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四川省南充市 2011-12-1 18: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5,观《海洋天堂》有感
最近观看了电影《海洋天堂》,在泪涟涟的同时引起了内心强烈的震撼、共鸣与沉思!
在苍茫无垠的大海上,飘着一只孤舟,一对父子脚上拴着麻绳坐在小船上,突然,小船被打翻了,父子俩一起坠入深海、、、为什么会这样?悬念扣住我紧绷的心,迫不及待的观看下去。原来儿子大福自小患了孤独症,全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生活无法自立。母亲因无力面对、忍受智残给儿子造成的巨大痛苦与创伤,丢下年幼弱智的儿子自溢了。父亲王心诚既当爹又当娘,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到21岁。万没想到自己却患上肝癌已是晚期,眼看自己在世时日不多,于是四处为儿子寻找安生寄托之地,可福利院嫌他小了,孤儿院又嫌他大了,医保、社保、民政局等等有关部门全问过了,却始终没着落。万念俱灰之下,想到与其让儿子活在世上活受罪,不如带儿子一起了却人生、以求解脱。做出这样残酷的决定,可想而知,父亲内心要承受多么巨大的压力,又该是多么的矛盾、无奈、凄凉、悲痛。好在关键最后一刻,父亲踌躇了、改变了主意,把儿子安全带回了家。
接下来,父亲王心诚重新振作起来,鼓起生活的勇气,珍惜在世的每分每秒,更加耐心细致、不厌其烦、手把手的教儿子适应日常生活:如何开门、脱衣、做早餐、搭乘公交车、拖擦地板等等。为了不让大福在他走了之后,一个人感到孤独寂寞,强忍着剧烈病痛,把海龟壳绑在自己背上扮成大海龟,与儿子大福一起在海洋馆水中游戏追逐(大福水性特棒,非常喜欢游泳,常在水中与大海龟等海洋动物们嬉戏打闹)由于体力不支,差点就丧了命。不久,父亲带着无限的爱恋、牵挂和不舍离开了儿子大福。剧终,在原特殊学校刘校长、海洋馆唐总、新建民办机构谭主任等几位好心人士的热情帮助下,弱智儿大福终于侥幸有了满意的归属。
父亲王心诚的所作所为,令我感动的潸然泪下,他不愧是平凡又伟大,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坚忍、执着、善良、勤劳、充满爱心和责任心。他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一位垂危病人对弱智儿子的付出,更是深化、延伸、光大了人性之美、人性之光。他使患自闭症的大福,充分感受到了来自父亲无微不至的温暖和深情,以及父爱大海般的宽广胸怀!
电影中弱智儿大福的结局无益是幸运的。可现实生活中众多像大福一样的弱智人群,有那么幸运,也能遇到像刘校长、唐总、谭主任、柴婶等那样的好心人吗?他们能逃脱因无家可归而流落街头,挨饿受冻、受尽凌辱,不得不早早结束年轻生命的悲惨命运吗?
大福的母亲,在面对人生的灾难时,不是勇敢的面对现实,承担起自己做为母亲应尽的职责,而是选择了逃避。她无疑是一个生活的弱者、是一个自私冷酷无情的人、是一个令人同情又可怜的悲剧人物。自己倒是一了百了了。不知她有没有想过,儿子是多么需要自己亲生母亲的关爱、照料和庇护,不管是心理上、精神上还是日常生活上。儿子遭遇这么大的不幸,本已够悲惨的了,再失去最亲近的人,今后的日子怎么过下去,不更艰难、凄惨了;丈夫肩上的担子、责任、压力不更沉重了;父子俩的生活不是雪上添霜、陷入了无底深渊吗!
电影在使人深受启发的同时,也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是呀,国家、社会团体及社会好心的有识之士,该如何更多更有效的重视、关怀这些弱势群体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及生存问题;怎样尽快弥补我国生活保障体系在这方面的缺口;弱势人群的家人,又该如何面对、关心这些特别需要亲人照料的生活的低能儿;人们又该怎样给予这些弱势群体更多发自灵魂深处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实际有效的全方位帮助。
善良好心的人们呀,请多点人性的博大关爱,献出你们的爱心、伸出你们热情的双手,帮帮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少些风言风语、冷漠、歧视吧!有句歌词写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