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红网论坛发帖说,“湖南人太过妄自尊大”,认为湖南著名学者王林教授《师说》开讲时“过度吹捧湖南人”、“是湖南人妄自尊大情怀的故态复萌”。此贴一经发表,爆发的又一场“口水战”。 当然,在东湖社区上,同样出现如此的口水战,也很多的,什么湖北那个市直管啊、那个市(县级市)脱离那个市(地级市)、什么市比什么市要好......如此这般,这般如此。 看的人都疲惫了! 我国地域辽阔,不但覆盖着很多不同的自然区域(如气候带),还覆盖着很多不同的文化区域(如风俗区划),国内各地的风土人情之差异是比较显著的。因此,随着交通和信息的发达和便利,无论是在“网络论坛”,还是在“坊间闲谈”,对“地域差异性”的强调成为一个时髦的话题。在一个日益“趋同化”的语境中,强调差异性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争论总是超出了恰当的分寸,偏执的“地域口水战”总是占据上风,就说明某个地方一定出问题了。 “地域之争”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争相夸耀自己的家乡好,拼命为自己的故乡“争光”,觉得自己有了如何如何的成绩,就要如何如何的超远什么了。纵观论坛间充斥的各类“地域之争”,无不如此。“月是故乡明”本是农耕社会延续给我们的一丝淡淡的乡愁、培养着我们对土地和家乡的热爱,但是现在大家经常为争吵出谁的故乡更“明”一些,而爆发一些无聊的“口水战”,故乡的诗意彻底被口水淹没了。“故乡情结”似乎变成了一个引发争端的潘多拉魔盒——谁要有强烈的“故乡情结”,就一定会引发众怒。 不知何时国人形成了一种不良心态,一逢群体之争中,就特别来劲儿。一定要争吵出谁强谁弱——绝对不能容忍他人所属集体具备某种本集团不具备的优点,也绝对不能容忍“外人”批判所属集团的缺点。其实这是社会人群一种普遍的“无力感”心理的反映。当个体无法正视自身的“无力”之时,就喜欢把自己投射到了集体上去,自然地会对这个集体进行崇拜,并且变得极端敏感、粗暴、专断。这种心态并不关心“事实如何”,只是追问“立场如何”。立场错误的就是对手;立场正确,即使论调荒谬至极也是好的。所以我敢说,地域之争的爱好者和敏感者,必然还同时兼任着狭隘“愤青”的身份。 在这个地域之争中,个人和集体变态地融为了一体:自大与护短齐飞,骂人与自夸一色。这样以来,每场争论与其说是强调各地的“差异性”,倒不如说是一场“尊严大战”。维护“尊严”的武器就是傲慢又脱离事实的夸耀和粗暴又专断的话语暴力。承载了群众情感和人格投射的差异性之争,并不成造成对“差异”的尊重和保护,相反,他们总是试图抹杀差异,粗暴地把事实“立场化”,从而对别人“诛心论罪”。与之相反的是,鲁迅先生就喜欢描写故乡的阴暗面,故乡有闰土、阿Q、孔乙己等不雅观的形象,但是鲁迅对故乡、对国家的爱却比网络中每个“狭隘地域分子”都要深沉! 笔者相信,一旦一种有力量的、以个人尊严为特征的社会风气形成,各种“地域之争”就会自发走向良性状态——既可以批判地对待自己集团,也可以赞赏地看待他人集团。每次“地域之争”都引发极大的关注,说明社会应该在培养社会个体的“力量感”方面着力了。 朋友,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谩骂!多一些理性,少一些苛刻!让我们一起净化网络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