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府/文


汉水汤汤,东流而下,直泄三千余里,何其长也,古老而壮观。《尚书·禹贡》载:“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由此知之,汉水自宁羌冢山源出,初名漾水,入汉中后始称汉水。而自秦头楚尾的郧阳五峰始,讫古均州(今丹江口市)止,这一段完全流经原郧阳区域的江水,则又美称为沧浪之水。“沧浪”何意?盖其水色涵碧而溟蒙无垠也。
郧阳何幸?汉水苍茫,其域甚广,而何独惠于斯境也!它流经郧阳全域五百里之地,“非壮丽无以重威”。其间越秦巴、汇众源,山环水绕,束放相间,既有深切的河谷,也现开阔的江面。曲折逶迤,壮阔无比。原田肥美,庐井繁多。“大瀛直泄朝宗远,万里苍茫咫尺中”。而唯其在郧阳一段,独独冠以沧浪之名,这也使得郧阳专擅汉水之大美六分之一长。可以说,汉水是把它最壮美、最雄险、最神秘、最传奇的一段留给了郧阳。而汉水在郧阳,又把它最妩媚、最玄妙、最深刻、最丰饶的一段留给了郧阳湖。
郧阳得汉水之利,也得汉之名。盈虚混元,负气争雄。河流如带,神女来游。重岩千阻,湍怒万里。逶迤秦巴之间,势极荆楚之野。维天有汉,既深且阔。汉水就是以天上璀璨的银河,以之来命名的,可见其既丽且崇,自得尊贵之选。汉民族亦得因之命之曰“汉”,自此踵武赓续,自强不息。郧阳在汉民族的发展史上的地位可想而知。
郧阳湖即因汉水的洄涣而形成。历史的脉络,人文的气息在这里聚集、延续,即使岸边岁岁荣枯的草木,也是前世的诸侯,不用打问,也能品味到一种迥异的尊荣和厚重的沉淀以及秀美的烟景。
郧阳湖及其群峰之上的玄秘难测的离奇故事,是那么近,水秀山媚,是既可远观又可亵玩的,古生物化石带着远古的信息扑面而至,民间传说又总是虚实反正,回互不常,以至那么真切而缥缈,让人遐思绵绵;郧阳湖及其群峰之上的玄秘难测的离奇故事,又是那么远,远至侏罗纪、白垩纪,远至海陆变迁、人类之初。青龙山,恐龙繁盛,独霸斯境,延宕亿万斯年;郧阳湖,水何涣涣,木何蔓蔓?猿出鸟飞,诸灵汇聚,品类盛矣,横空而出幽冥。及此而后,始有人类。夯歌兹土,渔追猎逐。衍生宗支,枝叶扶疏。淳化渐进,以成于今。
作家蓝善清把郧阳誉为是千古一地,独得天厚。善哉斯言!正因为是千古一地,人类培基。百万年前,智人在此开篇。抟土作器,以盛水浆;砥砺石锋,以获虎狼;伐木造房,以成聚落;女采男猎,舞于汉皋。地理据中国之中,物候得南北分野。同中原以类典型,先荆楚而启文脉,充满了神秘和离奇。而对好奇的探索和求证是人的天性,谁不想去“探赜索隐,钩深致远”,去寻找和触摸事物的内核呢?而从文化、人文、考古、实物、景致、物候、民俗等诸方面论,郧阳是最契合人们探幽发微之地,而郧阳湖就是老子所言:“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是探索和求证郧阳人文密码、汉水文化的那道阀门。因此,要了解汉水,了解郧阳,请自郧阳湖始。

《银河巨星郧阳湖》,就是一本开启玄秘之旅的文化指南。
郧阳之郧,究竟是出自星空的陨石,还是名随地迁?今天已是依违两端,不可确考,但已经不重要了。然而,一个“郧”字,却是郧阳所专用,就如同皇帝要有专用字一样,其他人不得僭越,以别贵贱。一地专享一字,可见郧阳的特别。而郧阳最卓尔不群、秀美绝伦的地方,又合当归于郧阳湖。在这里,有最原生态的自然生态风景,山环水绕,鸢飞鱼跃;又有完善的生态休闲游憩场所,水榭亭台、小桥曲径;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堆积,层次叠加,遗存丰厚;又有传承历史文脉的古建古村,承载沧桑,见证变迁……是正在建设中的国家湿地公园,未来可期。放眼郧阳湖,随着建设的深入和文化的植入以及更多景物的呈现和历史文化的挖掘,郧阳湖在历史、神话、考古、人文、民俗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将愈加凸显。
奇险之地,必有奇迹。日光之下,事有新异。
