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089|回复: 31

【2012英雄会】清秋散文《一碗肉片汤》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4

主题

100

帖子

454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5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5 19: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一块砖- 的帖子

谢谢砖版还记得清秋,欢迎砖版经常来鄂州游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7

95

主题

2749

帖子

5169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5169

IP属地:湖北省黄石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石市 2012-8-5 19: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是前年在鄂州长江公园见到的那个清秋,应该是的。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4

主题

100

帖子

454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5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5 19: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元辰 的帖子

感谢元辰版主鼓励!清秋一定继续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 2012-8-5 18: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清秋1967 的帖子

很好,欢迎参加。真诚,清新,雅趣而不做作,就是好散文。大家都是一篇写过来,长期坚持,一片片提高。与其说是一个写作水平的考验,不如说是一个人生态度的考验。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4

主题

100

帖子

454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5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5 18: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拙作四篇,请众位版主指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4

主题

100

帖子

454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5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5 18: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秋1967 于 2012-8-5 18:17 编辑

枸杞尖儿
文\清秋
        清明小长假的一天,天气难得的晴好,我回到故乡扫墓。
        我的故乡在鄂东滨临长江的小镇巴河在离开小镇三十多年之后,故乡的那山、那水、那人、那事无不是我怀念的对象。穿行在故乡熟悉的土地上,心情豁然开朗,那连绵的山岗上开满了金黄的油菜花,空气都弥漫着花香。
    在祖父母的墓前点燃一束清香祭奠,思念随着纸钱化成袅袅青烟传递给我逝去的亲人们。离开墓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我惊喜地发现路旁到处长着野枸杞尖儿,一簇簇的、长长碧绿的藤蔓;一掐壮壮的、嫩嫩的芽儿,一小会儿,我和小侄孙女就掐了一袋子,回到家里整理着枸杞尖儿,满眼里浮现都是祖母忙碌的影子,三寸小脚不停地走动忙碌着,回想着祖母一生平淡又坎坷的九十年,她出生在上世纪初,经历了数度改朝换代(满清、民国、新中国),在旧社会我的三位姑母一出生就被送给人家做童养媳,备尝了人世间骨肉离散之苦,靠着她精致的女红手艺支撑风雨飘摇的家,直到解放后才真正过着安稳的生活。
     小侄孙女天真烂漫地偎依在我的身旁,亦如当年的我,四十年前因父母工作忙,无暇照顾我,在故乡做了“留守儿童”,跟着祖母生活了三年,回想那没有上幼儿园、学前班的岁月,田野就是我们的乐园,祖母就是我的首任老师,那年春天,我与小伙伴们去田畈玩耍,被一片灿烂的红花草籽所吸引,几个孩子兴奋地在如花毯的草籽田里打滚玩耍了一番,一块好好的草籽田被我们折腾“蹂躏”不成样子,被生产队长抓了个正着,送到祖母面前说:“太婆把你家孙女好好教育一下。”我迷迷瞪瞪竟不知道“教育”是什么意思,但只看到祖母的脸阴沉下来了,招手示意过去,就估计这个“教育”不是好事,半天磨磨蹭蹭不愿过去,只听她说:“我伢好乖,快过来,我不打你,”我顺从地走到她身边,也托了睡在摇篮里侄儿的福,真的没挨打,祖母告诫我在任何时候不能去做损害别人的事情,在祖母身边的三年是我人生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她从不讲大道理,只是用这些朴素的做人准则来教育影响我,在她身边还学会了一些生活知识,虽然我年龄尚小却也看会了一些小吃,譬如做鸡蛋煎饼,日后成为了我的拿手一绝。
       每年到了油菜开花的时节,就听到她念叨屋后菜园里那簇野枸杞了:过几天有枸杞尖儿吃了。等到嫩嫩的枸杞尖儿冲出来后,祖母就掐上一大把,洗净,用开水一焯,然后控干水,加上蒜泥,撒上盐,淋上香油凉拌;有时候祖母会直接清炒,锅里烧油,放上大蒜末炸香后倒入洗好的枸杞尖儿,用大火快炒,一盘清香碧绿枸杞尖端上桌,我不大喜欢野枸杞尖儿的味道,不喜欢那么一丝丝苦味,祖母就会哄着我:“这可是好东西呀,吃了清火、亮眼睛的,我伢吃了身体健。”渐渐地我也吃惯了这一丝苦味,也喜欢吃枸杞尖了,如同咀嚼人生一般苦中带甜的滋味。
        到了秋天,野枸杞的藤蔓上结满了猩红猩红如红宝石般的椭圆形果实、映衬着碧绿叶子,煞是好看。祖母带着我去田畈路旁摘枸杞果,然后洗净蒸熟晾干,或蒸鸡蛋、或用粗糙的土陶茶壶泡上一壶枸杞茶给家人喝。后来我查阅医书,原来枸杞尖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有清热补虚,养肝明目,生津止渴,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功效,不能不佩服我那不识字的祖母居然懂得这些医理。
        我按照记忆中祖母的方法将枸杞尖儿炒熟端上桌,吃着翠绿微苦的枸杞尖儿,回味着与祖母一起度过的那段时光,用心来体会祖母在做枸杞尖儿的细节与情感,感觉祖母慈祥的目光正注视着我,从她的目光中,流露出一种来自血缘亲情的牵挂,多么希望时光倒回,让我再吃上一次祖母亲手作的清炒枸杞尖儿,低下头来,一颗颗清泪滴落在碗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4

