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06709|回复: 175

寻山探水――设计监修本土建筑札记 (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4-9-21 20: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4-9-26 22:56 编辑

                                           寻山探水――设计监修本土建筑札记 (陆续添加中)

        茫茫人世,我乃沧海一粟,几十年的人生路,上帝没让我大富大贵,却给予了我不少知识。年近花甲,行在山林,乐在古籍,乐在古建。感谢一些单位和朋友对我的信任,一处处古建在本人手中设计监理而成,颇感欣慰。下面陆续将近几年设计监修的升天塔、青龙观碑亭、度门寺、罗稼第、团山寺、文渊阁、栗溪古街、天台寺禅院、楚望塔、楚望楼、古驿园、白龙观、读书台等陆续帖上,供同仁们一阅,并提出宝贵意见。
psu.jpg

                                      升天塔
      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磷肥厂时, 升天塔最上面的一层被掀掉改为水塔,我们在改建中,采取条石填充,帽子也是青石层层叠砌而成,异常坚固。
      改造升天塔的实践中,有两条经验值得总结,一是补加的17个云头石翘角,由我们当地的石匠雕凿而成,基本上与原翘角没有区别。二是勾缝处理:塔身原来的石块用糯米石灰混合浆粘贴填缝,在维修中虽然也采用糯米石灰浆填缝,但是,填缝的颜色与原来的反差很大,有个老人告诉我们,到青石加工厂去弄点青石灰掺和可解决新旧颜色区别,我们采用这个方法填缝果然达到了整旧如旧的效果,升天塔修复后,整体效果乍一看,看不出有修复的痕迹。
       顺便说一下,塔顶内封存有二件文史资料。龙神神龛封门前,在神座上留有一段文书,告诫后人谁启开神龛门,请恢复龙神,功德无量。
      升天塔的成功改造,东宝山公园管理处周强先生功不可没,没有他的监督把脉不可能有那么好的效果。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7

主题

212

帖子

235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35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5-7-7 07: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老家后园有两块字迹模糊的断碑,请老李去看看。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7

主题

80

帖子

106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6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10-15 09: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台个人感觉有点问题!坐南朝北没错!走在路上,四块碑朝南,路人看不见,再就是吧亭子和碑刻没有做旧(一门技术),感觉才修的!!张艺谋在远安拍”山楂树之恋“电影做的亭子感觉精力几百年的沧桑,建议李总学习哈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6

主题

463

帖子

485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85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8-21 13: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勋明 发表于 2015-8-18 22:30
“引汉济荆”应等到漳河退库还林之后实施          ...

数据清楚,有理有据,荆门笫一个敢讲真话的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0

主题

425

帖子

463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63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5-8-21 11: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类需要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0

3

主题

3318

帖子

4665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4665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4-10-5 10:15: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仅增加人文内涵也有了实实在在可看可玩的地方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7

主题

462

帖子

484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84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4-10-4 22: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流水的冲刷, 虽微不足道, 经久不息, 造就鱼米之乡, 沃野千里。一缕微风的吹拂, 虽了无痕迹 ,经久不息, 造就石林山海, 造化奇观。  不是每一次磨砺都能改变, 不是每一次改变都可以感知, 但我们始终坚持。

向一生坚持的人致敬!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6

5293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上校

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7030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4-9-28 22: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政府不给力,干什么都难。
关注焦点、关注民生、关注家乡发展!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48

主题

2970

帖子

353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3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4-9-28 22: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哈数 发表于 2014-9-26 15:58
先点个赞,栗溪镇街道新修的还没去看过。

下回给你布置书写楹联任务。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1

主题

1915

帖子

366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668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4-11-2 19: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勋明 发表于 2014-10-28 23:35
上图堆石头的地方为老屋场门前禾场位置,老屋场实乃天人合一之地,加之水口有水库堤锁口,更增加了 ...

