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一起走过的日子
——沧浪渔父仙在东湖社区网事回眸
首先说说我的ID名吧,沧浪渔父仙,沔阳人都知道沧浪之水就是今张沟附近的通州河。历史资料记载屈原是在沧浪之水遇到的渔父。
《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楚辞·渔父》中也有:渔父莞尔而笑,鼓枻(yì)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我是在通州河边长大的,划船打鱼摸虾踩藕抽藕稍子我都干过,家乡的鱼米哺育了我,我对沧浪之水有很深的感情,我愿做那沧浪水边的渔父。
作为仙桃人,生于斯,长于斯,我无时不刻热爱自己的家乡,我是个地地道道的沔牯佬。仙桃原名是沔阳,出生于沔阳城的我,一直有个挥之不去的沔阳情结,沔阳古谓复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沔阳版图最大时不光囊括了整个天门和洪湖,还包含汉阳、潜江、监利、嘉鱼、汉川的部分土地。家中珍藏有一本《沔阳县志》,我是翻着这本书长大的,家乡的历史人文有一定的了解。我无时不为老沔阳所惋惜,王劲哉在沔城搞焦土抗战,把千年古城毁于一旦,沔城不被烧,仙桃的沔阳古城一定和湖南凤凰古城有名气。
家乡的沔阳花鼓戏、沔阳皮影戏、沔阳三棒鼓、沔阳渔鼓道情等民间艺术颇负盛名,我是在家乡传统文化熏陶长大的,我喜欢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论坛以来,我在坛里也了解到一点仙桃文化,但都不详细。为了详细的让大家了解沔阳的历史文化,我查阅了《沔阳州志》等很多古籍和地方文献。如沔阳的历史沿革、沔阳渔鼓、沔阳花鼓戏的渊源、唱腔,沔阳历史名人等,发在论坛让大家分享。很欣慰沔阳雕花剪纸和沔阳花鼓戏入选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实仙桃还可以申报更多的非遗的。尤其是沔阳三蒸,沔阳是沔阳三蒸的发祥地,是著名的蒸菜之乡,仙桃人民爱吃蒸菜,俗有“沔阳三蒸、无菜不蒸”、“三蒸九扣十大碗,不上蒸笼不成席(请客)”之说。沔阳三蒸多次上央视,是湖北菜的代表菜之一。这也是我在论坛积极宣传沔阳三蒸的原因,舌尖上的美食可以形成一个产业,沔阳三蒸急需发扬光大。
建国初,洪湖、仙北被划出、沔阳改名仙桃是老沔阳人心中永远的痛,改名丢掉了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仙桃名字实在是庸俗的很,很让人想起什么桃子。古人云,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沔阳意为沔水之阳也,中国的很多地方都以阳命名,沔阳远比仙桃好听,他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古地名,我们呼吁沔阳地名的回归。身为老沔阳人的我,无时无刻不为沔阳鼓呼呐喊!
在2009年之前,我是一个很少上网的人,上网也就听听歌什么的。是乡亲同学眼中的好学生。人们一谈到上网,就是不好的,上网就是玩网络游戏,过去很多家长对网络有很多负面看法。其实网络的出现是现代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标志。现代意义上的文盲不再是指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电脑脱离信息时代的人。
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曾幻想要足不出户,就晓天下事,如今信息高速已将此幻想变为了现实。给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往的机会,在地域上相隔千里的两个人可以通过网络认识,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高兴在东湖结交了一些素未谋面不相识的朋友。
先前我上网只是浏览网页,看时事政治和军事等新闻,较少涉及社区论坛。荆楚网东湖社区还是我在百度引擎上搜索到的,特别是汉宜铁路仙桃站天门仙桃之争,成立江汉市等网络话题尤为吸引我的注意力,有事没事我都会到东湖来看看。
东湖里有很多新闻消息,东湖网友对家乡的挚爱,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维护家乡声誉形象,无比体现了湖北人热爱家乡,回报社会和桑梓的传统美德。离开家乡后,这颗游子心就更加强烈了,每天我总是第一时间关注仙桃论坛,我都会百度仙桃搜索最新的仙桃新闻与大家分享,无时不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我注册ID名是在仙桃网友为汉宜铁路仙桃站改名的奔走呼号献言时,老版主仙桃风是我最敬佩的人了,从06年提出修建汉宜铁路开始,他在论坛为仙桃宣传尤其是仙桃火车站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在北边侮辱仙桃站和仙桃西站时,他积极维护仙桃名誉,不容天门、潜江挑事马甲诋毁,恶意攻击,是我辈网友的好楷模。
借用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的话,“什么是家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她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希望在论坛的网友继续维护仙桃的名誉和形象,坚决打击诋毁仙桃、黑仙桃的马甲。家乡论坛需要家乡人努力,现在仙桃论坛的人气已经大不如前了,尤其是在仙桃风、美丽人生、珠穆朗玛峰等版主辞职后,希望卸任的版主,以及关心支持仙桃发展的网友能多发帖,把仙桃论坛的人气提上来。
最后寄语东湖社区暨仙桃论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沧浪渔父仙
2014年7月3日 与诸君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