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般的书法“痴狂人“——记李成荣书法家 这个李成荣书法家对书法“太痴狂了”!
有一首歌 《中国功夫》 卧似一张弓 站似一棵松 不动不摇坐如钟 走路一阵风 南拳和北腿 少林武当功 太极八卦连环掌 中华有神功 ..................
媒体记者 欣赏 书法家 李成荣 现场挥毫创作 功夫 需要内外兼修 书法也如此 外练笔法,内求修为---李成荣 艺术简历 李成荣,男,土家族,湖北省书协会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理事,首都书画院理事,香港中华艺术家协会理事,湖北鹰台书画院秘书长。书法作品曾获全国大展赛金奖、一等奖10余次。2012年获中国重阳书画大展赛现场创评—等奖,同时获中国重阳书画奖(最高奖)。 个人荣誉 · 2005年,《书法报》出版其书法作品专号 · 2012年7月,《书法报》墨海人物专版对其作品做隆重专业介绍 · 2009年,其创作的诗词获《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金爵奖 · 2010年7月,其创作的诗词获第八届《中华颂》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 2011年出版《东坡赤壁诗词》专集 · 其作品被中国文联以及新加坡、美国、香港、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收藏 · 作品被国家信息中心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友人 艺术家故事 李成荣出生利川农村,他自幼聪明,勤奋好学。高中毕业后,当上了民办小学老师,后来还当过公社团委书记。后考取了武汉大学,是班党支部委员。从武大数学系计算机技术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北省直机关工作。 与书法结缘 他本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只至他遇见了《书法报》。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成荣被《书法报》上的作品深深吸引住了,正好自己上班的单位离《书法报》办刊地址很近,于是他经常去报社走动,开始订阅《书法报》,不知不觉喜欢上了书法。 订的报纸越来越多,他也越来越喜爱书法,并情不自禁地临摹起《书法报》上的名家字体来。他说:“一个真正的书法家,也必定要外练笔法,内求修为,所以我也开始广泛涉猎诗词、歌赋、文学、哲学、书论等方面的知识修炼书外功,还找来多种碑帖,开始临写。” 通过大量读帖临帖和研习,李成荣真正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开始将过去的“习字”转向真正的“书法”去研究。 。  他开始陆续向报刊杂志投稿,并参加一些书画展览和交流活动。鉴于他的书法成就,2005年,《书法报》刊出了李成荣书法作品专号。 专号出版后,好评如潮。针对他的作品,著名书法家金伯兴还在《书法报》上专门点评作品,对他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  李成荣老师与金伯兴老师的合影 从书法中找到快乐并有所收获后,李成荣对书法创作更加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从那以后,他将大部分业余时间都倾注在书法的习研上。 将自己完全融进书法 李成荣真正走上书法之路并有所成就,是在他退休之后。 退休后的李成荣,每天五点起床,临帖、创作书法,不论春夏秋冬,坚持至今。他将自己完全融进了书法,并经常向书法专业老师和朋友们学习,提高自己。 李成荣没有拜过师,仅仅是凭靠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执着和悟性,在书艺道路上艰难求索着。他以碑帖为师,或者是在网上学习,他关注了三四十个微信订阅号,都与书法、诗词和音乐有关。他还会摘抄与草书有关的名家名言和精辟论断,装订成册……他说,别人的经验是我学书的养分,学书者,必须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在临碑习帖中,李成荣根据自己的“书读百遍方明意,字历千回始见功”的经验精选范字,精诚炼习。