李总正解,我也是这么想的,原来我们三家门向都是一样的,他家南边段家住的是我光宗哥的老宅子,门向没变,我家老宅子在右前方修水库时已拆.不知从哪里请的风水先生,瞎搞!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48

主题

2970

帖子

353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53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4-10-18 15: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5-7-28 20:18 编辑

                马河镇九十九间屋建筑及环境考略
                              李勋明

    九十九间屋原名为 “老屋湾”, 位于荆门城西四十五华里的马河镇院子河村。如今老屋虽然损毁过半,但是关于它的“九十九间”之数和“石龙过江”等传说仍然让人津津乐道,每年吸引了不少游人去探奇览胜。查关于“九十九间屋”的文章很多,但实际资料甚少,为了不让老屋湾建筑文化失传,笔者三次对该建筑进行了实测丈量,整理了一套完整资料。这里将该湾建筑年代、间数及环境评述如下,供同仁研究参考。
    考老屋湾建筑年代,有三块砖刻记录,即主屋中门左右各镶嵌有一刻:“万历四十六年八月十三日起手造,瓦匠吕国贤”。“嘉庆九年九月廿八日立”。还有前院一块脱落的砖刻: “康熙四十六”(公元1707年)。这三块刻文字都是窑烧而成,察其砖块色泽和规格与墙面其它青砖一致,当为该屋真实建造时间史料。由此确定,九十九间屋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其瓦匠工头名吕国贤,距今394年。笫二次续建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距今305年。第三次续建于清嘉庆九年九月(公元1804年),距今208年。
     老屋湾是否有九十九间,根据残存正屋三进三层模数推算,左右三大院落实际房屋应该只有80间左右。如果没有其它副房,数量达不到99间。查其它资料,有一篇相关记录文章,截其文:“主建筑为99间,实为102间,设左、中、右三门,前后布局各三进,六个老式八大间,由十二个老式八大间组成一个十分完整的住宅群。其中南北房、厢房72间,后堂屋5间,后天井5个,后前厅5间,中后堂5间、中天井5个,中前厅5间;前后堂5间。前天井5个,前厅5间。南北开间为76米,进深45.4米。北门左前方相隔3米处建有附屋(长工住房),南门右相隔3米处(马车道)建有附屋(马棚、猪圈),南北开间为24米,进深18米”。笔者请周氏二十五代孙周昌键先生核实以上数据的真实性,他摇头说不准,可见其数据有讹。经过现场勘查,实际面积也容不下以上所记录的房屋数量。所以,关于九十九间真实数量,还有待把三个院落平面图绘制完毕后确定。
    察老屋湾座向,按二十四山方位界定,座巽向乾,兼己乙,即座东南向西北143度。查卫视图老屋湾来脉源之荆山主脉偏观寺山。连绵五十余华里,于老屋湾后独峙一山,名“猪头岭”。由猪头岭再向左右伸出三重护山,左为青龙嘴,右为白虎埂;两旁山外有二沟,左为喇叭沟,右为黄木沟,伸入庄前的小河。从正面看湾猪头岭,堆蓝耸翠,高大雄伟,与两旁护山形如人之手足拥抱老屋,生气盎然。民间称该地为“将军打坐”,笔者认为叫“仙翁打坐”更为形象。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学,房屋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左山要比右山高才是好山,才能发财发丁。故民间有“宁让青龙高一丈,不让白虎抬一尺”之说。老屋湾的座山地理完全符合其要素,这大概也是周氏先祖当初选择该地建房的主要考虑因素。
     世上任何事物都非尽善尽美,自然地理也是如此。老屋湾前面的山水组合就不那么美了,站在老屋湾前观察四方山峦,东、南、北三方都赏心悦目,唯独向前面看就不那么爽了。其原因是前面空间水流斜泻,朝山无情。从卫视图上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院子河从北流到老屋湾时没有迂回环抱,突然折向西南斜流而去,从而也影响了迎面案山也没向老屋湾呈朝拜状,斜奔而去。而且由于河床落差大,水流湍急,无法蓄积活水。至于把河里的道道石坎编成是“石龙过江”、“鲤鱼跳龙门”的美好故事,只能是心理满足而已。
      古人择居极重视前面的朝山布局,认为“一朝朝山一重官”,朝山形如笔架、马鞍最佳,而且是一重接一重才好,古代堪舆家们也是按朝山形状来判断人丁贵贱。周氏先人也知道这个弱点,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在主屋大门前建了一道高约三米的院墙,让人从院墙左右进出,聚气化煞,以弥补前面山水组合缺陷。也许这道院墙真的给周氏家族带来了好运,连读发丁发财,还出了几个高官,到清嘉庆九年(公元1804年)时达到顶峰,大兴土木,房屋达到最大规模。
    老屋湾大门的两个飞垛设计也与调节风水有关,垛上部翘角为蛟龙含珠,头顶飞鱼,鱼头隐身向宅,鱼尾腾空擎天龙头下又塑一蝙蝠龙,向前雄视明堂,象征护宅之神。垛身中部正面和两侧造型为翻开的五本书,书页上还绘有字画,象征四书五经。下的垛凹处又塑一下山猛狮,跃跃欲下,左右对视,栩栩如生。整个身集龙、狮、书、鱼、花草等吉祥物于一体,让人观之肃然。它不仅寄托了先人追求家庭和谐,文运昌盛,代代都出人才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赋予了避邪压等功能,造型堪为本土民居建筑艺术一绝。   
     九十九间屋历经三百多年岁月沧桑,它见证了世事兴衰,人世变迁。周氏家族传至今天已历二十五代。遗憾的是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它却面临消失。保护岌岌可危的建筑遗存已刻不容缓,但愿老屋湾昔日的风光再现,其建筑人文得以永远传承。
                           
