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iaoqianghj 于 2012-8-11 15:19 编辑
永 恒 的 壮 举 ——记荆江分洪区33万群众成功大转移
这是一个英雄的群体,这是一次永恒的壮举。它见证了波澜壮阔的98抗洪斗争历程,更见证了百万公安人民在危急关头识大体、顾大局的奉献、坚韧与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20个小时,33万人的成功转移,在共和国的抗洪史册上悲壮地写下了两个字:“奇迹”!
谁不热爱自己的家乡,谁舍得离开养育自己的家园。在98,洪水肆虐的时候,33万荆江分洪区人民为了江汉大平原的安危,为了京广大动脉的畅通,为了重镇武汉的安全,却毅然决然地舍弃了生死与共的故土,放弃即将到手的丰收,以壮士断臂的勇气,为“舍小家、保大家”留下最朴实的范例,在98,抗洪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笔! 历史将在公元1998年8月6日这一天的日历上,为纯朴的公安人民纵使含泪别故园、仍将铁肩担道义的博大情怀留下永远的感叹。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地处长江荆江段南岸的公安县素有“洪水走廊”之称,1952年国家在这里富有远见地建设了举世闻名的荆江分洪工程,1954年首次运用,成功地缓解了荆江大堤、江汉平原的水患危急,保卫了武汉、南京和京广铁路的安全。44年过去了,长江又一次发疯了,它冲过沙市站44.67米的分洪水位。荆江告急!武汉告急!长江中下游全线告急! 在这生死攸关的紧要关头,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下达了《关于做好荆江分洪区运用准备的命令》。命令要求必须在20小时内完成33.5万人和1.8万头耕牛的大转移。 荆州市委、市政府立即宣布成立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由市委书记刘克毅任政委、市长王平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袁焱舫、谢作达任副指挥长。 山雨欲来,层云压境。一道道命令源源不断从这里发出去,临战前的紧张骤然降临。市委书记刘克毅对王平市长互勉:大水当前,责任重于泰山! 尽管人们对此早有预料,尽管荆江分洪区的老百姓40多年来几乎年年汛期都要承担“分洪”的无形精神压力……然而,从1954年至今整整44年,几乎跨越了两代人的时空,荆江分洪区的人民用勤劳和智慧努力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如今这片921.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内辖8镇2乡4个农场、渔场,212个村庄,13万农户,33万群众,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在这片土地上建有上百家工厂企业,以车桥集团、凯乐集团、金安集团、黄山头酒业公司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已初具规模,是公安县骨干工业基地。一旦分洪,其损失至少在100亿元以上。44年的雪雨风霜,44年的春耕夏作,44年来,用汗水和心血创建出的日渐辉煌的事业,一夜之间都将舍去,这是人们多么不希望看到的现实啊! 面对分洪转移,年轻的县委书记黄建宏两眼朦胧,眼泪从他的两颊缓缓流下来,为这921平方公里上的33万群众,为这一方数十年苦心经营的热土,他,哭了。 然而,异常严峻的水情容不得半点犹豫。军令如山倒。人们从这一时的震惊中迅速缓过神来,雷厉风行地开始执行这份特殊的命令。 下午5时,县委、县政府召集331名县直机关干部召开紧急会议,黄建宏一字一句念完《转移令》,然后沉重地命令大家:33万群众的身家性命,都维系在同志们的身上,大家务必在1个半小时内赶分洪区内各乡镇场,组织群众火速转移。最后他问了大家一句:有没有信心?如雷般声音回答:“有!”眼泪“涮”地一下又一次从县委书记的眼里涌出来,他没有再多说一句,只把大手一挥:出发! 