注意从范本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字进行练习,比如,在临习《李青莲序》时,他就选择了其中数十个字作为研习范字。宏观上,把握每一个汉字的章法和结体,微观上,认真掌握每个字从结体到用笔、运笔技巧以及特点过程。为达到理想的收获,《李青莲序》成了他每天比修的功课之一,曾研习不下百遍。 在众多的碑帖中,李成荣尤其钟爱张旭的狂草《李青莲序》,怀素的《自叙帖》,王铎的《草书唐诗九首》、《草书自作诗十首》。李成荣性情豁达、为人豪爽。喜欢草书乃至狂草,跟他的性格和审美有关系。狂草力求气势畅达豪放,大起大落,放任不羁,这正应合了李成荣的性格特征。 有人说,狂草为张旭所创。而张旭嗜酒如命,尤其是在酒醉之后书写的字,俯仰向背,章法难摹,提按转折,难于把握,无论是笔法还是章法,皆千变万化。 古时候因酒而名的书法大家,当属“颠张醉素”了。李成荣也喜酒,但他不醉,他会理性的控制草书的规律,虽狂放不拘,纵横驰骋,但收放有度,使自己的个性得到自由彻底的张扬。 而李成荣喜欢王铎的书法是因为他用笔成熟,笔法丰富,墨彩酣畅、气势雄伟,劲健洒脱,淋漓痛快,这也契合自己的个性。 李成荣将这两本书贴放在一起,从对临到意临,经过长时间的反复揣摩、研习和临摹,李成荣陈中出新,渐渐写出了个人的风貌! 李成荣的书作特质大气磅礴,勃发出一种阳刚之美。他的草书,技法多变,构图美妙,既有唐宋士子的飘逸洒脱,又有明清文人的跌宕肆意。他在运笔中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身躯连同运动着的手臂一齐扑向纸面,铺开的笔毫飞溅出浓浓的倏变的墨色,一派激昂动宕的景象,极似古人记载的张旭式的创作过程,表现出一种高昂的艺术激情。 除了在风格上能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之外,李成荣在用笔用墨等一般技法上也敢于大胆突破,使笔锋出现丰富的变化,这样就能在作品中表现出线条流动的自由美,使结构随着抒情意趣而曲折参差,错落起伏。 现代书作的巨大幅面也为李成荣提供了发挥才能的天地,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李成荣放大了古典浪漫主义的情愫。他写过几十幅70厘米宽×25米长的草书长卷《岳阳楼记》、《兰亭序》以及杜甫的《秋兴八首》等,这些作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追求的艺术境界。他的作品有些看似杂芫其实专精,看似荒疏草率其实惨淡经营,在追求气韵生动的基础上,集成了明清以来行草的审美发展趋势,又流露出厚重古朴的苍茫气象。 从2008年开始,他的草书作品不断参加国家级书法大展并多次荣获银奖、金奖、特等奖等。作品被新加坡、美国、香港、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收藏家收藏,被国家信息中心作为礼品赠送给国际友人。 除了写字,他还写诗 李成荣不但钟爱书法创作,且还钟情于诗词创作。 和书法一样,诗词情结也一直潜藏在他的心里。从上小学开始,他就对书中的童谣韵律感兴趣。 和书法一样,李成荣也是在工作中渐渐喜欢上诗词的。他在报刊杂志上读诗词,摘抄诗词,在网上看名家诗词,下载诗词,雅兴而至时,就经常提笔写一些诗或词,纯粹是自娱自乐。 近年来,李成荣了创作几十首诗词。20首诗词被武汉大学《樱花诗集》收录,公开发行,其中《东坡赤壁赋》一字未改,全文发表,还有数十首发表在国家级、省级诗词专业期刊上,并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特别奖等,2011年他还出版了《东坡赤壁》诗词专集。 他的诗词主要表达的是他对生活、对社会、对祖国、对共产党的热爱之情,读来亲切,感人!  现在身为湖北鹰台书画院秘书长的李成荣显得比以前更忙了,他除了自己要创作书法、诗词外,还要搞好管理工作、组织书画家搞创研、交流和展卖活动。李成荣笑着说:“虽然忙,但很充实很快乐,因为做的是自己热爱的诗词和书法行业!” 李成荣还经常用书法来写自己创作的诗词,比如他写过一首《知足常乐》:粗茶淡饭可延年,老儿癫狂酒半酣。莫管凡尘身外事,青山绿水似神仙。诗里描写了他退休后的生活状态,悠然自得,知足常乐,这种创作,别有一番风味。 李成荣书法作品 畅达豪放 放任不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