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917|回复: 39

【2012英雄会】徐为节散文:为一只鸡祈福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27

主题

339

帖子

108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88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7-10 17: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铁笛吹云 于 2012-7-11 08:59 编辑

目录

1、为一只鸡祈福

2、牯牛洲上一粒沙
3、青青园中蔬
4、山中有朵梦做的云
5、在林中陪鸟儿晨读







1、为一只鸡祈福


小时候,在我的乡下老家,过年的时候,最作兴用鸡腿待客。拜年客来了,主妇就急匆匆地下厨房,一会儿,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就端上了饭桌:腊肉、鸡蛋、肉丸、豆腐泡,还有白白的印子粑、晶亮的绿豆粉丝,汤上飘着一层黄澄澄、香喷喷的腊油,碗尖上再洒一层绿油油的葱花。那个美啊,看看都眼谗。若是身份特别珍贵的客人,碗中必然卧着一个鸡腿,讲究的人家甚至还在鸡腿上系一根红丝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已经是极品的美食了。不过,客人们一般是不会吃掉鸡腿的,大家心照不宣,主人还要用它来招待其它的客人哩。因而,鸡腿如同一个道具,象征意义更浓。

鸡腿是主人年前就准备好了的。乡谚云:“廿七、廿八,伏鸡伏鸭。”说的是到了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就可以杀鸡杀鸭了。“伏鸡伏鸭”是家乡土话,就是杀鸡杀鸭的意思。之所以说“伏”不说“杀”,甚至不说“宰”,是家乡人的讲究,既是忌口,避免在喜庆的日子说出不吉利的话,也是表示对鸡鸭们的尊重。这不,在“伏鸡伏鸭”之前,还有程序要走(在我的印象中,伏鸭过年的时候是不多的,伏鸡伏鸭主要是指伏鸡)。我曾经无数次目睹父亲伏鸡的情形。鸡,一般都是家养的。搏鸡在手,鸡似乎明白了什么,拼命地挣扎、嘶叫。父亲用手轻轻抚摸着鸡,似有安慰之意,然后,口中念念有辞,向鸡祈曰:

莫怪,莫怪,

凡家一碗菜。

今年早早去,

明年早早来。

那意思晓畅明白:鸡虽然也是一条生命,但那是上天送来喂养人的“菜”,因而,鸡们走了,要走得无怨无悔,也顺便祝福鸡们尽快超生,早日转世投胎。

少不更事。每每看到父亲“伏鸡”时一本正经地向鸡祈求的表情,我就躲在门边掩口暗笑,一来觉得这场人鸡对话别开生面地有趣,二来讥笑父亲迷信,甚至有点愚昧,居然对一只鸡絮絮叨叨。有一次,我毛着胆子问父亲:人为什么要向一只鸡祈福呢?父亲回答得干脆简洁:鸡对人是有恩德的。

父亲的话很快使我联想起了两件事。

10岁那年,我读小学三年级。那时学校正式开设了大字课(书法),老师要求我们每人买一个大字本。一个大字本7分钱。老师在班上催了几次,但还有几个“痞子”没买,于是下了最后通牒:不买大字本的人下午不准上学。我因为家庭困难,也在“痞子”之列。散学回家,母亲刚从田间劳动归来,坐在堂屋的地上,我便缠着母亲,无论如何也要给钱买一个大字本。可怜母亲身无分文,束手无策。末了,我坐在地上哭,母亲也搂着我哭。正当我们娘俩哭成一堆的时候,鸡窝里一只母鸡 “咯大咯大”地叫了起来,还大摇大摆在从我们身边经过,骄傲极了。母亲一下子破涕为笑:有了,一个鸡蛋7分钱,正好买一个大字本。那一刻,我握着那枚带有余温的鸡蛋,心里对这只鸡涌出了一股感恩之情。

还有一件事,我不知道算不算鸡对我的恩德。小孩子嘛,都会犯些小错的。小时候,或许是身体尚未发育成熟,或许是清汤寡水的东西吃多了,也或许是白天偷玩玩疯了,睡熟后,老做梦,梦见有人追,我使出浑身的劲,跑呵跑,就是跑不动,不一会儿,觉得小腹有点胀,顿时有了便意,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屋角,正准备解决,居然不早不晚来了一个人,只好重新转移阵地,找啊找,愈找愈心急,愈心急憋得愈难受,终于找到一处僻静的树林,彻底放松,便了,畅快淋漓。刹那间,猛一惊,醒了。再一摸,坏了。不好意思,尿床了。这样的事,令人又羞又恼,难以启齿。殊为难得的是,母亲并无责怪之意,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母亲就令我在第二天晚上睡觉之前到鸡舍去“拜鸡公鸡婆”。三鞠躬过后,向鸡们祈求。祈曰:

鸡公鸡婆咯大咯,

有屎有尿你给(替)我屙,

我白天屙,

你晚上屙。

也不知谁编的啥词儿,反正听着挺不雅的,好在没个外人,也就把“羞”字丢到一边了,自言自语,照本宣科。说来也怪,如此一来,尿床的毛病会停歇很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这到底算不算鸡的恩德,该不该向鸡们道谢。

父亲说鸡对人有恩德,是千真万确的,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乡亲们的油盐零花钱,基本靠鸡供给。而令人费解的问题是:既然鸡对人有恩德,为什么要伏它呢?这不是忘恩负义吗?既然要伏它,为什么还要为它祈福呢?这是愚昧?是迷信?是矫情?是虚伪?这样高深的问题,父亲自然无法回答,毕竟父亲没有读过书,我黄口小儿一个,更是云里雾里。

后来长大了,涉猎群书,翻阅了中外思想家、哲学家、宗教先知以及人文主义者的著作或文章,我才恍然大悟,解开心结。先哲们或明或暗地告诉我:天地万物为一体,在“自然”这个大家庭中,动物和人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众生是平等的,动物也有灵魂,有尊严,有被尊重的权利,必须仁慈地对待动物(即使是对肉用动物,也应人道地屠宰),人类绝不能因为进化比动物快,智商比动物高,就肆无忌惮地对动物奴役、践踏、屠杀,否则动物就会遭殃,大自然就会遭殃,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人类自己遭殃。据此,我得出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尊重一只鸡,就是尊重动物,就是尊重自然,也是尊重我们自己。

其实,在尊重动物方面,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立法的形式作出了规定:例如,俄罗斯《民法典》规定:“不允许以违背人道原则的态度残酷地对待动物”;德国《动物保护法》规定:“每个与动物打交道的人,必须仁慈地对待动物”,更有甚者,有的国家连细枝末节都作了法律规定,如意大利一部法规规定:如果狗主人三天不遛狗,将被处罚;再如瑞典规定:饲养群居的动物时,不准单养一只,以免它感到孤单;屠宰肉用动物的过程不准过长,以免它们痛苦——说实话,这些规定象疾风吹过草尖一样,在我灵魂深处引起阵阵震颤——此外,还有很多宗教在保护动物方面走得更远,譬如佛教,要求教徒吃素食,不杀生。我当然不是教徒,也不是素食主义者。在我看来,吃肉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完全做到不杀生是不可能的,毕竟畜牧业存在了几千年。但是即使不得不杀生,我们也应有所禁忌,有所敬畏,就像为一只被宰的鸡祈福一样,表达一种人文关怀。这不是愚昧和迷信,更不是矫情和虚伪。尊重生命,怜悯生命,是天道,也是人道。

鸡们也许不这么想,人们不能不这么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27

主题

339

帖子

108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88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7-10 17: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笛吹云 于 2012-7-11 09:14 编辑

2、牯牛洲上一粒沙


一个晴和的冬日,与文友在河口小聚,推杯换盏,微醺。午后,一友提议去江边沙洲走走。随大流,前往。来到洲前一看,哟,好长一片沙滩,好大一个沙洲。朋友介绍说,这个洲名叫牯牛洲。

我眼前灿然一亮:呀,牯牛洲?这就是在我脑海里萦回了多少年、在梦里寻觅了多少回的牯牛洲?!



对牯牛洲的牵挂,源于小时候父亲给我讲述的一个传说:很早以前,一个夏日黄昏,有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牵着一头牯牛来到江边过渡,船家好容易一篙一桨将其渡到对岸,老人竟牵着牛扬长而去,船家追要船钱,老人把嘴一努,说,有个包袱放在船尾,船钱自己取吧。船家到船尾一看,除了一大堆牛粪,哪有包袱。再追出来,老人早已不见了踪影。船家又气又恼,骂骂咧咧地趁着夜色将牛粪铲入江中。第二天清晨一看,剩余了牛粪竟全部变成了黄澄澄的金子。船家后悔不已,连忙再去江中寻觅。谁知,那铲入江中的牛粪早已变成了一个沙洲。



传说无疑是无稽的,但它在我幼小的心湖投下了一块石头,溅起无数个问号:那位鹤发童颜的老人到底是谁呢?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那条拉金粪的牯牛到底是仙牛还是金牛呢?老人为什么要作弄船家?这种奇迹还会再度发生吗?那个沙洲真的存在吗?

