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仙岛石 于 2011-11-28 20:50 编辑
定自己的风波 文/仙岛石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的心头忽然就冒出“一蓑烟雨”这个词来。以前是读过很多遍的,却总是记不牢,,可今天就不知不觉就冒出来了,于是就把自己的QQ昵称该成了这个名字。管别人懂不懂,反正我乐意就行了。 “烟雨”本身就有诗意了,再加上“一蓑”,端的是豪迈、达观的人生境界。词的前面有引语:“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遂作此。”已经表明了作者此时的心态:处变不惊。路遇大雨而无雨具,不以为忧反而为乐,这真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其时,苏东坡迁谪黄州之后,心灵已经经历了一个净化的过程,他慢慢习惯了淡泊和超脱,渐渐归于清纯和旷达,他是真的走上了成熟。一个作家和诗人的成熟,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这首《定风波》把写景与议论相互结合,通过创造意境来抒发情怀。上片写遇雨,“穿林打叶”写突然而至的狂风暴雨,与词人的依然徐步而、从容吟啸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示出无忧无惧、我行我素的超然情怀。“竹杖芒鞋”是被贬后的真实情况,却也是淡泊名利的真情流露,其中洋溢着轻松和喜悦,来源于黄州艰苦但充实的生活感受。“一蓑烟雨任平生”将这种认识推展到了整个人生,表现了豪迈达观、坚持操守的处世态度。烟雨烟雨有烟有雨,朦朦胧胧的诗情画意,真真切切的哲思语言,让人如醍醐灌顶。 词的下片写雨后,继续抒写对人生的认识。前三句有绘景,也有感受。刚刚还是风雨萧瑟,转眼却是一切归于平静。词人由自然界的晴雨变化联想到人世间的荣辱沉浮,想到自己的几起几落,顿时有所感悟,认识到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而我们却不必耿耿于一时一事,不必计较忧乐得失,只有超越其上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或许,这也是我忽然间想到这首词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人生漫漫,风雨无常,唯有一颗超凡脱俗的心,才能从容面对一切。当然,词中的“风雨”还指政治风雨,当词人经历了“乌台诗案”的惨剧及其以后的贬谪,再来体味人生的时候,他终于能超越自我,平静地看待荣辱,做到了忧乐两忘。“也无风雨也无晴”正是对他所感悟到的深刻人生哲理的形象表述。 但是,词人并没有因此而归于虚无,以至于放弃理想与追求,而是使他超脱于尘世之上,更加豪迈旷达,真实而可爱。这也是我们说应有的一种人生态度。人毕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再超脱的人也是一介凡夫俗子,所以,这样的豪迈与可爱相互结合才更显得其真实性,使其血肉丰满。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是诸葛亮的话,我一直奉为圭臬,以前在学校里的宿舍里很长时间都挂着自己书写的“平淡是真”的条幅,以此来净化自己。我最喜欢的佛是弥勒佛,有一副对联是形容这位佛爷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这也是一种境界,超脱于人世之上,是令自己何等开心的事情啊! 这首词后然如在附上另一首词中的句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就更是使人清静、使人激昂了。永不屈服,积极向上是苏词人的信念,也何尝不是我们的追求呢? 所以我是“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以前的QQ签名就是“一蓑烟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