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始皇庙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一堆时尚且杂乱无章的东西,自己也在其中凑过份子。盘点旅游所抵达的那些目的地,能算得上仔细地走读回味过,或算得上不虚此行的,不是那些所谓的名山大川,而是景致优美的山东荣成成山头风景区。此话怎讲:或因为,成山头毫无名头,全无其它景区趋之如骛的人群,也就让人寻到其它旅途难得的一种清静;或因为,成山头有些与众不同得另类的是,有一座目前国内唯一的始皇庙。 (一)行宫与庙宇 始皇庙之行,当属偶然。十年前的夏天,我们一行数人去山东旅游,预约行程为旅行社推介的“黄金线路”。就在走马观花颠簸劳顿抵达烟台歇脚的当晚,有一当地长者推介:烟台这一带的景区,最有来头的,最值得看看的,当属山东荣成成山头风景区。有些什么来头,真的值得一游么?于是,抱着百闻不如一见的心态,次日晨我们央求导游挪出半日光景,专门来到了又名“天尽头”的成山头景区,也就有了与始皇庙近距离接触的机缘。 依常人心态,庙是神圣的,民间自古就有“遇庙烧香”一说。购票进入成山头风景区后,第一站,被当地导游吆喝到始皇庙前,绕过一个算卦的摊子进入庙门。很诧异,始皇庙的构建很普通,普通得简陋。若仔细观察,甚至可以分辨出,除了游客以外的零散香客。源自对历史和先辈的尊重,正襟站在秦庙里秦始皇的塑像面前,给这个两千多年前首位完成中国统一大业的君主,予以礼拜。慢慢地,随导游的讲解在庙里挪动脚步,走出始皇庙,整个过程,约莫也就半个小时左右。 此后,刻意充实了一些关于庙宇方面的知识,晓知建筑始皇庙有些依据。历史上,给个人筑庙非仅此一例。庙是什么?词典给庙的权威解释,两个层面的意思:旧时供祖宗神位的处所;供神佛或历史上名人的处所。按照以上说法,历史中的名人,有一些被供奉在庙里或用于给庙宇被冠名,也就不足为奇。例如,山东曲阜的孔庙,四川成都的武侯祠,重庆云阳的张飞庙,广西柳州的柳侯祠等。这类庙宇,冠名各异,筑庙者之初衷,个人认为是与宗教信仰无关的,但在宗教信仰佑护下存续存在。其背景,要么记载历史掌故,要么阐述文化思想,要么弘扬民族精神,要么收留英烈魂魄—— 始皇庙为何时所筑?何人所筑?有诸多史料与现存实物可以说明。据清朝道光年版《荣成县志:古迹》载,始皇庙又称秦皇宫、始皇宫、秦皇庙,坐落于成山三山南峰阳坡。《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两次东巡,留下秦皇行宫,后历代当地居民幸运始皇临此,不断扩修成为始皇庙,秦王朝湮灭后,改由道家主持的始皇庙。据传,始皇庙曾经有过一段辉煌,至明代正德年间,其规模已占地300亩,正殿三幢,配殿房屋不计其数,内住道士200多人。此庙后被烧毁,现存始皇庙重建年代不详。个人认为,从庙门所立碑刻铭文与庙内供奉的秦始皇塑像等物证上来推断,此庙应当是为秦始皇行宫改建,并冠名始皇庙至今。 按道理,其它地方更具备资格与理由为秦始皇筑庙。秦始皇生于赵国国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统一六国后建都在陕西咸阳,驾崩于河北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葬于陕西临潼。秦史中记载的泰山封禅,就发生在山东境内。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始皇庙立足于成山头,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香烟缭绕,是不是一道独特而奇异的风景呢? 秦时明月,已不复存在。如今的始皇庙,早已窥探不到两千多年前秦始皇浩浩荡荡巡游留存的行踪。秦皇独享的奢华行宫,宛如海市蜃楼,可望不可及,一去不复。 (二)人与神 就在那次成山头之行结束,一直有写一些关于始皇庙文字的打算,也就无意或有意地读了一些关于秦朝以及秦始皇的书籍与文章。自己,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行者,借始皇庙的名头写些文字,无非是模仿那些行者,以撰写游记的方式,自我陶醉与意淫罢了。 先前,对于秦朝与秦始皇的认知,皆来自于似乎在历史渊源与坊间传说之间游离的文字,以及以这些文字为蓝本的掌故和剧本。这些理性方面的认知,有些模糊,甚至模棱两可。历代先辈与当今的人们,挖掘出了秦始皇的不少东西。秦始皇一生功过是非,两千多年一直没有结果,难以了断。甚至,对秦始皇陵寝是否考古,如何考古,国内及国际考古专家、历史学家也争论不休。 还是少些无关紧要的敷陈,回到当时亲眼目睹的始皇庙吧。始皇庙内,除了供奉有始皇塑像,展示秦史相关史料外,另有清朝光绪皇帝御赐邓世昌碑、海神娘娘庙等。在始皇庙里筑海神娘娘庙,肯定得到过当地民众广泛认同,成山头紧邻大海,周围居民多以赶海谋生,祭拜海神娘娘,祈求亲人平安,祈求更好的收成,自然很可以理解。