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石的海 于 2012-9-25 21:01 编辑
黄石论坛“黄石人物系列帖”立足黄石地区本土的优秀人物,希望从本帖开始能让大家领略不一样的黄石魅力,同样也意图激励后来之辈能汲取其中的营养,多少能在逛东湖黄石论坛之时有所收获,看看总是有所裨益的。
个人能力有限,开设此系列的帖子纯属个人娱乐,资料亦收集于网络书籍等途径,疏漏难免,大家看看就好。人物系列如果我还在玩黄石论坛并且有时间的话应该会定期更新,可能时隔几日便会更新一次,也可能一月一次,依照个人时间。帖子内容会简短的的介绍此人,可能会赋予自己的评价。
-----------------------------------------------------------------------------------------------
黄石人物系列之二:大冶走出的教育家喻立森
http://bbs.cnhubei.com/thread-2724614-1-1.html
人物系列之一:黄石式韩晗
韩晗亮出了当代青年文坛与学术界独树一帜的旗号,成为近年来崛起的“八零后”卓越代表学人之一。
韩晗,男,1985年4月出生于湖北黄石。当代中国最活跃的青年学者与随笔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已连续三次以最年轻获奖者的身份问鼎中国戏剧文学奖一等奖,其代表著述《新文学档案》、《可叙述的现代性》在两岸三地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台湾《中央日报》(2009年9月25日)如是评价:“(韩晗)具备敏锐的批评视角与扎实的学术功底”。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曾赞誉:“(韩晗)若继续努力,今后必在学界占有一席之地。”2011年,韩晗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当选为政协黄石港区常委,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地方政协常委。
谁动了童年的“奶酪”
同许多“天才”一样,韩晗有着一个与众不同的童年。
6个月大的时候,身为老革命的祖母开始了对孙子的启蒙教育:说话和认字。一岁半的时候,韩晗在祖母的办公室里流利地为大家读《人民日报》。小家伙毫不怯场,将“洛”、“尼”等生僻字读得字正腔圆。“真是个江南神童。”一位退休老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在父亲韩鄂辉的要求下,韩晗一岁多开始学画;两岁起每天背五首唐诗;三岁之后,韩晗在书法班开始书法启蒙。
韩晗7岁时,突发病毒性心肌炎,被迫终止了他刚刚开始的校园生活。韩晗的小学,是在父亲的书房里伴着父亲珍藏多年的连环画和《辞海》读完的。
然而,缺少玩伴的童年也没有影响他阳光的性格。这种阳光,透过韩晗作品的字里行间和他的发展轨迹,丝丝缕缕映射出来。
著名文学家陈应松在写给《寂寞城市》的序中如此评价:韩晗是一个相当优秀的青年作家,他的文字华美,带有文化意味,并包含有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信息。
《寂寞城市》是韩晗高考结束当天开始创作的。可能是之前备考的压抑,韩晗刚从高考考场下来,就感觉平时被束缚的写作神经一下子被调动了,他开始对着电脑疯狂地敲击这部似乎早已存活在内心的青春爱情小说。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韩晗也深深地陷入了自己构思的小说里,并时刻为笔下的人物感动着。以致两次发烧,但病得头重脚轻的他也照写不误,有时候灵感来了,凌晨一两点钟他仍然奋笔疾书。
19万字的小说写完后又几易其稿,但直到定稿时韩晗还没思考出该给小说起个什么书名。后来偶然听到一首叫做《寂寞城市》的歌,觉得这四个字与小说的主题十分吻合,于是就借用了这个名字。然而,这部小说,却没有过多渲染青春年少的压抑,其中透出的生生不息的力量,让人感到希望的存在,
这不是刻意矫情。热爱文学的同时,韩晗是一个努力的好学生。这在“80后”善于标榜个性的写手中,难免显得另类。其实,韩晗还爱好收藏。8岁起便走进文物市场淘古币,寻古书,迄今已藏书数万册。2006年,他因此被湖北省黄石市授予“书香门第”称号。
父亲对韩晗“约法三章”:第一,不能以退学的方式反抗教育制度;第二,人生必须读研究生、博士生、出国留学,从而获得最高智慧;第三,一定要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否则会被淘汰。韩晗一直谨记。对于自己被没收了的童年,韩晗现在谈起也满心感激。
从青春作家到著名学者
与大多数大学生不同,在大学四年里,韩晗惜时如金,并且完成了从“作家”向“学者”的身份转换。
一考入西南民族大学,韩晗就在武汉开往成都的T246列车上给自己定下了“四年规划”:在未来的四年里,自己要出版四本书,考入一流大学的研究生院,并且要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这三个目标,一般专业作家都很难做到,18岁的韩晗可以实现吗?