主题

100

帖子

454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5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5 18: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秋1967 于 2012-8-5 18:06 编辑

悠悠古韵水南湾
\清秋
   经黄石文友一再热情相邀,我去年参加了5月21日相约美丽的水南湾”活动,同行的都是网络上知名的摄影师和文章写手,我混迹其间,颇有南郭先生“滥竽充数”之嫌。
   上午九点左右,30多位网友乘坐的中巴车,到达位于大冶市大箕铺镇东山西麓的水南湾。进入水南湾,大家就开始了探访古迹之旅。我记忆最深的是水南湾的大门楼,黑匾金字, 显出它古村的往昔气派,“水南湾”,多么有诗意的村名,叫人产生许多美丽的遐想。
   进入水南湾大门楼,迎面是一口大池塘,塘水清冽, 四周的护栏描龙刻凤,给我很柔情的感觉。村后巍巍青山,衬得水南湾如诗精致,村子居民都是姓曹,民风淳朴,村民对我们到来表现淡定自然,那些天真的稚童则成为了摄友们镜头下的模特。
   水南湾始建于明末清初,湾内民居大都是飞檐斗拱、黑白相间的徽派古建筑。建筑物上有许多晚清时期的大型木雕,其精美程度可与宫廷木雕媲美。古民居受徽式建筑风格影响较大,砖雕、木雕、石雕独具风格。我不懂古建筑,只因我的先祖160年前从黄山脚下的歙县,一路跋涉历尽艰辛来到湖北定居,我骨子里就对“徽派”有种天然的亲近感,心一下飞驰到古居里。
   我随网友们沿着青石铺的小路走进古民居,步入那“九重门”,使我仿佛穿越时空去了古徽州故乡,体验那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受,感觉自己的就是数百年前行走在这深深庭院的女人,素衣长裙,步履轻盈.恍惚中有个声音耳边回荡:“你终于来了,我已等候你数百年”......
   耳边听着摄友们相互交流古民居的见解,快门声声记录那古建筑的华美与破落。 由于时代久远,水南湾的古民居并没有被完整保留下来,给人的印象是破落的沧桑感,有的是残垣断壁,精美木雕有的已被拆下了,我喜欢这些生动的木雕,木雕内容大多是花、鸟、虫、鱼,四太公故居的窗户雕刻的是文房四宝,更显书香气息,想象每当月满天井时,月光透过这些雕刻精美的隔扇窗门,洒在地面的是一幅幅多么斑斓画面,而富有诗情画意。
   古居里石雕也是随处可见,石凳、石桌、石碾、石磨都在无言的述说那远去的时代。沿着古居幽幽小巷来到村头古井,历经数百年的风霜洗礼,古井依旧透着灵气,紧挨古井是一口洗衣小池,整齐排列的四十个石漂是供村妇们浣纱洗衣的,虽然被废弃退出了历史,但显现了古村以人为本的理念,站在小池旁似曾聆听到那百年前的棒槌声声,女人们口中的家长里短。
    一个名字如诗的美丽古村——水南湾。虽不及我想象中的古村那般美丽,然而现实中的水南湾,宛如一位历尽沧桑的老妇,曾经的青春与美丽虽已不复存在,但神韵犹在,留下的是远久的记忆。水南湾曾经一定是美丽的,但她即将走完属于她的历史,必将淡出人们的视线,因为历史在进程中,一个现代的水南湾将展现在人们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4

