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楷:神农架情思 目录 01一杯清茶 02木鱼夜月 03香水如许 04梦在哪? 正文 01
一杯清茶
一
茶的风味,形成于寒来暑往的变化更替之中,游走于不同的工艺制作之间,滞涩与甘苦,解渴与调神,关乎于时节。忽然有感,时令与风味相系了一山的美茶,一路的美茶,却无端的欠了一个“清”字。 路就在足端,龙行蛇绕般寥无尽头的在向前伸展,山道弯弯,薄霭如纱,窗外的绿云碧垒淹隐不住,一幕幕翠台绿阶,一帘帘淡脂烟黄,撩起罩窗的纱,看看流动的地,峰峦如梦,眼前是雾如缕水如链。山泉从博大的绿莹中渗出来了,一缕缕,细如游丝,汩汩流淌,清清白白,经过交织与汇聚,形成了溪涧,构成了河流。 水清山绿处不时有片片黄纸,置布得千精百巧。春风夏日吹晒没使其褪色,秋霜冬雪冻打没使变味,阳光下娇艳依旧,明媚依旧。 色极富诱惑,味巧于勾引,人怕纸醉金迷,物也然,几片黄纸诱惑了田间的蚜虫和满山的诸蚁,一息香味勾引了树端的只只飞蛾与盘旋的群群蚊蝇,虫们终是被迷住了,彻底的迷住了,纷纷弃嘉禾而逐黄纸香粉,以致坠入到人们为其设置的深渊而万劫不复。 溪岸嘉木蓊郁欣欣了,宛若召示。生态、环保、无污染当下时尚,有机的烙印打上了心头,我不禁惊乎:神农架有茶,神农架大山有清茶! 美丽的木鱼镇,怡人的香溪河。 二 大热异常,最数火辣七月,太阳炙烤有如头顶生炉,久了,孰能忍受得了?江城如火,何处纳凉? 梦圆佳期,周末有朋友相邀,高山神农架林区避暑去,妙无绝! 打点行装,诸友同行,急匆匆弃城如逃,以半日的车程,终于到了香溪河水的源头,木鱼。劳者当有回报,皆如此,看不,一路的颠簸与辛苦,终于换来了几许美妙的凉爽。 车驻入宿已是暮霭四淹了。事先有人安排,晚餐业已俱备,鱼肉酒水,稻米香面,各取相宜。 灯火渐上了,溪水畔,不是华灯,繁星升起了,夜空里,潜在暮霭中,高远的山谷与天穹,任由星火们你挣我扎,如旅途奔走的人,终是失了往日所见的光耀。山,色朦胧,水,色也朦胧。偶尔,夜莺一曲,虫聊几声,越显得物高远了,光浅淡了,乡野寂寥了。 清风起于河岸,徐徐拂面有如季春,七月似火荡然无存,感谢上苍的赐予,值此良辰美时,谁,又会伤失而不去受用呢? 同行诸友,皆文人骚客和香艳靓女,性情中人。夜行!突然有人号召,随之群起而响应,踱出庭院,驱之如骛,散步于香水岸边。 溪路平行,往西更幽,拾溪而上,一路清风,一路欢歌笑语,无不谓之,爽极! 走了一二公里,掉头返回到住处,还有人兴尤未尽,流连驻足于马路之上不忍回屋,吕谭诸兄......
了望四下,还有几许稀疏的灯火,东边不远处,不明不灭,有隆隆的机声低鸣传入耳中,夜风中飘洒着阵阵香气,吸一口,芝兰之味,馥郁温馨,禁不住眼寻声寻光寻味而去,皆有远处低阔的瓦房中传来,原来是这里的村民们在赶夜加工新茶。
茶?文人雅士谈资之首善,让人来了兴趣。春茶苦,夏茶涩。民间谚语。高山云雾出好茶,经验之语。神农架,中南第一峰,高否?肯定无疑!茶人新制,何不前去一观,得一冲以品之? 兴冲冲我们去了低阔瓦房。 瓦房里,灯火通明,机声嗡嗡,揉与覆,焙与烤,道道工序,条理井然,夜虽深了,茶人们一个个还在为制作新茶忙得不亦乐乎。 有刚出锅的新茶出售,货尚温,几经砍价,晓燕埋单,达成交易,同行的几个人各得一封。 回到住处,夜已更深,无渴意,新茶诱惑,不得不沏,便迫不及待的取了水具,备了瓷杯,精煮细调,少许,得一杯清茶。色清淡,香麝兰,味涩而不苦,余味甘洌,口齿盈香,连饮数杯。 往事历历,尽上心头,人生滋味,酸甜苦辣,莫如茶,人离去,岁月失,多有伤感,辗转反侧,一夜未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