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21-8-21 15:13: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记事起,奶奶隔一个星期就托熟人到镇上食品公司买一斤夹精带肥的猪肉,一斤八角钱,或前夹或后座。拿回来后,切一半肥一点,和豆角红烧,另一半放进小瓦罐,放到大锅灶洞右侧,用稻糠半埋。一顿饭菜烧好,肉也煨得的香软酥烂,肉香四溢,八丈远都能闻得见。大文豪苏轼被贬黄州,虽然然时运不济,但并不影响他对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研制东坡肉时,作了一首词《猪肉颂》,前几句真正小罐子肉汤的绝妙写照:洗净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当饭菜在大桌子上摆好,奶奶总是拖着一条直腿,手扶着锅台,弯腰俯下身子,用湿抹布提住瓦罐耳朵,小心翼翼地移出锅洞,端到灶台上,摆上两只蓝边白瓷碗,揭开陶罐盖,让人垂涎欲滴的肉香,瞬间在灶间和整个屋子漫漫漶漶地飘荡。奶奶先用大瓷勺掏一块肥瘦相间的白肉放进碗里,再用湿抹布提着瓦罐耳朵往碗里倒肉汤。此时,一碗颤微微,亮汪汪,冒着隔世香的小罐子肉汤放在锅台上,相信西天的王母娘娘闻见,定会顺着香味寻来,用蟠桃交换吧。用筷子沿碗边捞块肉,入口即化,一碗肉汤下肚,暖胃腑热肝肠,满口生香,绵绵不绝。烦恼化为无形,幸福瞬间抵达。人间至味莫过如此。毫不夸张地讲,奶奶煨得瓦罐肉汤真是镇上人家一绝,就是镇上各大有名的饭店也是没得卖吃不到的。究其原因,大有讲究。
烔炀河镇上的食品公司,每天杀的猪都是从各个乡下收上来的家养土猪,吃的都是豆腐渣、米糠,山芋藤,各种蔬菜的拉秧等,属于纯天然饲料,没有什么四月肥等给猪催肥猪饲料。最有意思的是每天下午四点多,食品公司赶猪的师傅,准时赶着一群肥壮的猪从街上过,直至赶到文化馆切对面食品公司大院。时间一长,奶奶有一个习惯,每天下午四点多钟,奶奶必定要站在大门口,时不时对着街北头大合作社方向,手打凉棚,聚精会神眯眼张望,只要老远听见一阵阵“嗷-噜噜噜,嗷-噜噜噜”吆喝声,就笑嘻嘻大声地问街上过路的年轻人:“小大哥,今天食品公司赶的都是什么猪,是黑猪还是白猪,我眼睛花,帮我望哈子”,正往南头垓上走的年轻人必定回头认真看一眼即将飞奔过来的一群二师兄,回话:“三奶,今天白猪多,黑猪少”。听到此话,奶奶道过谢,退回堂屋,关上大门,等食品公司赶猪师傅将一大群猪从门口吆喝赶过去后,奶奶重新开大门,失望滴咕噜:怎么又是白地多黑地少?如此几天后,终于等到食品公司赶得猪绝大多数都是漆黑的黑猪后,奶奶果断地找经常帮我们家带猪肉三木子妈妈,请她第二天帮忙带一斤前夹肉。莫约九点多钟,矮胖白净的三木子妈妈将一块新鲜的前夹黑猪肉送来,奶奶千恩万谢,大声寒暄,定要请三木子妈妈吃元宵。三木子妈妈眼睛眯成两个月牙,挎着一篮子菜一边赶路一边摆手“三奶哎,不了,我还要到茶馆上班哦,白客气哦。”

目送三木子妈妈远去,奶奶转身锅台前,将前夹肉放到瓦盆,舀井水用镊子刮毛洗净,切下一块肥肉,将剩下的夹精带肥肉切成长条,放到小瓦罐,小心翼翼放到大锅洞,用稻糠半埋好,开始煮中饭。每到这时,我都自告奋勇帮奶奶烧火做饭。开始,奶奶看我人小,生怕我用长火钳将小瓦罐碰倒,但几次下来,我一边拉风箱一边送稻糠进锅洞,干得有模有样,很是卖力,也就放心让我烧火。可我心里清楚,我哪里是对烧火感兴趣,分明是想着赶快将饭煮好,饭好了,中午有一碗肉汤可喝。用奶奶的口头禅,想喝肉汤想甘了心哦。
说到想喝肉汤,奶奶八十多岁时,常唠叨,这要是半个月不喝罐子汤,夜里都睡觉都烧心,睡不着。说来奇怪,奶奶年老时候,经常喝汤吃肥肉,也不见她血压高血脂高的,从来不发胖,无大病,高高兴兴活了九十二岁归西。奶奶受半辈子苦,但没有大遗憾。奶奶经常讲:人要先苦后甜,日子才好过,先甜后苦就麻烦大了。养成我们作甚事都能做好先吃苦的准备,真等到辛苦的事情来临,早就有心里准备,也就不觉得苦了。
至今,奶奶非黑猪肉不买的习惯也深深影响着我,每次来到肉案子前,都要下意识看看猪肉皮上的猪毛是黑是白,总是觉得黑猪肉炖出的汤就是比白猪肉鲜香。
奶奶煨肉汤受益于黑猪,也因为黑猪,奶奶受了一次好大的惊吓。也是下午四点多钟,快要到赶猪时间,大门没有像往常一样及时关。奶奶正在屋后面的院子里收衣服,当老远听到一大群猪从北头大合作社方向“呼呼噜噜”一路呼啸而来,奶奶急的拖着一条直腿往大门口赶,怎么也来不及将大门关起来。未成想,可能是因为赶得太急,一头肥壮的大黑猪小牯牛一般从大门窜进我们家堂屋,吓得奶奶大声惊呼“老菩萨,妈妈哎,不得了哦,猪跑进来了”,现在想来,那头猪经奶奶这么惊声大喊,肯定也吓得不轻,一头又窜进我家的房里,在奶奶睡的大架子床下的搭板上使劲惊叫乱拱,这一下,干净一生的奶奶更受不了了,这可怎么办?奶奶急的跌坐在竹椅上,央求赶猪的师傅赶快将猪引走。两个赶猪的师傅也是急得一头汗,一边骂着猪“小王八孙子,小挡炮子子的”,一边不停地安慰奶奶,“三奶,你老人家不怕,你不要大声喊,猪也怕人喊,你到边上歇歇,我们马上就赶它出来哦”。奶奶也喊累了,坐在竹椅上捂着胸口一动不动,赶猪师傅等猪安静后,很顺利引导猪推出房间,从大门出去,赶大部队去。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和大姊闲谈往事,大姊调侃说,奶奶养生是吃,小瓦罐肉汤。其实,奶奶煨肉汤从来不是一个人独享,她老人家煨肉汤不但是为了我们姊弟三人,更是无意识地将煨肉汤作为她的拿手菜,招待家里的亲戚,各方乡亲,一路屋里的小娟家,甚至大姊下放的花集公社下面的生产队的社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