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62
上尉
  
- 积分
- 572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帖最后由 观尔 于 2014-8-15 00:41 编辑
编撰:宅狼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川大教授周啸天诗词选集《将进茶》获本届鲁诗奖引发了网络声势浩大的“斥责战”。来自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各种质疑和斥责声,令“鲁迅文学奖”的权威和地位遭到前所未有的动摇和鄙视,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鲁迅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屡屡被曝出评奖不公正,存有猫腻等“丑闻”和“弊端”,是该到了“取缔”的时候了。
目前,国内的“权威性”文学奖有哪些呢?其一:以“国”字号(官方)命名的唯一“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其二:以个人基金和出资命名的文学奖有“茅盾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冯牧文学奖”。其三:以“中国作家协会”名义牵头举办的文学奖项有“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其它新生和衍生的地区性、社团性和民间性的各种文学奖项,在此忽略不计。
“国”字号是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先生命名的文学奖,创立于1986年,与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此奖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动中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按照评奖方案,鲁迅文学奖各单项奖每3年评选一次。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首届评选在1982年确定,评选范围限于1977年至1981年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奖项后改为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自2011年起,由于李嘉诚先生的赞助,茅盾文学奖的奖金从5万提升到50万,成为中国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
两奖持续到现在,其弊端何在?一、质疑两奖的“推荐程序”:据介绍,省作协向中国作协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推荐作品有一套程序,即先由作者个人申报。如:湖北省作协从专家库中摇号摇出评委,评委匿名评选申报作品。省作协根据评委评定结果上报中国作协。“省作协尊重评委会决定,评委投票决定的结果,省作协一律不干涉。”如此看来,鲁迅文学奖推荐程序,看似“严密有序”、“无懈可击”,其实,最终结果,还是那寥寥无几的专家和评委说了算。
二、质疑两奖的“利益黑幕”:那些利益熏心、唯利是图、贪图名利之辈转而对具有绝对话语权的专家和评委,大肆展开“糖衣加炮弹”的攻关。让众人难以接受的是:本应该严把推荐评审关的评委们,多是高校的教授,他们无要么无责任心、不作为,要么重人情而轻文学价值本身,从而致使推荐评审形同虚设。如此不堪的推荐评奖程序,要想使鲁迅文学奖评选程序不存有猫腻、漏洞百出恐怕都难。
三,质疑两奖的“评判标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审美评价的主观性、多元性,客观上也为评奖运作留下了巨大的操作空间。同样一部作品,可以吹到天上去,也可以打到地狱里,如果基于正常的学术争鸣尚可理解,但在实际评奖过程中,文学审美往往被金钱和“关系”所绑架,而面对指责,当事人常常还“义正词严”地为自己辩解。事实上,一些平庸之作频频闯关晋级,我们只要简单判断,就能看出其中的猫腻。
还记得2010年的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获奖者5人,三名为文学杂志编辑(其中两名主编副主编),一名文学院院长,夺得诗歌奖,引发巨大争议。历任过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的茅盾先生,不知道其是否可以得茅盾文学奖?同样,3年前,第8届茅盾文学奖第一轮投票结果,得票前10名作者中,省级作协主席、副主席占到了8位。不仅如此,有媒体好事统计了下,历届获奖者中,多有官员、将领、杂志主编、作协主席。身份当然不是文学创作的障碍,更不该因此就一定不能拿奖。但如果得奖的人都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这就说明文学评审过程可能出了问题。
舆论不该影响和代替文学标准,只是当文学评介丧失起码的标准,或者说当文学评奖丧失公正,又能如何苛求舆论不质疑?一个作家质疑另外一个作家,确实未必质疑的就是事实,诛心之论、不负责任的质疑当然要不得,证据才是核心。对于文学评奖的各种议论,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则认为,即使是批评,也没有必要回避甚至害怕。“像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这样重要的奖项,引起人们评头论足,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要看到批评的积极作用,并善于从批评中汲取对事业有益之处,变成工作上的主动,以促使我们今后的文学评奖工作更科学、更公正、更具权威性。”
然而,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过去后的 2012年7月5日,文学类专业报纸《文学报》刊发署名为“柯棣祖”的文章《如此狂抄,枉获鲁奖》,批评2010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类得主、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谭旭东的作品《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抄袭。据柯棣祖统计,谭著33万字之中竟有70%也即23万字是抄来的,他用统计表把谭著中存在抄的书页,以及抄的程度,予以注明。柯棣祖对谭著的写作手法也进行了分析,认为谭著主要是通过拼凑他人的文字、观点、材料,主要手段是:张三怎么说,李四又怎么说,王五认为,赵六指出,然后作一概括,或抄完了事,所抄对象主要是国外学者,并指出这是抄袭者的惯用伎俩。