邓世昌碑,也记载了一场惨烈的海战,震惊中外的甲午海战最后一战——黄海之战,就发生在成山头以东10海里外的海面上,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在此殉国,为了表彰邓世昌誓与战舰共存亡的英雄气概,光绪皇帝御赐碑文,谥号“壮节”,“邓碑”与邓世昌塑像至今还保存于始皇庙内。 一己之见,当初动议将秦始皇行宫改建成始皇庙者,其初衷是对始皇皇权的崇拜或献媚,是趋炎附势的一种实际行动。但随着历史进程的推演,始皇庙逐渐演变,供奉了海神,容留了爱国壮士们的英灵。妄自论断,在始皇庙里的那些有意或无意间前来的朝拜者,很难将自己准确定位于信众的哪一类。秦始皇,是开创一统天下大业的“千古一帝”;海神娘娘,是神话传说里的善良正义化身;邓世昌,是清末那场黄海血战壮烈殉国的壮士。的确,在一座庙宇里,同时供奉着风牛马不相及的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该是拜神?该是拜谒古人?该是敬仰英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抉择。这个问题,可能要上升到个人文化素养、思想境界与个人信仰的高度去探究。唯一的解释,始皇庙与道教挂钩,道教是崇拜多神的宗教。 秦始皇是个神仙信仰者,也期冀如神仙般被信仰。夺九鼎、炼丹、求不死药等行为,秦始皇绞尽脑汁地推行皇帝地位神圣化,苦苦寻觅追逐着可助其得道成仙的一切。始皇庙,可谓应时应景而生,庙门前隐约昭告着“君权神受”四个大字,慰藉着秦始皇神仙之梦。 自己倒认为,做人还是做神仙,还是一种心境。山东蓬莱阁上,刻有“文山李启垣”著名一联,这样归纳了仙境与神仙: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 (三)风景与风水 与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的秦始皇帝陵等相比,始皇庙显得微不足道。纯自然风景角度来看,始皇庙周围的山与海,是颇有些入镜的。或是天造,或是风浪鬼斧神工地雕琢,在中国绵延万里的海岸线上,成山头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是一个地质构造特殊景色宜人的海角。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率领文官武将巡游海上直至成山头,被“成山头日出”景观所震撼,作《赤雁歌》志之:象载输,白集西,食甘露,饮荣泉。赤雁集,六纷员,殊翁杂,五采文。神所见,施祉福,登蓬莱,结无极。 始皇庙的所在地成山头,又名天尽头,这一别称也与秦始皇的东巡有关。在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先后两次驾临此地,拜祭日主、修长桥、求不死药,其“尊用”的宠丞李斯在此手书“天尽头秦东门”六个大字,刻石碑立于此。其实,秦始皇只是众多求不死药的帝王之一。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药事件”,从公元前275战国中后期到公元前87汉武帝刘彻时,在方士(亦称神仙家)们与帝王将相之鼓动下,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寻求神仙及不死药,其规模越来越大。 驾临成山头之前,秦始皇曾派最为信赖的御医与方士徐福前来探寻,不知是后怕没找到不死药,还是后怕其法术被识破,反正回咸阳后不好交差,徐福托名出海采仙药,一去不返。秦始皇一生相信法术,被方士忽悠过,但也使过法术。为镇金陵天子气,秦始皇派人挖秦淮河、鞭打灵山、易名糟蹋用了“三招”。 最近,因为写始皇庙游记的缘故,也就关注了一下目前成山头及天尽头的现状。有文章介绍说,人们为了回避某些方面的风水问题,已经将天尽头更名。风水问题,说起来很神秘,但究竟是不是讹传呢?景区管理方无法质疑,其实质疑也没有多大作用。为了打消游者游览的顾虑,招徕游客,在天尽头的石碑旁,重新立了一块石碑,将“天尽头”改成了“天无尽头”。1874年,英国人在成山东端建了一座高16.3灯塔,灯光射程21海里,至今完好无损,正常使用。这座灯塔,给人们找到一个最佳托辞,如今的成山头彻底避讳“尽头”一词,冠与国际接轨的称谓——“中国好望角”。 秦始皇和秦朝的那些事情早已远去,但功过是非的争辩一直未有停息,有中国人的看法,外国人的评价;有学术界的争鸣,市井坊间的传说等等。但是,按照历史学家的一个观点:叠加在历史上的一些东西,说不定就会成为历史。在始皇庙里,我们仅仅只是一个看客。 记忆尚存的那座始皇庙,记忆成山头轻轻的海浪声声,记忆成山头习习的海风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