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帖子
查看: 3425|回复: 3

黄花闺女考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4

359

主题

1172

帖子

1582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82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8-10-4 14: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黄花闺女考


    看了不少电视剧,从剧中经常听得一句台词:“我乃黄花闺女是也。”
    起初,我不甚明了,后来查找了不少资料,翻阅了不少书籍,才如梦初醒,略知一二。
    所谓黄花闺女,是指还没婚嫁的女孩子。从另一种意义上,也就是现在的处女。“黄花闺女”这种称谓在我国十分盛行。
    民间常把年轻姑娘称为“黄花闺女”(或“黄花女”、“黄花幼女”)。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喜爱“贴黄花”,就是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
    同时,“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能保持贞节。黄花闺女,即指“处女”。古代未婚女子梳妆时喜爱“贴黄花”,或用黄色颜料在额头、两颊画成花纹,或用黄纸剪成花样粘贴,或用黄色花瓣装饰。北朝民歌《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黄花”代表高洁的菊花,引申女子的贞节。
    贴花黄的另一个来历,《木兰诗》诗中有云:当窗理云鬓,对镜贴黄花,即额饰。这就得提到当时南北朝的女子的流行装扮梅花妆了。
    梅花妆,又名落梅妆,主要是在额头上画一圆点或者梅花状图案,不过梅花不是一年四季都有,于是爱美的女子们便用极薄的金箔剪成花瓣形状,贴在额头上或者面颊上,而这种装扮,到唐代时非常流行。
    那梅花妆的由来有时怎么回事呢?
    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
    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
    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
    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以上的说法是民间传说,贴花黄之风俗比刘宋时期早,北朝民歌 〈木兰诗〉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而北朝的建立是早于刘宋的,北魏一个普通民间女子早已贴花黄,可见这一风俗可能在东晋之前就有了。
    花黄是古代流行的一种女性额饰, 又称额黄、鹅黄、鸭黄、约黄等,是把黄金色的纸剪成各式装饰图样,或是在额间涂上黄色。
    这种化妆方式起源于南北朝,当时佛教的盛行,爱美求新的女性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渐成风习。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就是指额黄。
    到唐朝时额黄更加盛行。如卢照邻诗:“片片行云著蝉鬓,纤纤初月上鸭黄。”皮日休诗“半垂金粉如何似,静婉临溪照额黄”,郑史诗“最爱铅华薄薄妆,更兼衣着又鹅黄”。
    经过五代到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如宋彭汝励诗:“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
    古时还时兴过由额黄发展而成的佛妆,张芸叟《使辽录》中所说:‘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 但这种潮流并未大范围的在汉地流行。
    “黄花闺女”的由来,这还得从古代女孩子的装扮上说起。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都喜爱在脸上“贴黄花”。黄花就是用采集的花粉,做成黄色的粉料,再用薄芝片、云母片、蝉翼、鱼鳞、蜻蜓翅膀等剪成各种花、鸟、鱼的形状,沾满黄粉之后将其粘贴于额头、酒靥、嘴角、鬓边等处。也有用黄颜色的饰粉直接在额上或脸颊两侧画上各种花纹的。“贴黄花”是少女特有的妆容,因此,也就成了少女的代名词。南朝陈后主《采莲曲》中云:“相催暗中起,妆前日已光。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北朝民歌《木兰辞》里,木兰恢复女儿打扮的一个标志就是“对镜贴花黄”。可见贴花黄是古代少女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装扮。
    按照风俗,少女出嫁后就要另作一番打扮,因此古代民间有俗谚说:“今朝白面黄花姐,明日红颜绿鬓妻。”时间久了,“黄花”两字颠倒用在“闺女”一词前面,构成了“黄花闺女”一词,这一用法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了未婚少女的代名词。同时,“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黄花闺女”也喻指没有过性行为的年轻女性。
    关于贴花黄的来历,宋代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三十《时序部·十五·人日》引《杂五行书》中曾提到这样一个故事:南朝某年农历正月初七这天的下午,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与宫女们在宫中的花园里嬉戏。不久,寿阳公主感到有些累了,使躺卧在含章殿的房檐下小憩。当时正是梅花盛开时节。阵阵风过,将树上的梅花片片吹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公主的额头上。公主脸上的汗将梅花渍染,留下点点划痕,公主被划痕衬得更加娇柔妩媚。皇后见了,十分喜欢,就让寿阳公主保留着它,三天后花痕才消失。从此以后,爱美的寿阳公主便时常摘几片梅花,粘贴在自己前额上。宫女们见了,个个都非常羡慕,并跟着效仿起来。不久,这种被人们称为“梅花妆”(或简称“梅妆”)的妆饰方式便在宫中流传开来。后来又进一步流传到了民间。可是,腊梅花的开放是有季节性的,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于是,有人便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花粉做成黄色的粉料,再根据自己的爱好,在额头或两颊画上各种花纹。
    事实上,花木兰所处的北朝要早于南朝的刘宋。因此,贴花黄的风俗可能在东晋之前就有了。
    宋人陶谷在《潸异录》上说: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而花子就是贴花。宫人将蜻蜓翅膀剪成花瓣形,用金粉涂之,然后贴在额头上,比金片更加轻薄精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8-10-5 09: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颇有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25

396

主题

8273

帖子

9483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9483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8-10-8 14: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语句重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132

2万

主题

60万

帖子

7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人在天涯ξ灵气袭人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81190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精华勋章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24-5-17 20: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一下。
活着应该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如果你涉世未深,我会陪你看遍世间繁华;如果你历尽沧桑,我会带你坐十遍木马......
回复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