主题

100

帖子

454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5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5 17: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秋1967 于 2012-8-5 18:16 编辑

一碗肉片汤
文\清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因父母忙于工作,四岁的我被父亲送回一江之隔的老家。我的老家巴河是江北的一个小镇,老家有祖父、祖母,还有一位长我二十岁的堂兄。因为我的到来,祖母家那座宁寂的农家小院平添了几分欢乐;也因为我的到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原本贫瘠家庭一时间陡增了许多负担。
       初来小镇的我看着一切都很新鲜,尤其让我着迷的是家中做饭的扯火大土灶,烧火是祖父的专职,旁边还有一个风箱, 祖父一边往灶口里添放燃料,一边拉风箱,火就愈烧愈旺,当时使用的燃料大多是谷壳,有时烧草把子
      我最喜欢帮大人绞草把子,两个人配合 ,一人放草,一人就用一个叫绞棍的东西朝一个方向边绞边后退,到了一定的长度时放草的人就将其绕起来就成了一个草把子。
      秋收时大路旁遗落了一些稻草,邻居家的孩子很勤快,每天用竹耙耙回些草,被家里人表扬后很得意。心生羡慕的我有一天偷偷地拿着竹耙,跟着邻家孩子去大路上耙草。
      依稀记得,那天我在不得要领的折腾后满身大汗,就把外衣一脱,只穿着一件小背心,挎着小筐里面的稻草,迎着风回到家里,果然得了到家里人的表扬。但是晚上我就持续高烧,迷迷糊糊中,祖母和堂兄将我送去镇上的医院----这一次我狠狠地病了十几天。
        病后初愈,我胃口一直不好,以前红润的小脸变得蜡黄蜡黄的,家里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滋补我,祖母很着急,就让堂兄把我带去镇上那家唯一的饭馆。堂兄给我买了一碗肉片汤,这是我记忆里第一次喝肉片汤---粗瓷大碗里飘浮着几片翠绿的菜叶,薄薄的油花随着餐桌的晃动微微荡漾,几片鲜嫩的肉片在香气四溢的汤汁中若隐若现。
        斑驳的阳光从门楣直射进来,在餐桌上投出一个个亮晃晃的方格。我呼呼有声地吹拂着汤面,咀嚼的声音咂咂作响。堂哥则微眯着眼,静静地看着我大快朵颐,眼睛里充满怜爱和关怀。
      多年以后,每当我想起祖父祖母和堂哥,这个场景必定出现,且清晰如昨----要知道,在那个任何物质都凭票供应的岁月,吃上一碗飘着油花和菜叶的肉片汤,无疑是一种最奢侈的享受。
       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寻常百姓每天都能喝上鸡汤、鸭汤、排骨汤。对于我来说,虽然吃了不少美味珍馐,但三十多年前那碗透着浓浓亲情的肉片汤却一直沉淀在我的脑海,且萦绕心头,久久挥之不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4

主题

100

帖子

454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54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5 18: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秋1967 于 2012-8-5 18:11 编辑

