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1日凌时32分,年仅2岁的小悦悦因全脑功能衰竭、多个脏器衰竭,抢救无效,离开了这个陌生的世界。
小悦悦的死无疑与两位肇事司机的两次碾压有关,与父母大人看管不周有关,与18名见死不救的路人有关。小悦悦的死再一次见证着社会良知泯灭和道德滑坡,甚至可以说,小悦悦是被我们社会日益冷漠和麻木所扼杀。对于小悦悦的死,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大家强烈谴责无德司机和冷漠路人时,在舆论纷纷褒扬拾荒阿婆救人义举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自我反省上,因为每一次的不道德事件发生之后,我们缺乏的不是谴责、批判甚至咒骂,而是缺少自我解剖的勇气和力量,缺少正视错误的信心和决心,正是因为这样,违背良知和道德的事件才一次又一次在现实中重演,把我们沉睡的良知一次次呼唤,把我们道德的伤口一次次带血撕裂。
有位网友说得好:“突然发现,只要是路人,百分之百都是见死不救;只要是网友,百分之百都是义愤填膺的。就此经过我简单地分析,可以推断,在咱们国家,所有的网友都是不上街的,所有的路人都是不上网的。”试想,假如路人上网了,假如上网的成了路人,情况又会怎样呢?路人会不会加入群情急愤的抨击队伍,网友会不会果断上前施救?舆论会不会被彻底颠覆?笔者以为,路人和网友都该好好思考一番。
假如我是那19名路人,我真的不敢保证自己会毫不犹豫地救治小悦悦,尤其是看到一辆辆飞速而过的车子,目睹一个个冷漠无视的过客,我会不会本能联想起西安“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我会不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我会不会跟着前面那18名冷漠的路人匆匆走过,或者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或者冷泠瞟一眼?当我扪心自问“假如我是那第19名路人”,我真的难以回答自己,因为我确实无法做到不加思考地上前施救,我无法从路人空前一致的冷漠中“脱颖而出”、“标新立异”,想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自己变得狰狞而恐怖,我为自己昏睡的良知痛心疾首,为自己流失的道德伤心欲绝。
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在经历了小悦悦事件之后,是不是都能来一次反躬自省:“假如我是那第19名从小悦悦身边走过的人……”,不要惧怕魂灵的污点和暗斑,不要掩饰内心深处藏着的“小”,只有敢于毫不留情解剖自己的人,才有可能坚决彻底地改正错误,才有可能不会成为下一次“小悦悦事件”的第19名路人、第20名路人,乃至第N名路人。让我们把更多的指责和谩骂化为自省的勇气和决心,把自己改造成一个有良心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小悦悦用稚嫩的生命给我们上了一课。希望和我一样还在道德边沿矛盾徘徊的人们,尽快唤醒沉睡的良知,争当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的急先锋,杜绝“小悦悦悲剧”重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