晚8时整,全县广播、电视开始滚动播出代县长的命令:“分洪区老弱病残孕幼及低洼地区的群众务必于8月7日中午12时以前,按预定方案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这嘶哑、沉重而坚定的声音通过电波穿透茫茫夜空,在22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遍又一遍回荡…… 瞬间,全县沸腾了,分洪区里人声鼎沸。 刚从大堤上防汛归来的丈夫、生火做饭的妻子、摇蒲打扇的老人立即行动起来,板车、自行车推过来,行李捆起来,几件换洗衣物,几袋干粮甩上车、扛上肩,搀着白发苍苍的老父母,携着年幼的儿女,赶着牲口撤离!撤离!离开燕子衔泥般做起来的老屋,走过抛汗劳作过的田地,人们没有问为什么,象是履行与生俱来就应该完成的使命,离开的脚步沉重而坚定。 东风村村民袁少旗说:“遇上这么大的灾害要分洪就得分,有计划地主动分洪总比被动倒堤要好得多,能保住大武汉和江汉平原,我们分洪区的人吃点亏值得,我们听政府的,听党的。” 夹竹园镇荆安村村民文东家有13亩地,其中4亩棉田,9亩水稻,光农业生产投入今年就达4000元,眼看丰收在望。他一听到转移命令,只带了几件换洗衣服和被单、床单。刚买的彩电、冰箱和洗衣机都留在家中,丝毫没有犹豫。 杨家厂镇长江村村民杨义梅的母亲刚刚去世,儿女哀声才起,分洪转移令就下达了,杨义梅给母亲换上一双新鞋,草草掩埋在自家菜园里,生离死别,她只能趴下给老人家磕了个头,硬咽着祝福:“妈,您走好!”转身就一步一回头地融入了浩荡的转移人流。 我们舍弃了财产,我们割裂了亲情,我们还有什么不能抛开!可毕竟是故土难离,家园难舍啊! 两岁的小徐莲,在转移的途中,从母亲的怀里惊醒,她伸着幼嫩的小手,指着家的方向,一遍又遍地哭喊:“妈妈,回家!妈妈,回家!”这清脆的童声直叫着年轻的妈妈热泪盈眶! 马立秀老太太一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两个村干部告诉他,全家赶快转移到安全堤段。老太太急坏了:圈里的一头母猪下仔才8天,几百只鸡、鸭怎么转移?还有已快成熟的3亩梨园、十亩晚稻和棉花,老太太心里一酸,眼泪下来了:要是这一走,遭了水灾,还拿什么给老二娶媳妇!她对大媳妇和女儿说:“你们快走,我留下来看家。”当两个儿子连推带劝地弄她上车时,马老太早已泪流满面,嚎啕大哭起来…… 闸口镇三强村村民赵家云和老父亲赵华宣承包了20亩水面养鱼,今年估计年收入10万元。6日晚当村干部动员他们转移时,赵华宣老人坐在鱼塘边眼泪直往下淌。4年的艰辛劳作才达到今天这个规模,他舍得走吗? 可是,我们还是要走啊,摸一摸果树,看一眼渔塘,为鸡、鸭再撒一把米,为猪儿再扔一把菜……背起包裹,立起架子车,走出家园。我们不走,就会有更多,更多的人们要被洪水逼走!“我们听政府的、听党的,”还有什么语言能诠释荆江分洪区人民走出家园时的心态!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可歌可泣的荆江分洪区老百姓。他们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着最真挚的信念,用最朴实的行动给予我们国家抗洪斗争最强有力的支持。 在这场空前的大转移中,我们党员、我们干部,再一次显示出中流砥柱的决定作用。他们的家人也要转移,他们几十年的积蓄和贵重财产也要转移,然而为了父老乡亲们能及时安全地转移,他们哪里顾得上自己的家。 曾埠头乡年轻的女乡长饶同珍,站在浑浊的长江边指挥着群众过江转移到江北,太多、太多的人流,太嘈、太嘈的声音,她只能不停地拼命嘶喊,嗓子哑了就用手势,汗水不知是第几遍湿透衣衫了,她依稀记得上一次吃饭是十几个小时以前的事情了。 闸口镇友爱村党支部副书记赵祖斌,8月4日病倒在防讯大堤上,6日下午输完液刚回到家里,就接到转移的命令。他二话没说,马上和其他几名村干部一起组织群众转移。当天夜晚,他把160个老弱病残人员转移到安全区后,又步行18里返回村挨户动员群众,一天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他才发现自家4口人,已是天各一方:2个小孩分别在裕公和沙市,妻子在新口安全区,他却在闸口安全区。