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汇展】惠海飞舟散文选:江城记忆 目 录 1、钟声塔影访宝通 2、珞珈山下赏樱花 3、东湖夏天的记忆 4、秋游东湖觅诗魂 5、江城桂花香
6、芦苇之缘
钟声塔影访宝通 新年伊始,得空暇又去洪山宝通禅寺会友。座落在武昌洪山南麓的宝通寺,是武汉的著名佛教圣地和四大丛林之一,在南北朝时代即建有寺庙,距今已有1500多年。寺院几经摧毁,又几经重修增修,至今香火依然旺盛。 从武汉大学珞珈山到洪山,步行约半个多小时。一个是文化名山,一个是佛教名山,在城中遥遥相望。如果再加上不远的蛇山道教长春观,那么儒佛道三家就在武昌城内汇齐了。这种在大城市的中心,三山分立三教,如此相近并存的现象十分罕见。 跨入洪山宝通寺黄墙红瓦,颇具皇家气派的山门,踱步空旷洁净的院落,拾阶而上,依次穿过了圣僧桥、钟鼓楼、弥勒殿和大雄宝殿。见在玉佛殿禅院旁的伙房和食堂里,有前来做佛事活动的弟子和香客在那里做饭吃斋,人来人往,善男信女,十分热闹。 绕过玉佛殿藏经楼,登上曲折的石阶,步出后门。又横穿过一条由此通往山下的马路,便走进了路边的万佛殿。只见大殿正中的基座上,供奉着金身的大日如来——摩呵毗卢遮那佛坐像,通高9米;殿堂四壁从上到下镶嵌供奉着成千上万尊小佛像,如众星拱月一般。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阶层的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密宗所有佛和菩萨皆自大日如来所出,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他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在此殿,有香客和信徒进门后,先在大日如来佛祖面前敬香磕头,然后按顺时针方向围着佛祖转三圈或更多,口中不断念诵“阿弥陀佛”。此种仪式,颇似西藏佛教的转经活动。 但见殿内有一男子,与众人不同,他围绕着大日如来佛祖的圣像转圈拜佛时,竟是三步一跪一扑一磕头。只见他向前迈出三步,立定,张开双手,高举过顶相合在一起,第二次合十在额际,第三次合十则在胸前;然后陡然跪下,接着扑倒于地,双手前伸,以额头触地;而后,以手撑地,立起身来,复又行进。这是我第一次亲眼见到叩长头拜佛的人,整个仪式觉得既有些神秘有些令人震撼。他做的极认真虔诚,旁若无人,像西藏佛教徒叩拜着到拉萨朝圣一样。我想,他通过这种庄严隆重的朝拜仪式,精神会得到升华,会获得一种超越自身的力量,他的生活轨迹也可能产生奇妙的变化。 步出万佛殿,经过殿后的半山凉亭,登上三孔桥,来到海岛罗汉堂院内。伫立在平台栏杆边,从山上往下望去:黄墙红瓦的殿宇历历可见,整个寺庙建筑随山势而起伏,层层叠起,隐现自然,错落有序;各大殿屋顶的积雪还未化尽,半掩半遮在蓊郁苍绿的古树间。近观三孔桥下凉亭左侧,约有一亩荒芜山间平地,可能是早年遭到毁圯的庙宇遗址,现早已长满了灌木和杂草,有成群的鸟儿在树丛间自在地飞来飞去。 经过罗汉堂左侧树栅栏围起的菜园,出小门,可直通华严洞。山道边有一棵名叫珊瑚朴的古树,已有几百年历史,虽经沧桑,至今仍然枝繁叶茂。从这里继续攀登而上,只需几十步就能到达洪山宝塔脚下了。登临塔上,可一览江城美丽的风光。 在罗汉堂殿前的院内,元旦前每日来铺地、修花池施工工匠也放假过节了,没有了施工时切割机发出的噪音,院子里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顿正法师见到我,十分高兴,并从小跨院禅房外窗台上,拿下在山上采摘的野生瓜蒌让我品尝。这瓜蒌外表金黄,像小小南瓜一样。打开后一股清香气味,咬上一小口,天香刺口。顿正和尚说,这是野生的,纯天然,在山上采摘的,对治疗咳嗽哮喘很有效果。 我上网查了一下,方知瓜蒌又称为药瓜、天瓜、吊瓜、柿瓜、野苦瓜、山金匏等,是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生时为翠绿色,熟后变成金黄色。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天花粉)均为上好的中药材。《本草纲目》记载着:瓜蒌药性、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径,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痛疮肿毒。当代医药学研究证明:食用瓜蒌籽,可扩张心脏冠脉,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真没想到,这小小的瓜蒌有这么神奇。 在顿正法师暖和的禅房里,我一边回味瓜蒌的滋味,一边与他聊天,讲佛说禅。期间不断有弟子上山来探望师傅,还有众弟子在禅房后面的厨房里忙碌着做菜做饭。中午,在禅房后面的小斋房里,一桌香喷喷的素菜摆上了餐桌。弟子们和师傅围坐一桌,一起热热闹闹地吃着斋饭。饭后,有弟子帮忙清扫院子,也有弟子有关照居士们送来放生的小猫、小狗、小羊和鸽子等放生的小动物。 午餐小憩后,我又来禅房旁的海岛罗汉堂。据顿正法师介绍,此处原为法界宫,是密宗修密的殿堂。早年曾有多位法师在此修行、讲经、传戒、灌顶传法,后屡遭战火等毁损。1954年班禅大师、喜饶嘉措大师先后来过宝通寺,在这里举行了密宗的“灌顶法会”。一九九七年,改为海岛罗汉堂,后又修缮重建对外开放。 在罗汉堂大门两旁,悬挂着一副对联:“诸恶不作回头是岸,众善奉行佛海无边。”大殿正中的基座四周,分别供奉着药师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和阿弥陀佛。中间陈设着香案,地上放着香客跪拜时用的蒲团垫子。香案上油灯长明,香烟缭绕,在其左前边,站立着手持一把破扇子众人皆知的济公和尚,右前边则侍立着手拿一把笤帚,名气不大的风波罗汉。基座后面的佛像是阿弥陀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又称为无量寿如来、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等;在离他几步远的地方,安放着一座约3米多高,很有些来历和故事的三时塔(有说是夏斗寅将军所修建),代表着过去、现在和将来。 大殿墙壁四周陈列着喜怒哀乐,形态各异,游戏神通,妙趣横生的海岛五百罗汉。在佛像左侧,靠柱子旁放置一桌一凳。桌上有一大罄,遇有虔诚的善男信女烧香磕头时,和尚便可敲罄祝福。罄声悠悠,久久在大殿内回荡。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现在是,送人罄声,心中安详。 伴着不时响起的清悠罄声,我与顿正法师又聊起来,听他和弟子们讲些关于寺庙的传奇故事,以及他们自己修行的经历和感悟。顿正说,现在有许多人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到处朝山拜佛,可是到头来还是没有得道。佛在哪里?其实,佛就在我们身边。佛教偈子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所以,学佛参禅悟道之人,最重要的是从自己做起,要有菩提心、孝心和恒心。菩提心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 此时,时空仿佛凝固了。在这寒冷的冬天里,在这被喧闹的城市所包围的幽静寺院中,我静静体味到了另一种生命的愉悦与满足。甚至在某一时刻,会泛起一阵异样的情愫,幻着佛缘的温暖和光明。那佛光塔影,仿佛已印在我的脑海中,充实着我记忆的细胞,净化着被尘世污染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