由两奖的弊病而引发出了对 “中国作协体制”的质疑:据《诗刊》编审 阎延文的博客介绍: 中国作协享受公务员待遇的机关人员100余人。2011年国家审计署公布,中国作协的国家年度财政拨款为2.38亿元,其中作协机关支出1.05亿。(见审计署报告)。根据官方公布的《中国作协2010年度重点审计单位和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表》,中国作协本级单位(作协机关)100余人年支出10508.77万元,即1.05亿元,计算可知中国作协每个公务员年度财政支出高达100万元。按照上述官民比例,这100万元要由194个人民掏腰包。换句话说,194个人民每人要年均纳税5000元,才能养活中国作协的一个公务员。而这194人,甚至包括嗷嗷待哺的婴儿、年迈多病的老人和病残低保人群。
作为群团组织,中国作协主席、副主席享受部级、副部级待遇,一任命即配备奥迪等高档专车、司机、秘书、天价福利房,还有保姆费……同比国家部委领导,其待遇水准甚至更高。中国作协只要没有去行政化,这种高额待遇就会一直享受下去。而中国作协主席之下,是一系列享受财政拨款的各级别官员,厅局级、处级、副处级……全国各省市作协、文联养活的公务员,保守估计在万人以上,国家每年花费的财政拨款高达数十亿元。中国作协公务员除法定收入外,还有政府公务员不具备的大量名目繁多的豪华消费待遇:比如世界文学交流、豪华文学采风、文学评奖等,其中不少消费是由地方财政或企业资助,已远远超过2.38亿国家财政拨款的数额。
由于作协官僚化体制,形成对文化资源的全面垄断。享有部级、副部级的主席作家不管作品发行量如何,都能得到20万册的印数稿酬,一本书就可得到八、九十万元版税。而国家财政支持的各大文学奖,更成为作协主席的私家盛宴和“内部分配大会”。2010年的鲁迅文学奖“评委获奖”,涉及多位作协高官,却没有任何追责措施。2011年8月,奖金高达50万元的茅盾文学奖引起社会全面质疑,其五部作品至少有2—3部涉嫌违纪获奖;而5个获奖者中更有3名是享受公务员待遇的作协主席。
不仅茅奖、鲁奖如此,这种现象还包括全国100多项文学奖:如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一篇描写俄罗斯女人飞机上出轨的婚外情小说《伊琳娜的礼帽》,尽管篇幅不足万字且主题为偷情和手淫,却能一年内数次获文学大奖,包括郁达夫小说奖、人民文学奖等奖金高达5万元的豪华文学奖。对社会质疑,作协官员公然宣称“主席获奖”天经地义,郁达夫奖主办人袁敏甚至表示:铁主席不获奖才不正常。更大问题在于:作为群团组织的中国作协,还掌握着金额巨大的文学公募基金——中华文学基金会。在红十字会等基金屡受质疑的情况下,中华文学基金会却依然是监督死角。文学基金搞房地产。这家国家支持的公募基金,由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担任会长,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担任法人代表。只要登录该基金网站和民政部信息,就会发现,该基金至少存在三个问题:文学基金搞房地产”;文学基金搞公司;文学基金并未用于文学。
面对如上种种灰色收入和利益剖析,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养公务员并不是简单地“养活”,而是名目繁多地高额荣养和利益尊享,造成巨大的国家财政流失。那么,国家财政高额养活的中国作协,其绩效如何呢? 作协的主旨是为作家服务。但在频频发生的作家自杀、上街乞讨、老无所养、贫病交加时,我们看不到中国作协的服务迹象。近年来,中国作协和中国足协一样,是以“丑闻”频发闻名于世的:文学奖丑闻、贪官作家群、旱区奢华会、文学交流退出门、郭敬明抄袭入作协……除了挑战公众底线的文学丑闻,几乎看不到作协的正面绩效。值得注意的是:“动车事故”有人回应、“故宫被盗”有人回应、“郭美美事件”有人回应,而唯独中国作协的文坛丑闻,却几乎从来无人回应。特别是作为“韩寒”代笔门始作俑者的作协主席们,包括曾任新概念大赛评委的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等人,至今对“文化打假”毫无回应。难道纳税人每年花费几个亿,养活的是只出丑闻、不出精品的“零绩效”作协吗?
“坚守纯正的文学品质”,究竟能坚守多久?“精英评审”的游戏,不必让大众满意?如何树立中国文学奖的公信力?作为我国重要文学奖项之一,鲁迅文学奖近年来似乎风波不断。2006年,国家一级作家、担任过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的赵丽华,因“梨花体”的诗歌风格引发大量争议;2007年,数名评委成为鲁迅文学奖最终获奖者;2010年,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凭借“羊羔体”获得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引发争议不断。参与此次报告文学单元评选的评委、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认为:以鲁奖为代表的当下精英文学评奖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应该引起重视;专业评委应多听取受众意见,而不是将文学封存在象牙塔里。“但实际操作中,还遇到各种问题。比如第五届鲁奖评选中,我们曾设立了网上读者投票的环节,却出现了人为操作投票数等问题。”
湖南作协副主席欧阳友权是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同时也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他认为,鲁奖说到底还是以专家评价标准为主的“精英评审”,难以让每一个人特别是普通大众满意。 “随着传媒日益发达,可以经过一步步改革,探索建立一个好的平台或操作机制,让读者的表达渠道更加畅通。”欧阳友权说。 方方认为,“真正的文学奖,只要评选的结果大家认为不错,机制上公开或不公开都沒关系。拿出来的作品让人信服就可以了。文学奖的价值所在就是让更多的人读到好的作品。”方方说。
鲁迅文学奖”是中国最高荣誉文学奖之一,以鲁迅先生命名,自然要将鲁迅精神奉为圭皋。然而,近年来,物欲的泛滥挤压着创作者们的精神空间,潜规则冲刷着文学创作的道德底线。当写作、参评仅仅是一个获取名利的捷径时,当拉关系便可以游走四方时,努力探寻生命真谛、执着关注社会和生活的真正的伟大的“作品”自然越来越少。2007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创造了评委获奖的丑闻:担任评委的雷达、李敬泽、何建明和洪治纲,同时成为获奖者。这是史无前例的文学评奖“监守自盗”、自评自奖的集体作案!试问,评奖被潜规则了,鲁迅文学奖还有意义吗? 倒不如建议中央取消国内官方各种文学奖项。
23:10 2014-8-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