                                       见2012年5月13日《荆门日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4-9-21 20: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4-10-3 15:04 编辑

         

60c406d5gc4705fc1be1f&690.jpg
初步设计的升天塔方案,经文物部门审核,不能做台子,颇感遗憾!
ea_20111216142457.jpg
上图塔中间方形凹进部分为原龙神神,维修时不准放龙神,只好用两块青石把神门封堵了,不过在神座上留有一段文书(用塑料袋封好浇在了神座上),告诫后人谁启开神龛门,请务必恢复龙神,功德无量……。
                                      升天塔的传奇故事
                                      李勋明

    位于荆门大桥广场上的升天塔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其功能为镇锁荆门城市水口的地理建筑。根据清乾隆版《荆门州志·升天塔详文》记载,升天塔为明末绅士胡化组织修建,故原名为“胡家塔”,然而该宝塔刚垒筑至一层多高时,恰遇李自成克荆门,工程被迫停工。李自成军攻城七日未果。后来,他们用树木层层垒起到与城头一般高时,才攻破城池,又经过激烈巷战,双方共伤亡二万余人,城市化为灰烬,致使荆门一度弃城,州署不得不迁往沙洋,清顺治年间才又迁回荆门。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荆门知州舒成龙重修州署,将双方战死在州署中的官兵骸骨挖掘出来,令州吏萧式汤作高三尺八寸,四面各宽四尺八寸的一具大棺殓之,埋于塔下。舒成龙接着又令萧式汤督工,于当年三月开始续建其塔,在原塔基上增建三层,周围八方,宽一十八丈二尺,高六丈五尺,顶盖筒瓦、脊吻、兽头、走马,八角按响铃十六套。上供天后,以镇水口,中塑地藏,以安忠魂。竣工于第二年五月(1752年),耗资四百金。落成后舒成龙亲笔题额曰“升天”,“升天塔”名由此始。
    舒成龙为什么要把水口塔搞成以安魂灵为主的建筑呢?舒成龙是一个善懂天文地理的人,自然有他的道理,也许他认为胡家塔从动功之日起就不吉利,不仅没给荆门人带来好运,还引来了李自成攻荆门的屠城之灾。破城之日,李自成军将所剩平民和二百学生逼进州署,双方再一次激战,二百生员全部殉难,接着一把火把州署夷为平地,双方仇士尽埋其中。一百多年后,舒成龙重建州署,掘出磊磊白骨,可能觉得晦气,便做了一个巨型棺材将这些尸骨殓之,葬于未竣工的胡家塔内,接着又派萧式汤将该塔维修完毕,塑地藏王守护,以安忠魂。舒成龙接着还在现龙泉书院大门西侧建了个“全忠祠”供奉其遇难者牌位。舒成龙对他州署下的这些亡灵,可谓是敬奉到了极致。他这么做,也许是借昭示忠孝节义之风,减轾自己建州署掘白骨之晦气,当然这仅仅是本人的推测。
    另外根据州志《升天塔图说》,升天塔旁还有一座水府庙。关于这座水府庙,查无其它史料,所以本人推断,舒成龙修塔时根本没有水府庙,他把水府庙画在州志上,意在希望后人帮他完成,以谢怠慢龙神之过,可惜后人并没有帮他修,当然这仅仅是我的揣测,有待找到新的史料确认。
    当官求名是好事,舒成龙做官一生爱求名,他在荆门治州期间特别重视文化古迹建设,他对荆门境内所有古迹都进行过维修,并刻石留记。然而,他把一个本来是镇城市水口的建筑搞成以慰忠魂是他唯一的错误。我理解他的苦衷,但是,违背了风水常理。人们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城市的出水口有一个不吉祥的升天塔。在他死后不久,后继者便很快把第二层神窟中的地藏王换成了龙神,并勒石:“众流汇聚”,把第五层天后像换成了脚踏波涛,独占鳌头,手持神笔的文曲星,把他书写的“升天”石额换成了“文运天开”,恢复了水口塔的本来功能。今天我们看到的升天塔上的石匾和雕塑就是例证。
    按照中国古代建塔的规范,升天塔底应设有地宫埋葬大德僧人舍利或其它镇塔之宝,可惜无史料记载。笔者近日对升天塔建筑进行了实地考证,先探其底座是否有深埋部分,经过开挖,塔基覆土在原来基础上仅增高了约50公分,测八方边长也与州志所记载尺寸相附。测正门坐甲向庚,即坐东偏两南向,站在正门西望,中轴线直对月牙岛主河面,令人观之一兴,不的不佩服古人善于营造“天人合一”之境地。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4-9-21 22: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4-9-21 23:38 编辑

