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到了。 打很小的时候起,每当这个日子,父亲,都是您张罗着带领我们兄弟去给祖先和爷爷奶奶上坟。清明时节,天清气爽,柳暗花明,陌上生机无限,春深似海。少不更事,我们总是把一次严肃的祭祖活动,当成一次踏青、一次游乐。只有您默默地把沉重的心情写在脸上。您告诉过我们,爷爷奶奶生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家庭困难,居无定所,曾在大冶、阳新两地颠沛流离,常常挨饿受冻,相继英年早逝。您和叔叔被迫过继给别人当养子,两个姑姑送人当了童养媳。从您在坟前的絮絮叨叨中,我读懂了您的心思,您为父母的早逝而悲痛,为不能尽人子之道而遗憾。您的的确确是个孝子。可如今,爷爷奶奶的坟头又长满了青草,您却迟迟没来打理。三年了,整整三年了,父亲,您去了哪里? 我年迈的老母亲,还倚在柴门,望着路口,等着您归来哩。夕阳西下,蝙蝠乱飞,鸡鸭都归舍了,暮归的人流过尽,为何独不见您的身影?难道是网湖、大冶湖的水利工程没有按期完工吗?难道是湖北岸那块地上的活路还没有忙完吗?呵,对了,您是一名“九品村官”,一定是还有一桩棘手的纠纷还没有处理完吧?已是万家灯火了,桌上的饭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父亲,您为何还没有回家?您和母亲结婚五十年,相爱了五十年。你们的爱,没有海誓山盟,没有花前月下,却深深融入到一饭一粥、一衣一裳、一冷一暖、一晨一昏、一言一语、一笑一哭中,每一幕都有感人的细节,每个细节都可以抖落爱的珍珠,掷地有声呵!为何突然之间,您却撇下母亲不管了呢?难道,三更里,母亲的嘤嘤涰泣声,您没有听到吗?老屋山墙上的哪滴屋漏,还等您去修补哩,垅上那丘水田还等着您去翻耕哩,颤魏魏的母亲还等着您去抓药哩。三年了,整整三年了。父亲,您去了哪里? 父亲,您割舍得下我们兄弟吗?我们可是您的心头肉啊!您说过,自己小时候受过很多苦,没有上过学,决不能让我们跟着受苦,当“睁眼瞎”。为了不让我们受苦,您吃掉了难咽的干苕汤,把白米饭留给了我们,您穿着打补丁的旧布衣,让我们穿上了的确凉、蓝卡其。为了让我们读书,凑足学费、生活费,您又上山砍了一担柴禾,您又上街卖了一担谷子,您又去粮店当了一周的搬运工。您总是那么豁达、乐观。每次跟您一起用餐,都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您嗜爱喝盅小酒。边饮酒,边把各种奇闻轶事讲给我们听,常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并总能在笑声中受教益。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您就象一棵大树,我们生活在您的绿荫下,有您在,幸福就象阳光在枝叶间流淌。可是,正当我们可以回报您的养育大恩的时候,你为什么突然走了?三年了,整整三年了。父亲,你去了哪里? 犹如一场梦。父亲,您走了,您真的走了,只是我们不愿相信而已。您走得何其匆忙,连一句交代的话都没有留下。您走了,一棵为我们挡风避雨的树,倒了。我们的心灵深处,有种说不出的痛,锥心的痛,“子欲养而亲不在,”何其无奈,何其遗憾!我再也不愿回忆您离去的情形,只铭记三年前那个黑色的日子,十月初六日。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大自然依旧天清地明,而我们却再也无法找回儿时的心境,没有您的清明,愁云惨淡。长跪在您的坟前,我们无法寄托哀思,只能献一束鲜花,洒一盏薄酒,再添一捧黄土。焚香再拜,祈求上苍,愿您在天堂的日子过得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