多少年过去了,这个传奇的沙洲犹如海市蜃楼,常在我的想象中浮现,但并不知道它在何方。不曾想,今天居然以这种方式与它撞了个满怀,真是令人又惊又喜。此刻,当我的双脚实实地踏在牯牛洲细软的沙滩上的时候,我仍有些虚幻的感觉,仿佛还在梦境中。



牯牛洲面积很大,洲中央长满了茂密的树木。差参的林冠线与云相接,将外面的世界遮了个严严实实,只有偶尔传来的一、二声汽笛声,提醒你沙洲之外还有一条浩浩长江。据朋友介绍,牯牛洲原来是个极小的江滩,1954年发大水后变成一个三、四里长的大沙洲,此后不断生长。现在大约长8公里,宽3公里。它的外形象一条正在游同大海的中华鲟,这条“巨鲟”畅游江心,把长江分为主、副航道。涨水季节,沙洲是一个江心岛,需乘船出入;枯水期,副航道水位干枯,河床裸露。以前,这里是一个荒岛,到处是芦荻萧萧,上世纪下叶,被农民垦植,种满了庄稼,西瓜、红苕、芝麻、花生、蔬菜,应有尽有。新世纪后,改植林木,以意杨为主,杂以香樟、柳树等。丛林中绿草如毡,野花点点,空气清新,是野雉、野兔的乐园和白鹭、沙鸥、鸬鹚栖息的天堂。整个沙洲呈现出沙明、水静、林秀的美景,四时风光各异,吸引一拨一拨的游人前来,寻芳、观鸟、踏沙、游泳、野炊、摄影,各得其乐。



如今正值枯水期,沙洲与江岸连成一片。银色的沙滩,仿佛一条飘带,绵长绵长,东西望,不见尽头。行走在沙滩上,犹如置身沙漠一样。与黄沙漫漫的沙漠不同的是,这里少了一份浩瀚、雄浑与苍凉,多了一份婉约、柔美与细腻。沙丘中一轮一轮的浪坎,象水中涟漪,颇有韵致。这五线谱一样的浪坎,是水与沙吻别的见证——在某个月白的静夜、某个清丽的早晨、某个沉闷的午后,江水悄悄退去,沙滩却缠绵挽留,退走的江水忍不住再回头,给沙滩一个拥吻,于是留下了一条浅浅的吻痕。一条条浪痕,宛若一张怀旧的唱片,用心聆听,隐约还可听见风声、涛声。而此刻,每一粒沙都象一个慵懒的老人,静静地躺在沙滩上晒着太阳,悠闲地看蓝天上白云悄悄流过。每一粒沙都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我攥着一把沙。这些沙粒,瓷实、细碎,每一粒都是江水千万遍淘洗过的,是那么洁净。牯牛洲是有故事的,牯牛洲上每一粒沙也是有故事的。它们的前世,也许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块岩石,也许是四川盆地上的一坨沙土,或者是秦皇汉武的金戈铁屑,甚至是从天而降的流星雨。它们行走了千万里,行走了千万年,经过了几多潮涨潮落,历尽了无数惊涛骇浪,在江水千万遍的冲击、拍打中,棱角被磨平了,脾气也被磨平了,终于在这里沉积了下来。多少年过去,它们似乎一直在等待,等待我的到来。今天我终于来了,姗姗来迟。我攥着沙,就像攥着一段历史,攥着一个故事,攥着一份情缘。

这些沙粒无疑是卑微的,但正是无数沙粒造就了美丽的沙洲,造就了沙洲的美丽。

“哞——”,一声牯牛的叫声从沙洲深处的密林中传来。我吃了一惊,牯牛洲上牯牛叫,是真是幻?莫非那头拉金粪的牯牛卷土重来了吗?