白龙观 霖苍观修复规划设计

一、设计依据:根据清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白龙观、霖苍阁图,结合现场踏勘进行设计。
     白龙观“霖苍甘雨”为荆门三台八景之首,始建于宋元,原名“霖苍观”,后改的白龙观。是荆门是城市历史上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毁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战乱,只剩下残垣断壁和碑碣30余块。2008年一出家人在遗址上修三间小屋,田道长续修四间房屋。供奉有佛教和道教神像十多尊神像。
     此次恢复重建,保留了部分原残垣,总体布局严格按州志所记载的白龙观平面布置图样进行规划设计,建筑布局保持了原“田”字形。建筑风格采用了明清宫道建筑模数,前殿硬山,后殿歇山,古朴自然。
二、工程概况:
1、根据碑记,主体建筑右为玄帝殿,左为玉皇殿,合计占地面积1215平米。
2、霖苍阁:建筑面积30平米,占地面积110平米。
3、屋面均为C25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1:2水泥砂浆找弧、找平,防水采用有机硅处理,面铺黑色中号青筒瓦。正身橼沿檐飞橼采用80*80杉木制作。走廊为预制橼.
4、油漆做法:梁柱、正身椽、飞椽及花格,原子灰膩子刮基底二遍,外喷红色氟碳漆三遍。6根立柱刮膩子后裹无纺纱一层,面喷红色氟碳漆三遍。
5、宝顶和柱脚为青石制做。(详见施工图)
6、地面铺400*400*30青石砖,台阶及阶沿石1000*150*300青石,人工凿纹三遍。
7、观景台面贴400*400*30青石,栏杆为青石围栏。(详见施工图)
8、梁柱,屋面均为C25钢筋混凝土,所有筋搭接均按规范制作。
9、霖苍阁天棚为白色,彩绘龙凤呈祥图案,
10、楼梯采用800*150*300条石铺砌,人工凿面。垂带石为1000*300*60,人工凿面。
11、建筑地面高度分梯形三级,观景台4.35,前殿5.4米。后院5.1米,后殿6.45米。
12、钢筋采用国标Φ一级钢。
13、沉台C20,梁柱C25砼,屋面C25钢筋,一级国标。
14、木飞橼,木花格:松木。
三、对联牌匾按规范制作。(楹联待征)
四、碑刻安装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五、   概算投资300万元.
002.jpg
白龙观规划设计鸟瞰图
001.jpg
白龙观正立面图
003.jpg
       白龙观霖苍甘雨,为荆门古城“三台八景”之首,也是过去也是州府祈雨的祭祀场所,这次设计根据《荆门直隶州志》白龙观“田”字型建筑布局进行设计。

下面为霖苍阁第二方案

004.jp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6

主题

57

帖子

81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81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4-9-21 22: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德之人,必做大德之事。向李公致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4-9-21 22: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4-9-21 23:37 编辑