想着一天前还其乐融融、团团美美的一家人,老赵此刻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 6日下午5点半,地处分洪区的凯乐公司总经理朱弟雄接到分洪转移令,半小时内就把全体干部职工分成10个战斗小组,将价值8000多万元的原料、产品及40多台(套)生产主机,转移到了绵延5公里的长江大堤上,在整整18小时的搬迁中,全体职工每人只吃了职工食堂送来的一个馒头。他们的家大多数也在分洪区,可是没有一个人脱离自己的岗位。 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洪水一寸一寸地上涨。眼看撤离工作已接近规定的最后时刻,荆江分洪前线指挥部王平市长急切地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帮助群众转移的干部撤回来没有?” 工作人员回答:“已经撤回,只有一名派出所长仍在坚持搜索,他说只要分洪区还有一名群众没走,他就不撤!” 王平深深地点了点头,心情沉重地说:“想办法告诉他:一定注重安全。” 没有人能告诉我们,这位派出所长是谁,但是我们知道,分洪区最后撤离的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 夜更深了,条条移民路上,人、车、牲口汇成了莽莽大军,成千上万的转移群众为了一个同一目标在茫茫夜色中,相识不相识,你帮着我,我帮着你,离开了难舍难分的家园。 分洪区的人民走啦,大家含着泪水离开家园,把门打开,把窗打开,给尚未到来的洪水让开通道。仅仅16个小时,921平方公里的广阔分洪区变成了“无人区”,往日的喧闹停息了,往日劳作的景象不见了。一条条沉默的道路连着一个个沉默的村庄,唯有公路两边一望无际的棉田,沉实的花蕾正在默默的绽放;只有稻田里禾苗拨节灌浆的响声此起彼伏…… 分洪区的人民走啦,虽然这里的一口锅、一口灶都维系着他们世代相守的亲情,虽然这里的一根针、一丝线都凝聚着他们辛勤劳动的汗水,虽然这里的一株苗、一棵树都饱含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然而,为着“舍小家、保大家”这一崇高的信念,他们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走了。 分洪区静静地敞开它博大的胸怀,安然地等着容纳狂啸的洪水! 在长达半月的分洪转移时间里,富饶的荆江分洪区人走屋空,猪儿饿死、鸡鸭飞走、渔池翻塘……农田无人照顾,稻田干裂、棉桃长虫、稻谷霉烂、果实烂掉……工厂停工,商店关门……这一切损失近20个亿,每个农户损失近万元。 在长达半月的分洪转移的时间里,荆州、江陵、沙市、松滋、石首等兄弟县对分洪区移民伸出了援助之手。荆江分洪区的人民内心牢记着:分洪转移过程中,党的关怀,领导的温暖;记着那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父老兄弟们暖人的话语和杯杯散发清香的浓茶…… 当党中央、国务院以惊人的气魄、科学的决策,决定不分洪的消息传来,分洪区的人们雀跃欢欣,大家迅速回到自己的家园,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他们背起喷雾器,拣起锄头把,栽下速生的蔬菜,搭好崭新的大棚,购回填栏的仔猪……力争把洪灾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今天分洪区内,工厂里马达轰鸣,农田里到处是忙碌的人们。分洪区又是一片祥和、繁忙的景象!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荆江分洪区人民!!他们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为党分忧,为国分忧,以崇高的奉献精神把大局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保大家。他们不仅创造了抗洪史上分洪转移的伟大奇迹,更是弘扬了我们这个时代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抗洪精神!他们的业绩将永载抗洪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