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群黄牛在洲中放牧,数十头之多,后面还跟着一位牛倌。牛倌是位老人,身材瘦削,略显佝偻,穿一身迷彩服,手中拿一根竹鞭,鞭梢挑着一块一尺见方的尼龙。老人很和蔼,很健谈。他自称姓刘,今年65岁,在洲上替人放牛,春暖花开时节,也帮主人种种树木,沙洲深处的林中,有他的小棚屋。老刘头介绍说,他是河口本地人,父亲早逝,家境贫寒,仅上过五天学。年轻时,曾渴望当一名军人或一名工人。后来种过庄稼,挖过煤,在砖厂帮过工,在山上养过羊,最后上了牯牛洲,当了牛倌。他曾追求过美好的爱情,但直到42岁才结婚,不幸的是爱人死于难产,此后便孑然一身。他说这些的时候,语言平和,古井不波,好象在讲述别人的故事。老刘头说,自己今后最大的心愿是身体健康、岁月静好。好个岁月静好!看得出,他曾追求过、抗争过、奋斗过、快乐过,但最后与命运打了个平手,与时光老人握手言和了。



离开牯牛洲的时候,老刘头深情与我握别。我们离去很远了,他还守望在那里。偌大的沙洲,只留下他孤零零的身影。他是那样平凡,那样卑微,那样质朴,就象牯牛洲上的一粒沙。我蓦然觉得,老刘头就是一粒沙的缩影。只不过,沙粒无言,老刘头却可以说出自己的故事。是的,一粒沙有一粒沙的追求,一粒沙有一粒沙的忧乐,一粒沙有一粒沙的贡献,一粒沙有一粒沙的故事。

佛家说:一花一天堂,一沙一世界。


作者注:牯牛洲位于黄石市西塞山区河口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27

主题

339

帖子

108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88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7-10 17: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笛吹云 于 2012-7-11 08:36 编辑

3、青青园中蔬

  

少年时,读书不求甚解。当读到乐府诗“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时,想当然地认为“葵”就是向日葵。望文生义,结果大谬不然。过了很久才弄清,原来葵是一种蔬菜。想一想,青青的葵菜,凝着晶莹的露珠,迎着初升的朝阳,那一定是一幅甘美清新的画,若以人喻物,真象一个乳臭未干的奶娃娃一样可爱。

  

也是在少年时,放学后,常给母亲当小帮手,烧火、洗碗、扫地、喂鸡,力所能及的事都干,但最喜爱的事还是到菜园摘菜。我家的菜园在屋后不远,为防畜禽侵害,四周用木棒、竹竿围了一道篱笆,天长日久,篱笆上长满了青蒿、茅草、木槿、金樱、构树等植物,常有小鸟、蝴蝶、蜻蜓光顾。推开园门,满园脆生生的蔬菜,琳琅满目,走进菜园,仿佛来到了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你看,那打着伞的芋头,多象一个走亲戚的村姑,那红着脸的西红柿,宛若一个害羞的书生,那层层包起来的卷心菜,仿佛一位阿姨背着大包裹。最有趣的是瓜棚上那肥嘟嘟的丝瓜和豆架上那苗条的豆角,在风中荡着秋千,悠哉游哉,惬意极了;最自由散漫的是坐在地坎上的南瓜、冬瓜和躺在地沟里的葫芦,它们除了晒晒太阳,就是美美地睡觉,还有,那一脸憨相的茄子和小巧玲珑的辣椒,虽然枝叶相握,惺惺相惜,却各怀心思,沉默不语。站在这些可爱的蔬菜们中间,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快乐与美丽,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棵蔬菜。事实上,当这些可爱的蔬菜,填饱我们的肚子,滋养我们的童年和青春,化着我们的血脉的时候,我们能说生命与蔬菜无关吗?