006.jpg

005.jpg
   风 雨 白 龙 观

     位居荆门 “三台八景”之首的白龙观,乃古代历届州府祈雨祭龙神的重要场所。另外,由于白龙观所坐之山白龙山乃荆门古城西北屏障圣境山脉系结穴之山,其地理位置 “前踞虎牙,后倚凤石,右挽象岭,左盘龙冈。仰护一州,壮阖郡之形势,俯镇四野,引通国之朝参”,因而白龙观也是古荆门州治一座镇城市地脉的重要建筑。遗留在白龙观山门 “甲戌(公元1794年)秋日,州牧舒成龙立” 的碑额文字定意,舒成龙当时为一州之长,题名落款用“立”字,其意在向世人宣示修建白龙观为官府所重视,应认真保护。值得庆幸的是,白龙观虽然倒塌了半个多世纪,但是由于有宗教人士田道长(名演道)等热心历史文化人的保护,庙址残垣没有再遭到人为的破坏,特别是遗留的大量碑碣对研究荆门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缥缈西山上,霖苍景最奇”。白龙观始建于宋代,原名“霖苍观”,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募修白龙山霖苍观碑记》:“郡城西山白龙观者,古显灵朝拜之香火也。昔缘白龙出自山下,旱则为雨,救济苍生,此间山灵显聚,云动雨随,故前人在此开庙基……古名之曰:‘白龙山霖苍观’”。元、明、清三朝,白龙观香客云集,不论远近,都来参拜,先后树立了许多歌颂龙神功德无量的碑记,白龙观遂成为荆门地域最大的庙观,史书多有记载。可惜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克荆门,白龙观建筑大部分被战火烧毁。清朝顺治年间 (公元1644-1662年),有道清、德慧师徒二僧募捐重修,也只恢复了原貌的一半。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夏天,久旱不雨,据说州府组织在白龙观祈雨,解除了旱象,于是知州舒成龙主持大规模修建这座龙神庙。同时舒成龙根据荆门城市四象分布,左青龙(东宝山),右白虎(西宝山),将霖苍观改名为白龙观。又在白龙山北峰筑“霖苍阁”,在雨山东坡筑“甘雨亭”。把雨山和白龙山景色点缀得更加妖娆,民间称之为“霖苍甘雨”。清朝蔚柱作荆门三台八景歌曰:“八景首属白龙观,甘雨霖苍亭阁焕。山上垂云山下雨,从此苍生不忧旱”。由于香火旺盛,白龙观又随之增建了玉皇殿、三教殿、真武殿等宗教祭祀建筑。后在抗战期间,白龙观被日军飞机彻底炸毁。
                                     原载2004年4月26日<<荆门日报>>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4-9-21 22: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宝区子陵村公墓设计
一、设计依据:根据子陵村提供的地形图结合现场踏勘进行设计。
二、设计理念:根据现代公墓规范结合本土墓葬民俗和传统阴宅风水理论进行规划设计,
三、规划原则:
追求文化品位原则:表现陵园的个性特征,是本规划强调的重点,本规划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利用山地自然资源。求取陵园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协调统一,突出自身的个性与风格。
四、现状分析:
1、该公墓位于子陵镇西约3公里,西邻荆山主脉,南距新唐安古寺500米。整体地形由西、东、北三方向南平缓开放,形似袋状。整体地形紧凑完整,属现代殡葬用地中的上好地块。
2、陵园规划墓穴1.5—2万位。每穴用地2、5平米,加上灵骨堂空间利用,具有极大发展空间。
3、范围内的林地可开发为树葬等墓型,直接利用;其余部份林木可视景观需要予以保护使用;极少部分林地,因墓穴用地,需移植或砍伐。但总体均应按整体梳理、分期砍伐(移植),建后补种的树种逐步调整方案处理。
五、工程概况:
规划总面积:61446平方米: 1、墓穴占地40000平米(其中绿化带8000平米),2、停车场2534平米 (外停车场970平米),3、内明堂祭拜活动广场6872平米(其中内明堂水域面积651平米),4、山门建筑:28M*3.4M=95 m2   占地面积115 m2 。(功能:服务、值班、办公、储藏、公厕)。5、座佛:高3.9米,占地20 m2。6、灵骨堂建筑:14*29=406 m2   占地26.6*36.4=936 m2,(灵骨堂存放骨灰1200龛.)7、怀远亭:建筑面积23平方米.占地面积144 m2,道路绿化占地面积10500平米。玉带水域面积700平米。院墙周长1066米。
六、区域功能布局:
1公墓总体功能分为A –G共11区。中轴线座壬向丙兼子午,七十二龙甲子对庚午。东西为卯酉兼甲庚,因该公墓地山体呈南向半园形,规划北部墓穴排列呈半圆形向南,可满足各种命卦葬地。
2、墓穴排列依山就势,每墓穴占地2.5 m2,(2.5米*1米),其中:绿化带占地0.5m2 ,墓地1.2 m2。若需增大墓穴面积,可两墓并一墓,或改为1.5米*2.5米。
3、每排墓地上下之间落差,根据实际坡度设计落差为0.4M—1M。半坡以下为简葬无竖碑式墓穴。
七、基础设施规划:
1、防洪排水:(1)、院墙外设栏水沟截流进入公墓以外的山水。(2)、墓区水域均流入内明堂池,再设0.6宽*1米暗渠流入玉带河外排。3、每排墓穴设高0.1*宽0.12挡水带。
2、道路:中轴线主神道宽主神道宽8.9米,副道宽3.5米,横断面两边设深0.4*宽0.3泄水沟。纵断面根据实际坡度确定每排落差和踏步。
3、围墙:规划区设围墙环护,总长900米。围墙设计高度2.2,内外飞檐,上盖小号筒瓦。
4、绿化:每墓穴0.5平方米, 明堂绿地占其面积的三分之一,主神道宽8.9米,两旁绿化带各占2米,附神道宽3.5米,两边绿化带各占0.6米,墓穴和神道绿化以柏树为主。沿红线区域外50米作园区保护绿化带,培植松柏及乔木,禁止砍伐放牧。
5、铺地:内明堂活动广场600*300*40青石。停车场20公分厚C20砼。
6、给水:园区用水分生活用水和水体、灌溉用水。水体等用水,山地自然水源,各选择高地建蓄水池共2个。
7、供电:园区所需电力120KW,连接当地电源。配电房置于服务区内。
8、环卫:园区内设固体垃圾回收点,沿园区道路设置果皮箱等。服务区厕所设于建筑内。同时配置化粪池,污水处理后作园区绿化灌溉用水。
004.jpg
总平面图
003.jp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4-9-21 22: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4-9-22 08:12 编辑