收录在《诗经·国风·周南》中的先秦民歌《汉广》,其诗歌的地域属性指向甚明,即汉水之滨的郧阳。诗是这样写的: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郧阳不但有好山好水,犹具有诗经的文化传统,其文化的基因兼具“风骚”的元素。所以自古以来,就弦歌不辍。在这片土地上,至今犹有名列非遗、闻名全国的故事村、民歌村。上山有打杵歌,下田有薅草歌,居家过日子有礼俗歌,采礼纳聘有仪式歌,男女相爱有俏皮的山歌小调,丧葬有在民俗文化中仅存的“打待尸歌”等等,其调式和格调不一而足,异彩纷呈。这都可以看做是承袭了古风之余绪,薪火相传以至于今的。是古风古韵在当代汉文化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些甚至被专家誉为“活化石”一般的存在。
而文学作品的取景,又往往是把最美的背景以之为衬托的。《文心雕龙》言:“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此正是以写实的手法,描摹自然之景。汉水如此之丽,最美之处又多在沧浪一段。那么,《汉广》的故事发生在郧阳,则适其宜也!
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人影响最大的《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就产生于汉水之滨的郧阳。其水面开阔,宁非郧阳湖乎?据《孟子·离娄》篇记载,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途径楚地,听得渔夫吟唱此歌,很有感慨。对弟子说:“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现郧阳尚留有沧浪洲,沧浪山之名。这渔夫的歌谣,正与儒家的处世哲学相契合,“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孺子歌》正诠释了儒家为人处世的君子之道。孔子向所推崇的,就是积极“入世”的昂扬进取精神,或者抱有以“入世”为主、“出世”为辅的因时而择的不同方式的处世观。这也是沧浪文化思想的精髓,也构成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后来屈原流放汉北,遇渔夫唱《孺子歌》,有感于时,乃作《渔父》,其中就有沧浪听歌的描写:“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屈原去孔子之世已远矣,而《孺子歌》犹能传诵不衰,可见其有多么普及以及久远而出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水文化的核心应该是沧浪文化,而不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孺子歌》把汉水文化推向一个极致,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一个民族的心理和思维模式。全国各地为什么有那么多以“沧浪”命名的亭、榭、湖、山等物名和地名,就是沧浪文化辐射之广、影响之深的结果。

而作为事件本事的发生之地,郧阳文化的主题构架,应该是沧浪文化。因为不管是儒家所倡导的处世之道,还是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以及高洁不阿的品格,忠而被逐的遭遇,古往今来,除了与士夫孺子们一样湿了司马青衫外,郧阳人民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即尤怀敬仰之情,这里的人民以各种形式纪念屈原。不但修沧浪亭以纪念之,还在岁岁端午之际,划着龙船、舞着凤凰灯,来表达对屈原精神的崇敬。虽说端午划龙船的习俗南北无甚差别,但舞凤凰灯,却是郧阳民间所独有的,成为我国端午文化所仅见的一朵奇葩。