  

离开故乡后,百宝箱一样的菜园逐渐成为遥远的回忆。但是在月满西楼的夜晚,还是常常做着与菜园有关的梦。梦见自己在菜园里捉蝴蝶,逮蜻蜓,梦见自己在瓜棚豆架下看月亮,数星星。多少岁月过去了,已把他乡当故乡,渐渐地、渐渐地割断了与故乡的脐带,但总也割不断与蔬菜的情缘。餐桌上各种各样的蔬菜,依然滋养着我们的身体与灵魂。对蔬菜的喜爱,有增无减。在街上,常常遇见推车叫卖的菜贩,总忍不住对鲜嫩的蔬菜多看几眼,甚至驻足问一问,想象着这些蔬菜生长在园中的情景,仿佛它们是从我家菜园里采摘来的一般。而每当路过城郊的时候,看到农民郁郁葱葱的菜园,又不自觉地露出羡慕的目光。“拥有一块菜园”,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我当然知道,在寸土寸金的城市,这无疑是一种奢望。

  

然而,人一旦得到命运眷顾,有些奢望竟然轻而易举就现实了。前年,我家乔迁到城郊,邻居是一位憨厚的农民,在他的帮助下,我居然真的拥有了一块菜园。虽然面积不大,但足以让我做“锦绣文章”了。那份喜悦之情,真不亚于中了大奖。

  

春来了,我细细地翻耕、除草、施肥,到了点瓜种豆的时候,我将菜园分成若干网格,种上韭菜、小葱、茄子、辣椒、苋菜、西红柿、竹叶菜,靠围墙的地方,搭个简易竹梯当架子,栽上丝瓜、黄瓜、苦瓜。到了夏天,菜园里姹紫嫣红,瓜香果熟,菜香满园,完全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秋天到了,我又开始经营新一茬蔬菜,重新整地,栽上芹菜、白菜、卷心菜、红菜苔、莴苣、萝卜、大蒜。秋风凛冽,白露为霜,蔬菜虽然长势减慢,但仍然摆出一副不屈不挠的样子,顽强地生长。

  

种菜,首先是为了餐桌之需。自种的蔬菜,纯天然,无污染,绝对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这样一来,可把虫子乐坏了。虫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掠夺者。蔬菜还没长成,虫子就不知从哪儿冒出来毫不客气地开始享用了。转念一想,谁也没有规定,蔬菜只能养人,不能养虫子,虫子跟人分享新鲜美味,也许就是上帝的安排。这样一想,也就原谅了不劳而获的虫子。我开玩笑说:虫子你尽情地吃吧,吃剩的,就是我的了。自从有了菜园,我家就再也不用买青菜了。各种时令新鲜蔬菜,一茬接一茬,源源不断,充盈了厨房。当然,这时候也是妻子展示厨艺的大好机会,烧、炒、煮、烤、爆、蒸、炖、熬、焖、煨、腌、泡,十八般武艺用上,色香味美的蔬菜端上餐桌,自然是大快朵颐,大饱口福。

  

种菜之乐,在于一份美丽的牵挂。蔬菜播了种,栽了苗,每天早晨和黄昏,我和妻子最大的快乐,就是观察和莳弄蔬菜。除草、施肥、浇水,忙得不亦乐乎!蔬菜的每一点小小的变化都令我们惊喜。哇,发芽了!长叶了!开花了!结果了!每天虽然付出一点点辛劳,但总会得到不少的快乐。我们小民百姓,敢有奢求吗?心情快乐就是幸福了!当然,最开心的事,自然是收获了。收的虽是蔬菜,但也是一种不可言传的愉悦和自豪。

  

世界上的事情是奇妙的。譬如,种粮种棉是苦事累事,种花种草是雅事韵事,唯有种菜,既是苦事累事,又是雅事韵事,有“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有“夜雨剪春韭”的快意,也有“带月荷锄归”的超逸。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艺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云,栽松可以邀风,贮水可以邀萍,筑台可以邀月,种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蝉。”那么种菜呢?种菜可以邀福!

你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27

主题

339

帖子

108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88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7-10 17: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笛吹云 于 2012-7-11 09:16 编辑

4、山中有朵梦做的云


初夏的雨,已具几分夏雨的豪气,仍带几许春雨的缠绵,淅淅沥沥下了半晌,午后,终于停了。


我们驻车直奔省级森林公园七峰山的腹地三教山。雨后,碧空如洗,远山近树,象刚出浴的婴儿一样,显得十分明净、圣洁,空气格外清新、甘冽。



车过寒风口,我们仿佛一下子坠入了云海。号称“黄石第一峰”的南岩峰,此刻,变成了一座孤岛,悬浮在云海深处,宛如海市蜃楼。低处的岩岬和林丛,象谁埋下了无数口煮着沸水的大锅,一团团雾气冉冉升起,薄薄的,如絮如绒,被一只无形的手扯成丝丝缕缕。


