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七旬草根 于 2013-1-11 17:56 编辑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QyOTQ2ODAw/v.swf
解读《亲情流长》 一.创作初衷 《亲情流长》的主人公余开道是我老伴的二舅,现已92岁。当初想法是记实老人九十大寿时的热闹场面,后来我觉得这是“老套路”缺乏新意,而应与前不久我们去台湾旅游时,顺路探望姨母余开芬所制作的《亲情》联系起来,让《亲情》之水延伸,像长江一样奔流不息——《亲情流长》。 二.故事构架 为了实现这一初衷,创意由我老伴三次露面朗读一段话,将《亲情流长》的情节转换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故事构架两部分,前部分是述家常,展示我老伴与二舅血源关系的情感,表达我们对二舅和舅母高尚品格的敬佩。后部分是祝寿,温馨提示后辈多多关心老人。 三.故事难点 《亲情流长》的主人公余开道当年被打成“右派分子”,为了给这位老人以恰如其分评价,我是搜肠刮肚。故事中我老伴露面十分深情地朗读: 二舅已经渡过九十个春秋,虽无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尚有不平凡的经历。他出身中医事家,1945年毕业于陕西省立医专,曾任信阳市医院院长。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向南败退,亲友力劝他去台湾,而他却坚定地说:“我不去台湾,我是学医的,留下来照样为人治病,有饭吃” 。于是他决然从武汉艰难北上到达郑州,终于迎来新中国的诞生。1951年他在北京大学医学院进修一年。时逢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他离别妻儿,奔赴抗美援朝前线,行使一名医生的天职。1953年获中央人民府颁发的医师证书。他性格直率,快人快语,不幸被划成右派,好似如雷轰顶。是爱国爱家的信念让他不屈不挠,直至平反昭雪。此后二十余年服务于郑州铁路卫生系统,治病救人,业绩斐然。他乘坐时代的航船,抵达九十岁的彼岸。今天,众多亲朋好友聚集一堂,共祝他九十华诞。 现在解读这段朗读。医生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他若跟随国民党去台湾,可能会有更好地发展,然而却选择北上,这说明他跟广大老百姓一样心向共产党。抗美援朝年代,他己有温暖的小家庭,可是却依然离别妻儿,奔赴出生入死的朝鲜前线,这至少证明他是一名爱国的知识分子。被划成右派分子,甚至投入只有极右够格享用的劳教,他没有悲观至寻死上吊,而是横眉冷对,不屈不挠。 第二个故事难点是对舅母如何评价,我老伴再次露面朗读: 二舅年已九旬,除了耳不灵,脚不便之外,能吃能睡,头脑清醒,还能看报。二舅能有今天,多亏我的二妗(舅母)。历史不堪回首,1957年二舅被错划成右派,并投入劳教,使这个家庭濒临崩溃。是她——我的二妗吴耀华,以一名小学教师的微薄收入,苦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肩负起四个未成年儿子的抚养和教育,安抚着身心憔悴的二舅,才使得二舅能够有心情愉悦,安享晚年的今天。 解读这段朗读。在那糟糕的“反右” 岁月里,造成无数夫妻分离和家庭不幸。二舅一家之所以摇而不倒,关键是舅母顽强地苦苦支撑着。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在舅母经受长达二十多年的经济和精神双重打击的心里,可能对社会积怨不少。然而,舅母在祝寿庆典上感人肺腑的发言,却颇为激动地说:“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感谢共产党,饮水思源吗,我是实实在在的肺腑之言!” 这让我为之一震,继而思考良久。对于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思如泉诵般地亲手执笔祝寿感言,又无比激动的在众多子孙和亲朋面前亲自朗读,这不是导演出来的艺术夸张,而是真真切切的实况。我觉得,这源于她心中有一杆公平称,先称量二舅平反昭雪前一家人遭受的二十多年的痛苦,再计取二老退休后己经享受了二十多年的幸福。我敬佩,她的心胸如此豁达,而未让自己沉溺于历史的怨愤情绪之中。我认知,她不仅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及合格的贤妻良母,而且是一名非常通情达理的知识分子。 四.纪实类里有表演 《亲情流长》是纪实类,在拍摄过程中灵感悄然而至,我告诉舅母:我想拍摄二老相濡以沫的情节,您表现一下吧。舅母踌躇地问:“咋表现呢?”我说:你平常怎么做的,就怎么表现。稍事仃屯,我们就自导、自演、自拍“喂药” 、“劝慰” 、“抚摸” 等情节。虽然二老没有任何演技,但岀乎意外的因真切而动人。字幕显示: 二妗已经八十二岁高龄 还尽心照顾九旬的二舅 相濡以沫 关爱备至 五.温馨提示 《亲情流长》播放到23分多钟,响起震撼心灵的歌声 “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前头。父亲是俺登天的梯,父亲是俺拉车的牛------” 。视频展现五个儿子领着妻儿与俩老合影,并用“画中画”让人们记住五个儿子的笑容,继而展示63年来珍藏的不同年代的照片,表明这对砧石婚夫妻养育五个儿子是多么的不容易。这种创意,就是温馨提示后辈们好好关照老爹老妈。后来我高兴地获知,他们理解我的良苦用心。现在,这五个儿及五个儿媳轮班精心护理俩老安度晚年。 六.启迪 这个故事涉及 “反右”问题,根据全国百分之99.9的“右派分子”给予平反,生动的表明“反右”是一场错误政治运动。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风雨历程中,有无数胜利、失败、正确、错误……,“反右”只是其中的一件事,广大人民不会揪住这个错误否定中国共产党。 俩位老人能夠活到今天九旬高寿,首先是由于当今的社会制度让其晚年生活享有社会保障,再就是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确保安享,还有儿子和儿媳们的孝顺,让俩老感到幸福。 《亲情流长》是我于2011年1月制作的家庭影碟,现在叫作微电影。时值73岁的我去解读它,无疑是老人心声。 李敦伦 2013年1月10日于武汉
1.九旬老人 余开道
2.砧石婚夫妻 劝慰
3.喂药
4.抚摸
5.今日的幸福来之不易,感谢共产党,饮水思源吗,我是实实在在的肺腑之言!
6.2011年1月制作的影碟(今称微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