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楼主博客中看到的:
草根高论----回复楚天都市报记者书面采访
(2012-11-18 21:57)
记者###: 谢谢你对我的关注,仅就你提出的采访问题答复如下: 1.您在退休之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答:武汉钢铁设计究研院炼铁工艺设计。 2.何时开始拍微电影? 答:2010年9月。详细来讲,2010年9月11日购买数码相机佳能IXUS 210 (2117元) ,9月13日在汉口江滩和蕲春拍摄素材,9月19日购买编辑软件“会声会影” (380元) 。2010年9月23日网购“会声会影从入门到精通” 一书,10月3日处女作《蕲春游》问世。2010年10月下旬小儿子鼓励老爸,邮寄数码摄像机佳能LEGRIA HF R16(约4000元),可拉“焦距”以改善拍摄质量。 实际上,1998年我就尝试用最原始的方法制作了剧情片《向往的地方》,那时“微电影”还无踪影。(请用“谷歌”搜索:鹏程影碟向往的地方) 3.为什么要拍微电影?或者什么契机让您想到要拍微电影? 答:退休后感到闲极无聊,生了一场大病达四年之久,其间学习书法、参加歌咏、练习太极拳都只维持十天半月兴趣,驱散不了病魔。2010年参观上海世博会时,遇到一位爱好摄影的亲戚向我推荐“会声会影” 。为了丰富晚年生活,驱散病魔,就尝试拍微电影。天随人愿,奇迹发生,一个月病情明显好转,两个月基本离开药罐子。当我完成25部作品后,撰写了《创意是家庭影碟的灵魂》等四篇文章,上传“鹏程影视新浪博客” ,传播制作微电影的经验体会,从而将拍微电影的目的由“丰富晚年生活,驱散病魔” 进展到“发挥余热,作点好事” 。当我完成32部作品后,幸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深入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题,吹响了“文化兴国”的进军号。我如饥似渴的学习全会“公报”, 次日上网《在党的阳光和雨露下让家庭影碟茁壮成长》一文,又将 “发挥余热,作点好事” 进展到“创新影碟,奉献社会” ,忘情的创作,在不满一年的时间内, 55部新作问世,质量亦有提高。 4.不管怎么样,拍微电影都是个技术活,而且都是与电子科技产品打交道,那么您一开始都遇到了些什么难题呢?您是如何解决场景和道具这些摄制设施的呢? 答:我的作品除了《安享晚年》可视为剧情片外,其它均是纪录片,所以少有场景和道具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纪录片比剧情片容易制作。我所用的电子科技产品是低当次的一部相机、一部摄像机和一台电脑,三大件总值不到一万元,好处是设备越简单问题就越少。我将微电影归纳为创意、音乐、摄影、制作等四个方面的综合艺术,开始遇到的难题是制作,也就是尽快熟习和掌握“会声会影” 功能,采取急用先学的方法逐步得到解决。后来,我感到最大难题是创意,其次是音乐。 5.至今您已经拍摄了多少部微电影?都是些什么题材,讲述的什么故事呢? 答:我已经拍摄了87部微电影。题材广乏,主要是反映退休老人的幸福晚年生活,歌颂改革开放,传送亲情和友谊,弘扬美好等等。故事均为真人真事,充满阳光。代表作有:《楚河汉街世界精彩》、《世界被震撼》、《安享晚年》、《欢聚在潢川》、《夕阳红似火》、《米妞的童趣》等。 6.除了参加本届湖北微电影大赛,您还有没有参与其他赛事或活动呢? 答:2012年5月以《安享晚年》等三部作品参赛深圳国际金鹏奖,我没有获奖是小事,国片惨败金鹏奖,发人深省。2012年8月份同时参加三处微电影大赛:1. 报送湖北省8部,即《关爱老人惠及百姓》、《楚河汉街世界精彩》3集、《世界被震撼》4集;2. 报送河南省8部,均是以故乡河南为背境的作品,被选中6部展播;3. 报送中国国际微电影大赛7部,被选中《小米妞游园》1部展播。接着,我在北京两月探亲期间,以北京为背景又创作了7部报送参赛,被选中《夕阳红似火》、《北京大爷精气神》、《勤劳乐呵七十七》、《米妞的童趣》等4部展播。 7.您觉得拍微电影对您的退休生活产生了何种影响呢? 答:丰富晚年生活,驱散病魔;创新影碟,奉献社会;享受艺术,延年益寿。 8.什么事都讲团队,尤其是拍电影,您为什么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在拍呢? 答:退休前,政府给了我武汉市劳模,国家又给了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荣誉,退休后享有前辈没有的社会保障,这对于出身目不识丁的裁缝家庭的我,内心充满对党的感激和知足。制作微电影是自娱自乐,不求名利,因此无需组团队搞宣传,更不必拉大旗作虎皮。正如“都市写真”在《七旬老汉的“奥斯卡”梦》视频专题所讲:“这大年纪了,不需要炒作。只要告诉天下所有老年朋友,去做自己想要作的,坚持就有快乐,坚持就有健康。” 在微电影艺术百花园里,我的作品不是一朵“奇花”,但可否算一根“异草”?一名七旬草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奉献社会87部作品和4篇制作微电影经验体会,这为专家论证 “家庭影碟”对微电影有所“创新”提供了较充分的资料。 9.您的演员都是哪里找的呢? 答:我没找任何演员,也找不起演员。在剧情片《安享晚年》中,男1号和女1号是我的姨父和姨母。《安享晚年》的故事素材,就是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情感抒发,我们三个“臭皮匠”一起自编、自导、自演、自摄、自制。纪实片中也有表演的成份,如《妞妞牧歌》,我先给这位年轻母亲说抱着婴儿上下班,“早出辛苦”和“晚归母爱”两场戏,然后即兴表演拍摄。又如《亲情流长》,我对82岁的舅母讲:我想拍您们老俩口相濡如沫的情景------。这些草根自己表演自己,不以演技取胜,却因真切而感人。 你提出的问题回答完毕,不知能否满意。请用“谷歌”搜索:鹏程影视新浪博客,可以找到相关文章,进一步阐明上述问题。 祝工作顺利,如日中天! 李敦伦 2012年9月13日 于北京
(载至2012年10月31日,即两年一个月时间内,完成微电影作品100部。有8部作品入选"首届中国国际微电影大赛"展播。李敦伦2012.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