名白社。刘巽有诗。 〔幻霞洞〕在堆蓝山后,石纹如霞。 〔智者洞〕洞为智者静修处。袁小修云:“石理甚坚,若夏屋。”洞下有井,与大江为盛衰。 〔丹井〕在紫盖山。葛仙翁炼丹处,今仅眢井耳。 〔张说碑〕在度门寺,卢藏用书。 〔唐贤诗碣〕宋庆历间,荆门军守曲台谢公录唐人玉泉诗八篇,刊石。 〔铁塔〕明钟惺、谭元春有诗,载《艺文》。 〔铁鼎〕隋大业十一年造。 〔寿亭侯印〕宋绍兴间,洞庭渔人获送寺中。淳熙四年,僧贞慈将献东宫,夜发光,不果。宋司马知白有记。 远安古迹 〔汉临沮故城〕在县西北三十五里罗汉峪。 〔晋高安故城〕在县北十五里亭子山。 〔晋南襄郡故城〕在县北七十五里。 〔宋汶阳郡故城〕在古高安县。《宋书》“汶阳郡治高安”,是也。 〔古旧县城〕在县北二十五里亭子山下,今城隍庙犹存。 〔旧县城〕在东庄坪,去新城十里。 〔新城〕在县西十五里鸣凤山。明知县周乃浃建,今废。 〔栖凤楼〕在东城内大街,谈复斋建以藏书者,即今书院之起凤楼。 〔松风亭〕在法华台上。知县安可愿劝农到此,登台见为西蜀要害,建亭于上。 〔水石居〕在罗汉峪内,简子惺别墅也,初名陶庵,知县周题曰“水石居”。 〔锦浪园〕在北城外。李石帆致政归所建也,今废。 〔濂溪小岛〕在新城侧。知县安可愿见山侧水中有奇石,凿池其上,栽莲甚盛,名曰濂溪小岛。 〔石帆钓矶〕在凤山,新城东门外。李石帆垂钓处,矶上碑石字迹犹存。 〔石马槽〕在县东三十里。汉前将军关屯兵于此,凿石为槽以饮马,故名。 〔凌云塔〕在县城东南隅,知县郑燡林建。 附塜墓周 〔楚平王墓〕在城北斑竹冈。 〔白公墓〕在州东南八十五里,上可容数百人。相传为白胜墓。 〔楚大夫蔿贾墓〕在州南一百六十里先峰白土里(今长一里地方)。蔿贾,孙叔敖父也。今皆呼孙家山。 〔左伯桃墓〕州西南九十里诸村合河口。〔羊角哀墓〕附。原有祠,居民改作东岳庙。 〔春申君墓〕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俗名黄陵塜。当晴空时,西山烟岚缕缕如云,后有楚人祭祀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