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大学生接力抬担架救人
12名接力救人群体合影
武昌工学院“4·21”接力救人群体,是发生在2012年4月21日,武昌工学院12名大学生危急之时组成的接力救人群体。团湖北省委书记朱厚伦听取汇报后作出重要指示:“‘4·21’雷锋式集体的先进事迹非常的感人,体现了‘90后’大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良好精神品质,是十分可贵的‘人梯精神’,也是长江大学学生舍己救人的‘人链精神’的再现,要大力加强宣传和学习,深入挖掘先进典型的精神内涵,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用典型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937级台阶,是武汉东湖龙泉山主峰山顶到山脚的“距离”,也是48岁游客张先生“起死回生”的人生行程。
班长罗俊俊讲述救人时的情况 救人模拟图
12:45 结伴春游爬山 恰逢女子求助
龙泉山景区位于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21日,武昌工学院(原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12名大二学生结伴来到龙泉山春游。中午12点半来到山脚下,这12名学生提议搞爬山比赛,看谁最先爬到海拔232.5米的天马峰山顶。 15分钟后,18岁的吴文攀第一个爬上了山顶。他发现,在山顶远眺亭旁,一名40多岁的男子仰面躺在地上,旁边一名中年女子正焦急地打着手机。 中年女子见来了人,慌忙跑来向吴文攀求助:“我手机信号不好,能不能借手机帮我打个120急救电话?”原来,这是一对夫妻,两人从汉口开车来龙泉山爬山踏青,丈夫张先生爬上山顶后突然面色发白、大汗淋漓,腿一软瘫倒在地,心脏病突发。 吴文攀掏出手机,信号微弱。他顾不了太多,开始拨打120,但是连试3次都没有成功。扭过头一看,张先生躺在地上,捂着胸口,疼痛难忍。妻子站在一旁,着急不已。 此时,同学们陆陆续续爬到了山顶。得知事情原委,班长罗俊俊爬上山顶的一个3米多高的测量铁塔,掏出手机拨打120。恰在此时,同学万俊终于与市急救中心取得了联系:“快!在龙泉山景区的山顶,有人突发心脏病,需要急救车送医院……”
13:30 两组学生接力 急送担架上山
武汉市急救中心立即调派关山急救站的急救车赶往龙泉山景区。由于路途较远,急救车一时无法赶到。张先生浑身虚汗,情绪不稳。妻子也急得直搓手,不停询问:“救护车还要多少时间才到?” 班长罗俊俊和大家一商量,决定分头行动以节省时间。王亚慧、蒋芬等4名女生守在病人身边。考虑到中午阳光强烈对病人不利,她们还打伞给病人遮阳;严阳等两名同学在山上与急救人员保持通话,给急救车引路;罗俊俊等两人则下山到山脚下接应急救人员;吴文攀、李波组成一组,张志文、陈凯组成一组分别在两处半山腰准备接力。 20多分钟后,急救车赶到山脚下,车上下来3男一女共4名急救人员,罗俊俊、万俊两人接过担架和氧气袋便往山上冲,在半山腰上守候的两组同学展开接力。不到10分钟,担架和氧气袋就送到了山顶。 谭女士连忙将氧气袋打开,将输氧管插入丈夫的鼻孔中。下午1点30分左右,4名急救人员随后爬到山顶,将先生抬上担架固定好。
14:30 汗洒937台阶 终抬病人下山 罗俊俊心想,如果光靠急救人员,将体重约180斤的病人抬下山,实在太难。他连忙招呼同学:“我们来帮忙!” 下山的路很是陡峭,游客众多。4名女生在前方开路,请大家让行。8名男生和4名急救人员分成两组,每6人一组,抬着担架,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下走。 从山顶到山脚,一共937级台阶,20多个弯道,每下一级台阶都十分因难。张志文同学的手掌磨破了皮,半路上感到腿都像灌了铅似的,但他仍然咬牙坚持。 一路上,谁要是手酸腿软难以坚持说一声,马上就有同学轮换上去。大家不顾衣服汗湿,耗时40多分钟,终于将病人抬下了山。随后,急救车将张先生送往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救治。
18:15 两个小时手术 病人转危为安 21日15时40分左右,张先生被送至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15时52分,他被送入心血管内科,紧接着被推入已准备就绪的导管室,接受急诊手术。 据该科医生介绍,张先生突发的是急性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需立即做导管造影,并安装支架。手术于18时15分结束,目前患者情况平稳。张先生妻子谭女士说:“多亏了大学生们的帮助,真是太感谢他们了!”谭女士说他没有心脏病史,这次发病非常突然。
以上是有关媒体的报道。12名大学生接力救人事迹,楚天都市报、长江商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荆楚网、湖北电视台、经视直播、武汉教育电视台等地方新闻媒体整版、头条、连篇累牍的报道后,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教育报等全国性新闻媒体也积极报道,一周内报道该感人事件的新闻多达200条,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广大读者和网友热议不断:90后不缺责任和担当。90后孩子们,相信你们会是社会的脊梁!
这群危急之时组成的接力救人大学生群体,不仅及时抢救了病危同胞,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大爱,更重要的是在瞬间形成了战斗集体,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由较强凝聚力和较强战斗力结成的大勇,更难得的是自身没有发生伤亡,显示了当代大学生适应恶劣环境或紧急状况下的大智,正如其辅导员老师肖莉姣所讲,他们这样做并不意外,这个班凝聚力很强。她介绍说,武昌工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2010级班只有20名学生,年龄最大的不到22岁,最小的18岁,均为90后。但他们平时上课、校内外集体活动表现优异;班长罗俊俊刚上完党校,和其他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全班学生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团省委副书记胡勇政表示,他被这群可爱的90后大学生深深感动。这群大学生身上闪耀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折射出90后青年人的精神风貌,具有示范表率作用。近年来,我省先进青年事迹不断涌现,这批90后大学生是我省“大学生群星现象”又一个生动的例子。
这完全是指的我们称赞和鼓励的90后新兴一代,谁说90后只有脑残,谁说90后不能承担起重大的责任,就是他们向我们证明了新一代大学生的力量和伟大,值得鼓励!{:soso_e142:}
被授予“雷锋是大学生群体”称号
武昌工学院党委分别授予“4·21”接力救人群体“雷锋式大学生群体”,罗俊俊、张志文、万俊、吴文攀、陈凯、李波、严阳、吴阿敏、樊倩(女)、吴艳(女)、蒋芬(女)、王亚慧(女)等12名同学“雷锋式大学生”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