迷人的景致象磁铁一样,深深地吸住了我们的脚步。我们静静地伫立在盘山公路上,享受着这场美妙的视觉盛宴。


你说:“小时候,我很孤独,特别爱幻想,爱看云,总是傻傻地坐在门前,望着白云,从山谷里飘然而出,有时成群结队,有时独来独往,有的厚如山岳,有的轻如鸿毛,总也看不够、猜不透。不知道那些变幻莫测的云彩,到底是天国的游戏,还是神仙的魔术,也不知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今天真是开法眼了,终于看到白云的诞生。原来,白云出世,竟是如此充满诗情画意,难怪它们在空中游弋时,总是显得那么高贵,那么优雅。”


我说:“是呵,白云,那是大地的梦,天空的魂。”


一团白云翻过山岭,翩翩而来,从我们的眼前擦拭而过,我伸出手来,幻想摸摸白云的肌肤,感受白云的爱抚,而你却闭上眼睛,作了一次深呼吸,仿佛一缕白云已被你吸入了心灵的晴空。那一刻,我发现云也是可以醉人的。


  我问:“甜吗?”

  你咂咂嘴:“还真有一丝淡淡的泥土气息和花草树木的甜味。”


你忽然问:“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民族,有将鸟鱼虫兽作为图腾的,有将花草树木作为图腾的,为什么偏偏没有将白云作为图腾的呢?”


“也许人们觉得白云太虚幻、太逍遥吧。”


“其实,生活不一定非要事事真实、时时忙碌的,每个人都有权力给自己预留一些幻想的空间和休闲的时光。”


一个云团象水一样轻轻漫过半山间绿树掩映的村庄,村子被慢慢吞没了,又被轻轻吐了出来,虚无飘渺,若隐若现,象仙山琼阁一样,宛若一幅遗落在山野的古画。



你啧啧称道:“真是一处诗意的栖居,若能在此晴耕雨读,那多美啊。你看,那些山里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清心寡欲,真如活神仙一般。哪象我们都市人,把事情弄得纷繁复杂,把节奏弄得风驰电掣,把心灵弄得杂草丛生,把灵魂弄得无枝可依。”


“也许,你并不解山民们筚路蓝缕的一面,生活有时是很艰辛的。”


“人,谁能永远生活在蜜罐里呢?人生就是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涩。苦,本是生活的原色。况且,祸福相倚,苦乐相随。看看这些山民们,披着云裳出入,拥着绿荫休憩,伴着鸟鸣劳作,枕着花香入眠。岁月悠悠,世事纷纭,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不是神仙的日子又是什么呢?”


我无语。


又一团云,瀑布一样涌来。当云流经你的刹那间,你轻轻张开双臂,做出了一个飞翔的姿势,忽又将手团拢,象要拥抱一团云彩。风轻轻地鼓起你的衣衫,你象云一样飘飘欲举,一如敦煌飞天。


  你突然问:“你喜欢西方的天使,还是中国的神仙?”

  我反问:“都是神仙,难道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天使有翅膀哟。在我看来,西方的天使,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想想看,人,是被毛动物,而翅膀本是羽毛动物的构造,却生生安在人的身上。同一动物,既长被毛,又长羽毛,你不觉得别扭吗?若翅膀上长被毛,恐怕天使就不能飞翔了,若是头发变成了羽毛,那一定是个怪物。人啊,就是人,如果一旦将许多外物安在自己身上,人,就变得矛盾,就不成人样了。尽管有许多外物看起来很美,譬如美丽的翅膀。而中国的神仙就不一样了。以腾云驾雾为能事。要出行了,得,用拂尘帚什么的一招,一朵白云立马过来,你看看,这样的坐骑,不费能源,无污染,是纯天然的,十分符合低碳经济,这且不说,试想一下,人若安坐在一朵云上,那多逍遥自在啊,想快就快,想慢就慢,能走能停,能升能降,悠哉游哉,看尽千山万水,阅尽人间春色。中国神仙啊,活脱脱就是一朵飘逸的云。”



我微笑着,聆听着,惊异于你的高论。举起相机,欲为你留下一张倩影。按下快门的瞬间,一朵云倏忽闯入镜头,于是,你在云中,影影绰绰,亦真亦幻,仿佛变成了神仙中人。


登车,重新出发。你说:“常看看云,可以拂拂眼,拭拭心,为自己留一片明净的天空。”


