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他这首《菩萨蛮》被《甄嬛传》改编为电视剧插曲,由刘欢作曲,姚贝娜演唱。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然恃才不羁,得罪权贵,终身潦倒。其曾在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与自小的朋友段成式交往更深。 温庭筠常和段成式唱和诗文。比如,温庭筠有《和段少常柯古》《答段柯古见嘲》《答段成式书》《答段柯古赠戎芦管笔状》,其中《答段柯古见嘲》曰:“彩翰殊翁金缭绕,一千二百逃飞鸟。尾薪桥下未为痴,暮雨朝云世间少。”段成式有《嘲飞卿七首》《柔卿解籍戏呈飞卿三首》《与温飞卿书》,其中《寄温飞卿笺纸》曰“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裹相思。待将袍袄重抄了,尽写襄阳播掿词。” 温庭筠多次到宜城段旗营段成式的家做客,颇喜欢段成式的公子段安节。一来二去,竟然想到把自己的爱女嫁给段公子。温庭筠在情感上有一段扎心的痛。一年,他认识了11岁左右的鱼幼薇,收她为弟子。几年后他到外地做官离开鱼幼薇,鱼连续修书表白心迹。他却坚守师生的界限,把鱼介绍给少年才子李亿。李对鱼不错,但是老婆却把鱼赶出家门。李无奈地将鱼送进道观,鱼成了艳丽的女道士"鱼玄机",因争风吃醋,把情人的贴身丫环鞭打致死,被判处死刑,温庭筠得知后心痛万分。 所以,温庭筠对择婿十分慎重。首先,段安节的才貌品行不错。段安节并非靠为相的爷爷段文昌和写《酉阳杂俎》的父亲而显名。他官至吏部郎中、沂王傅。善音律,能自度曲,撰有《乐府杂录》,又名《琵琶录》《琵琶故事》。《乐府杂录》首列乐部九条,次列歌舞俳优三、乐器十四条、乐曲十三条,最后是《别识五音轮二十八调图》。此书极具音乐史料价值 “花间词派”之鼻祖自然重视情趣,而段安节也颇有情趣。比如,其《乐府杂录》记雅乐曰:“八佾舞则六十四人,文武各半,皆著画帻,俱在乐悬之北。文舞居东,手执翟状如凤毛;武舞居西,手执戚。文衣长大,武衣短小。其钟师及磬师登歌八佾舞,并诸色舞,通谓之立部伎。”记唐时舞蹈就有健舞、软舞、宇舞、花舞、马舞之别,其中健舞曲有《稜大》《阿连》《柘枝》《剑器》《胡旋》《胡腾》;软舞曲有《凉州》《绿腰》《苏香》《屈柘》《团圆旋》《甘州》等。更有味的是,唐代及以前的音乐史料大都只记雅乐,所谓"俗乐"流行于民间,且日益丰富和发展。而《乐府杂录》记载的大部分都是俗乐,这是段安节《乐府杂录》一书的突出贡献。(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一版重印,又为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戏曲论著集成》收入)。 其三,为爱女择婿,还要看所嫁之地的环境。宜城乃楚国古都、宋玉故里。温有《河中陪帅游亭》曰:“倚阑愁立独徘徊,欲赋惭非宋玉才。满座山光摇剑戟,绕城波色动楼台。鸟飞天外斜阳尽,人过桥心倒影来。添得五湖多少恨,柳花飘荡似寒梅。”以宋玉作比,自愧无宋玉之才,含有对宋玉才学的由衷敬重。 温还有《常林欢》:“宜城酒熟花覆桥,沙晴绿鸭鸣咬咬。秾桑绕舍麦如尾,幽轧鸣机双燕巢。马声特特荆门道,蛮水扬光色如草。锦荐金炉梦正长,东家呃喔鸡鸣早。”诗中的“宜城酒熟”,讲经济之繁荣;“花覆桥”,讲环境之优美;“秾桑”“麦如尾”,讲农业发达;“幽轧鸣机”,写纺线车嗡嗡声、织机的刮达声;“梦正长”,没有“有吏夜敲门”的惊搅;马声特特荆门道与“蛮水扬光”之处,正是今天盛产绿色菜瓜、太山大米和猪、鱼、鸡、鸭的孔湾、郑集交融之地(杜岗、余营)。 嘿!段成式是个有趣的亲家,段安节是个擅乐的才子,宜城是个风水宝地!温庭筠自喜为爱女择到了好女婿,不禁踱着八字步,浅酌低吟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