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星管理区 于 2014-7-2 13:14 编辑
来东湖之前,本人很少上论坛。因《楚天都市报》的一篇文章,好像说的是武汉是一座被低估的城市,引用了新华网城市论坛的部分评论,并且给出了城坛的链接,因此偶尔会以游客的身份到那里看看。
2006年8月,也是一篇《汉宜铁路未动,网友口水先行》的文章,把我带到了东湖社区。在这场堪称艰苦卓绝的博弈中,当时我的老家是最悲壮、最被动的一方,无论是在舆论,还是在现实中都处于明显的弱势,被别人压得踹不过气来。本人就注册成了一名东湖社区的网民。记得当时写过几篇文章,有的还被加了精华。不管这些东西对决策是否产生过影响,但说出来了自己心里就感觉畅快一些。
当时的论战很热闹,一个帖子发出来,马上就盖起了高楼,网友们都引经据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找数据翻地理书,但少有泼皮耍狠、问候家人。据我所知,当时双方都有体制内的人参与,有的甚至把送到上级部门的公文,都原原本本的贴了上来。那应该是东湖社区发展的一个高潮期。
后来我离开了体制,自己的时间更多了,有事没事总来上面看看。在这里有人陪着聊天、说话,甚至吵架。关键是这里有新闻、有传统媒体看不到的观点,是一个来源于真实社会却比真实社会更透明、更开放、层次更高的虚拟世界。“终于又找到组织了”,这是当时很多网友的一个感慨。
回头来看,过去的东湖为什么那么红火?因为他宽容!可以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观点。那时好像只要不违反相关规定,不无理取闹骂人,就不会轻易删帖。那时论坛还可以经常能看到湖南、河南、四川等地的很多网友来这里逛逛,时不时能还到他们精彩的发言,犀利的观点。有时尽管觉得刺耳,但却可以让我们多一个视角来看问题。
今天的东湖,很少看到夸夸、乐乐们了。因为他们一来,就被我们有些网友骂走了。记得前年有个洛阳的网友,写了一篇武汉的游记,我介绍他去了昙华林、武汉大学等地,他写的很美,对武汉有很多溢美之词,还邀请我去洛阳玩。从他的淡定、大方、视野,我感觉自己这个“九头鸟”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他学习。
后来越来越少的外省人光顾这个论坛了,实现了有些人“踩X追X”的目标。也许清净了很多,但好像迷茫了许多。东湖关上了一扇了解邻省发展、找寻湖北发展差距、找准发展参照物的窗口。“中部崛起”这个立志做区域性有影响力的品牌论坛也沦落为湖北人自己唱独角戏的舞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