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七旬草根 于 2013-3-13 14:52 编辑
学习制作微电影的一点体会 微电影“永远的怀念”,2013年2月22日上传央视网,很快就被丢进“垃圾箱”。我苦思冥想,经过一天多修改,以“您永远活在 我们的心中”再次上传央视网,2月24日“唰”的一下通过,并由央视网复兴论坛转载到CCTV-10科教视频论坛上。我主要作了以下修改: 一.压缩片长20%,删除一段欠妥的视频讲话内容: “特别是反右,父亲县中的老同事,只要家庭出身有问题,几乎个个打成右派,本人被罚配到农场劳动教养,家人被驱逐岀县城,送到偏僻农村成为农民,他们在三年饥荒中,大都饿死。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就是当时右派家庭生活的写照。” 二.简介不要“耐人寻味” “永远的怀念”的简介是:这部30分的纪实短片,生动的展示周女士(70岁)声泪俱下怀念父亲的情景。她父亲是名儒雅知识分子,享有离休待遇的技术干部。几十年来,忍辱负重,谨言慎行,勤恳努力地工作,避开一个个政治漩涡,用廋弱的身躯小心翼翼保护全家七条生命。他身为潢川水利局付局长多年,两袖清风。文化大革命中,以“反动学术权威”和“特务”等莫须有的罪名,被挂牌子、压砖头。事后却宽以待人不追究,严于律己继续工作。是一名典型的爱国民主人士,共产党的好干部。“永远的怀念”所述他的82载风雨历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耐人寻味,给以启迪。 片名改为“您永远话在 我们的心中”后的简介是:这部纪实短片,生动的回顾一名离休技术干部的坎坷一生,凸显爱国爱家,高风亮节。本片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启迪人们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和谐社会环境,对改革开放和政治体制改进寄予更高期望。 比较这两份简介,主要差别是将“耐人寻味”的悬念,明确为“启迪人们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和谐社会环境,对改革开放和政治体制改进寄予更高期望”。 三.增添多行字幕,明确创作思想。字幕: 向第三代历数老人家的恩德 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继续观看自制缅怀老人家的微电影 老人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坎坷经历 凸显爱国爱家 高风亮节 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 老人家的教诲 社会制度的进步 促使这个家族一代更比一代強 启迪人们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和谐社会环境 对改革开放和政治体制改进寄予更高期望 以上是我的感悟,欢迎批评指正。但是真正“耐人寻味”的是,央视网审核通过的“您永远话在 我们的心中”转载到河南“**在线”后,却被删掉,这知哪个“县太爷”感到不舒服。
附一,您永远话在我们的心中: 附二,永远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