我拈云微笑,不语。


作者注:七峰山位于黄石市阳新县白沙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27

主题

339

帖子

108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88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7-10 17: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铁笛吹云 于 2012-7-11 08:35 编辑

5、在林中陪鸟儿晨读


几声清亮的鸟鸣,把我从睡梦中唤醒。

透过落地窗,我惊喜地发现,昨夜下榻的大学会所,座落在一座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原来不知不觉中,躺进树林的怀抱,跟小鸟做了一夜芳邻,真是缘份呵!忽然想起几句词来,边起床,边喁喁吟道:“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我素有晨读的习惯,尤喜树下晨读。想想看,晨光曦微,万籁俱静,花前树下,捧书吟读,一面呼吸新鲜空气,一面汲取文化精华,多惬意呵!虽然初夏的清晨,颇有几分寒意,但面对多情树林的神秘诱惑,我还是鬼差神使般地向树林走去……

穿过一道绿篱,一条方砖铺就的小径,犹如一条舒枝散叶的青藤,盘盘曲曲地向树林深处延伸。林间茂密地生长着红枫、松树、香樟、朴树、槐树、黄荆、冬青,间或还有几丛翠竹。苦楝树、金银花、野蔷薇正值旺盛的花季,开得蓬蓬勃勃。几株桃树,枝上已挂满了榆钱大的小毛桃。扶疏的枝叶间,浮着一层薄薄的雾气。林地里弥漫着各种花草树木混合的香味儿。身临其境,闭上眼睛,也是一种美妙享受,在此展卷晨读,有种说不出的诗情画意!

我寻得一处休憩的长椅落座,正在膝上徐徐摊开书本,还未及开腔,小鸟儿却邀头功似地抢先开始晨读了。

领读的,是一只布谷鸟。在静谧的晨光中,它拍动着翅膀,边飞行,边纵声朗读一句古老的诗:“布谷——布谷”。回应它的,颇有些出人意料,竟是一只乌鸦,它粗俗不堪地亮开沙哑的嗓子喊了两声“苦呀——苦呀”。顿时,林间小鸟似乎一个个被惊醒,纷纷粉墨登场,亮开了嗓子——有的象吹口哨,有的象调琴弦,有的如清亮的笛声,有的如丁冬的流泉,还有金石撞击声,门轴转动声。一时间,金声玉振,异彩纷呈。单音、双音、多重音,鼻音、颤音、卷舌音,升调的、降调的、变调的,浑厚的、低沉的、圆润的,急促的、舒缓的、婉转的,如同万花筒一般,穿插着,交汇着,重叠着,烘托着,变幻着,忽远忽近,此起彼伏,汇成了一支任何语言都难以描绘的交响曲。

细细聆听,这些嘈嘈杂杂的鸟声,又各有千秋,各显特色。有的娇声奶气,期期艾艾,酷似幼童;有的款言温语,羞羞答答,宛如村姑;有的快言快语,珠圆玉润,仿佛一个少妇;有的吵吵嚷嚷,咋咋呼呼,犹象一员莽汉;有的喋喋不休,絮絮叨叨,恍若一位婆婆;有的翁声翁气,浑厚持重,俨然八旬老翁。当然也有的干瘪枯涩,索然无味,有的粗鄙刺耳,令人厌恶,总之酸甜苦辣涩,五味杂陈,演绎了一场听觉的盛宴,带给人无限遐思与乐趣。

让我再来细细分辨一下,它们到底是谁来着?“咯咯咯,去咴咴”,这是一只美丽的竹鸡在啼;“噍噍啾哜啾”,这是一只小巧的白头翁在唱;

“滴溜儿,滴溜儿”,这是矫健的云雀在飞鸣;“鹊、鹊鹊”,一听就知道,是喜欢凑热闹的花喜鹊大嫂;“咯咯,哜哜哜”,这声音太熟悉了,是八哥兄弟;最容易分辨的自然要数麻雀和斑鸠了,“噌、噌、噌”、“咕咕咕”。还有更有趣的哩。那只小杜鹃不知道在极力鼓动谁:“有钱打酒喝喝”,而那只鹧鸪则不停地与它唱反调:“行不得也哥哥”,那只“嘀哩哩”的黄鹂鸟,竟当起了小贩,吆喝道:“快—来—买—山—药哟”。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好一幅《百鸟晨读图》啊!

