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生活中 ——咸宁周刊“本来生活·倪霞专栏”结束篇 倪霞 提着刚买的菜,匆匆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等红绿灯时,一辆小车摇下玻璃,车内似曾相识的帅哥笑着对我说:“美女作家挺贤慧啊,还买菜!”我微笑着道谢。
少女时,一次因为停水而到河里洗衣服,早有一位先到的姐姐,见我提着衣服来了,说:“你这娇小姐还洗衣服啊”!我当时很生气地说:“什么娇小姐,你知道我不做事,我做事还要告诉你吗?”我之所以生气,在我少女的感知里,觉得不做事的人就是懒的代名词。自小,母亲总是说好吃懒做的女人是最可耻的。那位姐姐听了我生气的话语,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地说:“没想到你还挺可爱的!”
吃早餐时,遇到母亲的一位老同事,她问一些母亲的情况,我也问问她那几个非常会读书的儿子。阿姨突然转换话题说:“你从来不做事的吧”?“怎么会呢,哪有不做事的人?”我有点吃惊不解的反问。“我是说你不做家务活”!阿姨再次解释说。我说“有家庭的女人哪能逃得了家务活啊”。“那你家做饭洗碗一定不是你了,要不有这么好的手”。阿姨边说边用筷子指了指我扶着碗的手。这时我才明白阿姨一问到底的原由。于是我笑道:“这手还真是让我背了不做活的冤屈,不过做家务活时我非常善待它,比如炒菜拖地我都会戴手套的”。阿姨仍然笑笑的带着疑惑点头称是。
小城里,认识我的人不少,知道我写作的人也不少,在许多人眼里,我是一个整天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有些稚气有些矫情有些小资地,沉浸在文字里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殊不知,我一样是个充满了烟火味的人间女子,过着所有平常人一样生活,活在生活中,在生活的琐碎里让日月轮回。
刚结婚那会,把猪肝做成硬粉渣无人肯赏光吃一口,而现在的爆猪肝嫩滑爽口得让一家人吃得光光;从开始不会做馒头,到现在能做出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包子让人垂涎三尺;从少女到少妇时期,织了无数的毛衣,为先生织为孩子织,一件接着一件;现在仍然能把一双破了洞的袜子补成一件艺术品;从客厅到厨房,既有生活的温馨又有书香浮动。所有家庭主妇要做的活,我一样没有少做过,而且做得还不赖。一直告诉自己,要争做一流的主妇,再做二流的业余写手。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已然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诗意的家庭主妇。除了做好家庭主妇,我的精神世界便是读与写和行走。
最开始写文字,只是为了记录生活,为了心灵的需要。从日记本中羞涩走来,从来不敢奢望有一天要当作家,只是不想让生活的烟火熏得自己俗气冲天,只是想让这份浪漫的色彩充实平凡的生活;只是想让心中的梦做得更长一些,做得更美更远一些,做得让庸俗远离一些;只是想让自己老去的那一天,不至于空白得没有任何留恋与不舍;只是以一种别样的方式,让我的子孙后代记得我更长一些……
当咸宁周刊给我约专栏的时候,当负责本专栏的郑安国副总编,给予专栏定位“本来生活·倪霞专栏”的时候,我几乎是击掌叫好!是啊,本来生活!我所记录的一切只是本来生活啊,只是告诉自己,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啊,哪怕它没有更高的艺术性,没有更深厚的文学功底,但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生活啊!我就写给那些如我一样活在生活中的人们分享吧,让我的心声与他们产生心灵的共鸣,以我的琐碎击打他们的生活,以我的平凡告知我的读者,如你一样,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当我们把平凡生活升华成一种生活态度时,它应该就是艺术了吧!同时,这种生活态度会告诉我们,我们会因为没有虚度光阴而庆幸,我们会因为把平淡的生活过得有了诗意的味道而满心欢喜;当生活与文字相结合时,它会产生真善美,我们会因为真善美通过文字的传播而欣慰!
柴米油盐锅碗瓢盆是生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生活;相爱是生活,争吵也是生活;甜是生活,苦亦是生活;花开是生活,花落也是生活;日出是生活,月落也是生活。活在生活中,生活中有你有我有他,有阳光有雨露,有泥泞有坎坷;有汗水有收获,有爱有真情。这,就是生活,活在生活中的本来生活!
日子过得真快,一年专栏一瞬间。感谢咸宁周刊,感谢郑安国先生!感谢一年来所有不厌其烦地,读我文字的读者朋友们!生活是琐碎的,“本来生活”难免琐碎,感谢你们包容我的琐碎。感谢你们,真心的谢谢你们!
2012年6月3日于凤池山下
相关链接“本来生活·倪霞专栏”开栏篇:
《有多少日子走天涯》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97b6df010171b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