为什么郧阳有这样一种独有的端午文化?主要是郧阳为楚文化的发源地,楚国先祖曾在此生息、发展,“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保留了楚文化最原始的基因。这里接近中原,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此得以很好地交汇、融合、发展。楚文化的特点,就是有着极大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务实性。据清同治《郧阳府志》载:郧阳人“操秦腔,行楚俗”,民风则兼具“秦之强悍,楚之轻飏”;“巴俗、秦风、楚歌、豫言”,如此独特的民风民俗,在国内其它区域少有。这里兼擅南北,融合异俗,崇巫信医,有奇风异俗。在山间河畔行走,常能看到古老神秘的“寄死窑”的丧葬风俗,可以看作是楚国巫文化的遗风;乡间舞台或正在演出的二棚子戏,山旮旯里传出呜咽的山二簧,以及三月三赶庙会等……都能让人捕捉到渐渐远去的古风,而郧阳文化就是集其大成者。划龙船、凤凰灯舞,或许又是融合了中原的龙文化、楚地的凤文化而形成的另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兼具南北、融铸古今、雅俗互赏、虚实相生,以至合适自然的存在吧!这种文化现象,势必影响人们的心理思维和行事风格,也多少反映出汉水区域民众群体社会生活的文化意识、文化心理。成语中的“朝秦暮楚”、“南腔北调”,即指此地。
郧阳地处汉水文化的核心位置,历史悠久。春秋为麇国,战国属楚,秦汉隶益州汉中郡,唐宋归均州武当郡。明代天顺八年(1464年),方有土城之筑。明成化年间为控制荊襄流民,始设郧阳府。后设湖广行都司,统辖四省毗连之广大地域。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曾任郧阳巡抚,喟曰:“郧阳古一村落也,强名之曰县,强名之曰郡,又强以都御史(行都司长官)居之。”从这一段话可知,郧阳虽自春秋战国起,就是邦国相瞩,城邑崔嵬。但之后随着大一统的巩固,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重心的转移,原本林菁茂密、诸侯辖据自守的郧阳,反因地理位置的偏狭、交通的阻塞诸原因,渐致湮灭不闻,沦为荒凉之地。历史文化出现了断层,时逾千载。沧浪文化在它的产生之地,就这样失去了故乡,被人拿去。以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从没有把“沧浪”以及“沧浪文化”与郧阳联系起来,这未免不是遗憾。
“文起于所止,止于所起”,《银河巨星郧阳湖》一书的作者,不是作家、专家,就是记者、学者。研究领域很是宽泛,但也是各有所取,各扬其长。各以其能,析其类别,造炬成阳,整理并创作出许多很有分量的具有郧阳文化特色的研究文章。其中有研究汉水文化的,有研究屈原文化的,有研究武当文化的,有研究地方戏的,有研究民俗的。对于郧阳府五百年曾有的辉煌,更是引为自豪,多方钩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果,值得青史关注。他们各以其光华,互相掩映。把一段民俗故事或传奇风情,力争都讲得生动,鲜活,有趣。他们笔下的郧阳、郧阳湖,无不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更增添了叙述的真切与亲切,更具阅读的魅力。他们的考证文字,证明了一个失落的郧阳文明,证明了一个人文底蕴丰厚、颇具诗情画意的郧阳湖湿地公园,将横空出世,惊艳世人。在这群研究者、创作者中,重点突出的是挖掘郧阳文化以及郧阳湖文化深厚的历史遗存和发现民间文化的历史记忆,自始至终抱着复兴郧阳文化为己任的态度,有一种自觉的责任担当。这种致力于文脉传承的责任意识,是一种精神,也是奉献,就是对这片土地怀有的深沉的执着的感情。
汉水穿过郧阳,带来的文化太古、太多,值得讲述的故事也太多。汉水穿境而过,形成了美丽的郧阳湖,使得郧阳这片土地在深厚之中,犹带灵性。今天郧阳文化之所以呈现出繁荣、开放的姿态,就是汉水文化的精神内涵在当下的继承和延续。作为一种独具特质的地理和地域文化现象,郧阳文化深厚、自信、质朴的价值观,郧阳湖滂薄、秀美、氤氲的景物景观是颇值得大书特书的。
2022年12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