一进入大学,韩晗就开始进入了“笔耕不辍”的生活,大学四年里,同学们喝酒、逛街、谈恋爱,韩晗一头埋进书堆里,在学校破格分配的一间单间里做学问、搞创作,四年时间里,韩晗不但出版了四部专著,而且还相继加入黄石市作家协会、湖北省作家协会,2007年毕业那年,在文学泰斗玛拉沁夫先生、著名作家陈应松先生的联名推荐下,韩晗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成为了中国作协最年轻的会员之一。
但是,韩晗不是书呆子,他在寒暑假时,自己开始全国旅行考察,北上丹东,南下缅甸,走遍了全国各地的古镇山水,拍摄了数千张珍贵的照片。2005年,他的摄影散文集《大国小城》由敦煌文艺出版社推出,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由作家独立完成的摄影散文集,受到了邱华栋、周一星等名流的高度好评,书中的一些句子、段落被甚至一些辞典、工具书予以收录。著名IT专家、 红麦软件总裁刘兴亮先生曾如此评价韩晗的《大国小城》,“可以说青年一代的学者中,韩晗是最有资格向余秋雨叫板的。以其西南分舵舵主的地位,携着一股清新灵动的山水之气,带着一股浓郁味醇的文化底蕴,向帮主余秋雨发出至纯至狠的招数。”
而且,韩晗在大学四年里,还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并获得了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一等奖,在学术界崭露头角的韩晗引起了国内学界的重视,2007年,大学还未毕业的他,顺利地拿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导师是著名学者周华斌教授。参加完传媒大学复试的韩晗,又赶回西南民族大学参加本科论文答辩,他的本科论文发表在国内CSSCI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与《中国文学年鉴》全文转载,2007年,这篇论文还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一等奖,韩晗不但成为了西南民族大学中文系第一个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更是“最多论文荣誉获得者”。而且,2005年,韩晗还参加了国家广电部首次主持的“广播电视编导”执业资格考试并一举获得四川省第六名的好成绩,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金牌执业传媒人”,这为韩晗后来从事文化传媒产业的研究,打下了第一个基础。
由于校内少数民族的贫困同学较多,有一定稿费来源的韩晗长期推辞、谢绝学校各类奖学金,2007年,在西南民族大学申请下,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决定授予韩晗“成都市十佳大学生”称号,2011年,西南民族大学又授予韩晗“六十年校庆杰出校友奖”,年仅二十六岁的他,与著名学者降边嘉措、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等人一同荣膺此嘉誉。 这,当是这座母校对这位学生的最佳肯定。
阳光感恩的“红三代”
白羊座的韩晗,有个性,而且会将自己的个性表现在创作、学术研究领域,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他的“个性”都会被展现出来,这个个性,就是阳光感恩。
因为从小“宅”成了习惯,所以他会更加习惯“宅男”的生活。除了旅游、参加学术会议与每天晚上的慢跑之外,不抽烟不喝酒的韩晗基本上会选择在家里喝茶、看书、写东西或练习书法。他对于品茶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只喝铁观音。对于书法,韩晗也是如此,有着二十多年书法基础的他,悬腕运笔的功力,并不比专业书法家差。在韩晗的案头,笔者就发现了花梨木的笔架,各式各样的毛笔,从九寨沟带回来的牛骨笔山,两块很精致的歙砚,满盒子各类石头的闲章书画印,以及一个很有年头的竹笔筒,如此专业的配备,可见韩晗对于书法的认识之深;走进韩晗的书房,木质大书柜堪称“以书为壁”,满满地摆满了近万册文史哲各类藏书,有民国善本,也有欧美图书,书香气息,气度不凡。
而且,现在韩晗在个人感情上也有了自己幸福的收获。他的未婚妻现正在武汉大学文学院做博士后研究,这位知书达礼、秀外慧中的浙江女孩不但是韩晗情感的归宿,也是他在治学道路上志同道合的伴侣。韩晗并不避讳记者问到他的个人感情问题,现在有了稳定感情的他,现在正在筹划着自己的未来生活。因为即将走向“二人世界”的他正努力让自己之前废寝忘食的生活节奏慢下来。“经济飞速发展之后若缺乏必要的调节则会不可避免走向危机,人也一样。”一言一行,尽显其对未来家庭的责任感与阳光性情。
韩晗的阳光,更体现感恩、善良的一面。2006年,韩晗就曾通过“人民网”义捐版税,用来保护国内古镇的老建筑,2008年汶川地震时,韩晗曾第一个赶到校办捐稿费,并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网报道。在韩晗的博客上,笔者时常可以看到为贫困生、文学青年的“求助书”,利用自己博客数百万的点击率,呼吁网友为遭遇困难、生活窘困的同行施以援手。
其实,性格传统、善良感恩的韩晗并不只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难以割舍的热爱,与其他被世俗当作“书呆子”的博士不同,他还是一位热爱桌球的业余选手,时常会邀三五好友,背着自己的球杆到桌球会所打几个小时,他还热爱红酒——品酒、藏酒与研究酒成为了他另外一个爱好,现在他不但是武汉一家红酒俱乐部的VIP会员,而且还时常会邀约文学、学术同道,一起赏酒品茶,感受治学生活。
作为一个文字启蒙极早,并在文字这个领域内做出较大成绩的“红三代”,与“文字”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韩晗确实展示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一个世界。他不避讳自己的“红三代”身份,“现在‘红’已然成为了一种时尚,我认为这是时代所赋予给我们这代人的重任。说到底,‘红’不但是一种道德品质,一种事业激情,更是一种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在采访的最后,韩晗如是对笔者说。
-------------------------------------------------------------------------------
早就知道老爸说过有一个在老虎头小学读书的孩子出名了,果真如此,现在还在读博士吧,我每次听闻都以为是韩寒,现今才知此人是黄石式韩晗,此人与我一位留日师兄长得太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