池塘印象
文\清秋
    童年在乡村生活时,就听过“春蓄一塘水,秋收谷一仓”的农谚。
    那时的我根本不懂这句农谚的含义,只知道村边的那口永远清澈池塘,是我们这群顽童的乐园,春天吹着用塘边柳树做的柳笛,在水里捞小蝌蚪,然后放在罐头瓶里养着。观察小蝌蚪如何变成小青蛙。夏天趁家里大人不注意,冒着被发现挨打的危险,三三两两偷偷溜下池塘洗冷水澡,既凉快又刺激,有的小伙伴被父母逮住,现成的柳条往身上抽,身上抽得被一条条白印,被打的人连连讨饶,可是等不过两天他还会出现在洗冷水澡行列里。秋天时,好些孩子拿着竹竿和箢箕做的简易工具去捞小鱼、小虾,拿回家煮萝卜吃也是一大美味,这件事情是我当年最喜欢做的。冬天池塘边没甚好玩的,小伙伴们一般在家里猫冬,冬天一般在江南池塘水是不结冰但有一年是例外的,结了厚厚的冰,不知被哪个机灵鬼发现了,领着小伙伴们在池塘上面滑冰,整个池塘上面都是孩子们的身影在转动,我记忆里那年冬天是最开心的,付出的代价是把我的那双唯一手工棉靴的底磨烂了,被妈妈狠揍了一顿。
   小学四年级时,一位姓彭的同学家里失了火,村民们自发地去帮助救火,那阵势也很壮观,村民站成两列,从塘口一直站到失火的同学家,一盆盆、一桶桶的水源源不断接力传过去,不到几分钟的时间火就被扑灭了,同学家的损失也降到了最低,“幸亏村口这口塘呀!”我心里便有了这样的感念。
   去年同学特地邀请我去了童年生活过的那个村庄,村头的那口塘在经历三十寒暑交替后,已不似往日清澈,水面只剩下以前的一半大了,水里还漂浮着塑料泡沫之类的垃圾,塘岸坡边被村民种了菜,同学告诉我因为村里家家接了自来水,家里一些年轻人出去打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一般洗菜洗衣都在家里,这口塘就失去了原来的作用。
   为响应省政府办公厅“每个自然湾要有一口当家塘”的要求,鄂州市的“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了,12月10号我参加了市作家协会组织的,“下基层,挖塘堰”采风活动,参观了鄂城区和华容区好几个乡镇的“当家塘堰”的建设,所到之处挖掘、改造当家塘堰场面热火朝天,老百姓更是笑逐颜开,都说“政府又为我们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新庙镇英山村六组正在改建的润马塘,我们去的时候,这口塘的基本挖掘工作已经结束,沉淀在塘底近三十年的淤泥被挖出来,在冬阳下懒懒的晒着,如黑色丝绸般幽幽地闪着金属的光泽;老工匠们正在熟练地修砌驳岸,这口当家塘将三面砌坡、一面保持生态状态。润马塘水面面积有42亩,传说很久以前有位将军在这口塘里饮马,后来用了谐音“润马塘“为村名,村民都为邵姓,全村一百多户人家,五百多口人全靠在这口当家塘浆洗,一位纯朴的村妇介绍说“以前的塘水清澈见底,就是掉根针水里也会找的到,后来这口塘疏于管理,水变浑浊了,这次政府出钱帮助整治,让我们农民得到了实惠,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呀!”多么朴实的话语,表达了村民对政府的感激之情。
   虽然这次没去我曾经生活过的那个村庄,但我相信这次“万名干部挖万塘活动”一定惠及那口给我留下童年美丽梦想的池塘,“问塘何得清如许,唯有惠民政策活水来”,不久的春天千千万万个村庄和池塘相依相傍,那会是一幅多么美的画面!我期待、我将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这份美丽和喜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88

主题

567

帖子

1641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41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8-6 09: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秋1967 发表于 2012-8-5 19:42
回复 一块砖- 的帖子

谢谢砖版还记得清秋,欢迎砖版经常来鄂州游玩!

清秋这几篇文章都是精品,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