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4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 积分
- 2255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2-27 11:3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县域样本2·平原突围
仙桃:化无为有的腹地标杆记者徐露 郭习松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仙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改革开放以来,仙桃曾在全省率先学苏南、昆山,“草根经济”堪比温州,仙桃因此以全省首强县市身份5次进入全国百强、6次跻身中部十强,十度蝉联湖北首强。
然而,自本世纪初以来,无资源、无重大生产力布局的仙桃遭遇了产业转型的阵痛,也迫使仙桃人转变思维,变无为有,重塑主题,借助外力拓展发展空间。
招商:转变方式的外动力
客观说,一个没有多少工业基础的农业县,经济总量能多年雄踞全省县市首位,殊为难得!然而,区域发展难以绕过的人均考核指标,确确实实成了仙桃人的痛。155万的人口基数,削弱了其人均发展果实。
必须千方百计做大总量!这一共识在2008年付诸一项行动:全民招商。本着“对接大央企,融入大武汉,深耕珠三角,拓展长三角,兼顾环渤海,突出台湾岛”的招商策略,强大的招商团队全面出击。全市随之形成以旺旺为代表的食品加工,富士和、健鼎为代表的机械电子,恒天嘉华、新发公司为代表的无纺布卫材,新蓝天、宜化为代表的医药化工,迈亚、银丰为代表的纺织服装等五大产业集群。2011年,五大集群共实现产值523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2.5%。
与全民招商对应的是“千家规模企业培育”工程:丝宝与世界500强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重组,与宝洁、联合利华站在了同一竞争面;宜化全资收购仙隆化工,建成宜化农药中间体化工城;恒天向仙桃嘉华注资,嘉华发展速度加快10年;旺旺由一厂变七厂……2011年,全市企业技改资金投入达50亿元,40%以上的企业实现了扩规发展。
更多市场主体还来源于产业链的拉伸。2010年6月,投资1亿元的华美食品落户仙桃干河食品工业园,身后跟来永达印务、华源包装、金东方金属制品、英科水墨等多家配套企业。截至目前,该市围绕食品产业,已相继吸引238家食品企业和156家配套企业落户。
崇商:培育市场的潜在动力
仙桃的崇商氛围在全省县域中有口皆碑。如果说地少人多是仙桃人头脑活络最直接的地缘因素,改革开放以后的3次市场大爆发则点燃了仙桃人的创业热情。“1980年代的乡镇企业,1990年代的企业改制,2005年至今的产业现代化,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三个阶段,仙桃都完整地经历了。”仙桃市委书记刘新池介绍,“三次浪潮,有成绩也有教训,崇商重商风气的形成却是最大的收获,这是仙桃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为崇商,仙桃能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因为崇商,仙桃能迅速接受现代服务理念,提供与沿海、国际“等高对接”的政务服务。
尊商重企,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去年,167家企业入驻仙桃。
融资创新:良性发展的原动力
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部分,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曾多次呼吁政府改善发展环境,力促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然而,融资问题却始终是制约民营经济规模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仙桃引以自豪的是在融资问题上的先行先试。”刘新池说。2003年,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开创性地与仙桃市政府合作,创新了县域地方融资平台的样本,以土地质押和仅有的几家市属企业为抵押,打造城投平台,建设发展经济所必需的基础设施。2004年,双方又探索搭建专门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组成2000万元贷款。如今,这个平台的融资规模已发展过亿。
继国开行“仙桃模式”之后,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在这里创出“富迪模式”,农信联社开发出多个特色支农产品。
“多家银行的‘仙桃模式’解决的不仅仅是融资问题,更反映了仙桃适应市场经济、敢闯敢拼的市场潜力。”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叶永刚评价,这将会驱动仙桃发展不断走入良性循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