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赞区长推介员》赏析
文/悄悄
《七律.赞区长推介员》是神农架林区文化、新闻人白岩峰最近的新作,在自媒体网络平台发布后引起较大反响,得到各方面人士广泛认同。本文拟从五个方面作引玉式赏析,其原律诗如下:
乙巳季春鹏城秀,区长代言意何浓。
三诺铿锵山海间,一城澎湃画图前。
千商络绎梧桐引,万客逡巡阆苑逢。
最喜神农开胜境,湾区助翼待凌空。
一、引言:时代语境下的诗性抒怀
《七律·赞区长推介员》以传统七律形式,聚焦当代地方治理中的“区长推介员”角色,将官员的公共形象与地方发展愿景熔铸于诗意之中。此诗既继承了古典七律的格律严谨,又融入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鲜活意象,展现了“诗言志”与“诗为时作”的双重特质。诗中,“鹏城”(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时代精神的缩影,而“区长”的代言行为则象征着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从结构上看,全诗四联层层递进:首联点题,点明时间、地点与人物;颔联与颈联通过意象群勾勒发展蓝图;尾联以展望升华主题。语言凝练铿锵,意象宏大而不失细腻,兼具古典韵味与时代气息。
二、章法解析:对仗工稳与意脉贯通
七律的核心在于对仗工整与意脉连贯,此诗在章法上堪称典范。
1. 首联:时空定位与角色凸显
“乙巳季春鹏城秀,区长代言意何浓”开篇即点明时间(乙巳年暮春)、地点(鹏城)与核心人物(区长)。乙巳年作为干支纪年,赋予诗句历史纵深感;“季春”呼应“秀”字,暗含万物勃发之意,隐喻城市发展的生机。“意何浓”以反问强化情感,凸显区长代言的热情与使命感。
2. 颔联与颈联:意象群构建发展图景
颔联“三诺铿锵山海间,一城澎湃画图前”中,“三诺”或指政策承诺、招商目标或民生工程,以数字强化力度;“铿锵”与“澎湃”形成声觉与视觉的双重冲击,展现政策落地的坚定与城市发展的活力。“山海间”既实指深圳依山傍海的地理特征,亦虚指发展中的挑战与机遇。
颈联“千商络绎梧桐引,万客逡巡阆苑逢”化用“栽梧引凤”典故(《诗经·大雅·卷阿》),以“梧桐”喻营商环境,“阆苑”(仙境)指代优质产业园区,凸显招商引智的成果。“千商”与“万客”对仗工稳,呈现人流、资本汇聚的盛况。
3. 尾联:神话隐喻与未来展望
“最喜神农开胜境,湾区助翼待凌空”以“神农”双关:既指炎帝神农氏的开拓精神,亦暗合深圳作为创新之都的科技基因;“湾区助翼”直指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以“凌空”收束,将全诗推向高潮,表达对区域腾飞的期待。
三、意象与修辞: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此诗巧妙调和古典意象与现代语汇,形成独特的审美张力。
1. 自然意象与城市符号的交织
“山海”“梧桐”“阆苑”等古典意象,与“鹏城”“湾区”等现代符号并置,既延续了山水诗的意境传统,又注入了城市化进程的时代内涵。例如,“山海间”既是对深圳地理的写实,亦隐喻发展中的“跋山涉水”;“神农”从农业文明象征转为创新驱动隐喻,体现意象的再生能力。
2. 数字与动词的力度强化
“三诺”“千商”“万客”等数字叠加,量化发展成就,增强说服力;“铿锵”“澎湃”“络绎”等动词选择,赋予静态政策以动态画面感。这种手法与毛泽东《七律·长征》中“万水千山只等闲”异曲同工,以举重若轻的笔触展现宏大主题。
3. 典故化用与时代精神
诗中用典不着痕迹,如“梧桐引”暗含“良禽择木”的治理智慧,“神农”呼应“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这种“旧典新用”的策略,使诗作既扎根文化传统,又跳脱窠臼,贴合当代语境。
四、主题深化:官员角色与地方治理的现代转型
此诗的核心价值在于以文学形式记录了地方治理模式的创新。
1. 从“管理者”到“推介者”:官员身份的嬗变
“区长代言”一词颠覆了传统官员的刻板形象,将其重塑为城市品牌的“首席推销员”。这种角色转变呼应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需求,与薛文明《七律·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有感》中“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一脉相承,凸显官员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型。
2. 政策叙事与诗性表达的结合
诗中“三诺铿锵”“千商络绎”等句,将招商政策、营商环境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意象,实现了政策宣传与艺术审美的平衡。类似手法亦见于韩俊清《七律赞抗洪英雄》中“丹心共踏维舟稳”的叙事策略,即以诗性语言升华公共事件。
3. 区域协同发展的诗意呈现
“湾区助翼”指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战略,以“凌空”喻示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升维发展。此联与毛泽东“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同具豪迈气魄,却更侧重经济共同体的构建,体现新时代的发展观。
五、艺术局限与改进空间
尽管此诗在主题与形式上均有突破,但仍存在可商榷之处:
1. 意象的过度密集
颔联与颈联连续使用“山海”“画图”“梧桐”“阆苑”等意象,可能导致意脉稍显拥塞。可借鉴陆游《示儿》的简练风格,适当留白以增强余韵。
2. 现代语汇的融入尺度
“湾区”“推介员”等词汇虽具时代性,但与古典格律的融合稍显生硬。可参考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理念,进一步提炼语汇,增强语言的自然感。
《七律·赞区长推介员》以诗为镜,映照出当代中国官员的担当与地方治理的创新。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成就,更在于为观察政府职能转型提供了文学样本。诗中“待凌空”的结句,恰如深圳从边陲小镇到全球都市的飞跃,既是城市命运的隐喻,亦是对国家崛起的诗性预言。
作者简介:悄悄,本名檀忠辉,《帝乡文学》主编。编纸媒体的过程中得以见南山,编网络自媒体的行旅里畅游于川野。文章散见众多报刊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