一颗未泯的童心怂恿我努起嘴,模仿鸟儿吹着口哨,我希望自己的声音以另一种方式汇入磔磔鸟声中。“啁啾”、“果—果”、“叽、叽、叽”,我尝试着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企盼着有只鸟儿站出来与我对话,然而,它们似乎根本就没在意,谁也懒得理睬我。我暗自好笑:连自己都听不懂的哨声,幻想让鸟儿听懂,忽悠谁呀?

正如鸟儿不懂我的哨声一样,我更不懂鸟儿的语言。在鸟儿面前,我是一个十足的文盲。面对鸟儿的琅琅书声,我苦思冥想,这些鸟儿到底在表达些什么呢?或许它们是在呼朋唤友,或许它们是在警告异己,或许它们是在唱着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春歌求婚哩。但我猜出来的却是另一个答案。你听,眼前那只鸟儿,不断地重复一两个音节,多像是背英语单词呵;对面的两只小鸟,声情并茂,一唱三叹,读的一定是篇抒情散文;还有后面的那只鸟儿,吐出一串长长的乐音,肯定是在练习音乐课上的简谱;最难得的是远处两只中杜鹃,发出大提琴般的轰鸣声,俨然象个声调苍老、中气十足的老学究,在舒缓地唱读一篇古文。

当然,所有的鸟儿,晨读都是没有课本的。试想一下,如果每只鸟儿的面前摆一本书,犹如一个道学先生,那多别扭呵!鸟儿才不需要什么劳什子课本呢!天马行空,随心所欲,信手沾来,任情发挥,多好呀!不,谁说它们没有课本呢?蓝天白云不是它们的课本吗?朝霞朝露不是它们的课本吗?花草树木不是它们的课本吗?同伴情侣,不是它们的课本吗?只不过,它们读的是一本无字天书。凡夫俗子,谁人能懂?

然而,鸟儿毕竟是鸟儿,千万别指望它象晨读的小学生那样中规中矩,它们绝大多数都是不安分的主儿,或边走边读,或边飞边读,或边跳边读。看,那只臭美的,刚读了几句,就开始梳理羽毛,粉妆打扮了;那只“捣蛋鬼”,飞到地上叼起一截小树枝就跑,压根儿就没听到它的读书声;那只“谗嘴猫”,居然边读边吃地上的面包屑,好象在饿牢中呆了三年一样;还有两只更不堪,也许是一对情侣吧,读着读着,竟然耳鬓斯磨、动手动脚起来,上演了一幕“少儿不宜”的镜头。当然,也有独自默读的——树冠上,一只白鹭,伸长着脖子,左顾右盼了好一会儿,然后,默不吱声地飞走了。再看,林边那棵低矮的桂树上,几只鸟儿,显然没有好好读书,而是在争论一个热点问题,它们唇枪舌剑,群情激愤,谁也不服谁,到了最后,居然大打出手,一阵短暂的搏击过后,全都气呼呼地散了。林中读鸟,盈耳尽是天籁之音,确实令人有种微曛的感觉,陶陶然,飘飘然,物我两忘……

走出树林的一刹那,我蓦然有种虚掷光阴的自责。这不,光顾着瞧热闹,今儿个连书本都没有翻开过,何谈“晨读”?美好的晨光,都让鸟儿给独占了。但转念一想:难道只有读本本才算读书吗?譬如今朝,鸟读树林我读鸟,难道不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晨读吗?——这样想着,我又高兴了起来,心儿象长了翅膀的鸟儿,再次在林间飞翔,带着爱的呢喃,泛着梦的微光!

(邮编:435200;通联:阳新县统计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7-10 23: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徐为节前来参会支持!
一起爱好着、愉悦着、思考着、创作着、交流着散文,散文也不是简单地实用,而是我们修悟人生的有力手段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

27

主题

339

帖子

108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088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7-11 08: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元辰 的帖子

谢谢元老师的支持与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7-12 01: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铁笛吹云 的帖子

哈哈,你也是我们老人了,看过你很多帖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50

主题

1697

帖子

233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334

IP属地:湖北省十堰市

发表于 湖北省十堰市 2012-7-13 18: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佳作,砖头儿今天只读了《青青园中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91

708

主题

7285

帖子

9381

积分

少校

Rank: 8Rank: 8

积分
9381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7-15 09: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感受,把人生来畅写,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