002.jpg
公墓山门
001.jpg
中轴线的上的佛座、灵骨堂、怀远亭

      子陵村公墓作为村级公墓,占地不大而地理甚佳。设计中轴线座壬向丙兼子午,七十二龙甲子对庚午。东西为卯酉兼甲庚,因该公墓地山体呈南向半圆形,规划北部墓穴排列呈半圆形向南,可满足各种命卦葬地是一块上好的墓地。
     公墓中轴线布局:外明堂水、玉带水、山门、内明堂、内明堂水、佛座、灵骨堂、怀远亭,以上这些建筑由南向北层层推进,神道前后落差近十米,视觉气势辉宏。此公墓建成后,环境将胜似公园。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福建
精华
0

270

主题

1422

帖子

218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81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发表于 福建省福州市 2014-9-21 23:2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叹!若能按楼主的设计修复白龙观,那真是功德无量,为荆城爬山爱好者提供一个好去处,它有好几通古碑,是一个颇具人文内含的好地方,建议楼主的设计添上南边的白龙井与南天门,与之配全套,向东宝区提议,力促成行!     回马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福建
精华
0

270

主题

1422

帖子

2181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181

IP属地:福建省福州市

发表于 福建省福州市 2014-9-21 23: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盼望东宝区修复白龙观!         回马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4-9-23 08:3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4-9-26 09:04 编辑

                                                  修复白龙观、霖苍阁记事(一)

      
      现在做事难,办事难!你想做成一个项目,繁杂的审批程序和到处疏通关节会让你望而却步,这些年我看到过很多投资商不愿拿钱买气受而放弃项目。其实做公益也难:
      2014年8月25日,东宝区宗教局局长杨安斌先生来电话说,区宗教局引进了一个李姓的老板愿意出钱修复白龙观和霖苍阁,通知我陪他们一起上白龙观看看,我到白龙观现场时,他们一行已在那里等候,大家相互介绍一番后,我看投资人李老板是个财像,便极力游说,告诉他们,白龙观是荆门三台八景之首,白龙观不仅是一处宗教场所,过去也是历届州府祈雨的场所,他们有缘修复这处文化遗产,是他们的缘份和福气,二位老板听了很高兴,当即表示马上动工。
     住在观上的田道长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也很高兴,说修复白龙观是他多年的愿望,没想到这次如愿了。不过我知道田道长性格有些孤僻,……,喜欢独处,道观修起后,他会不会觉得不方便呢,或者中途生变呢,看他很高兴,也就没和他单独交流。
    下山后,我根据州志记载,白龙观平面布局为“田”字形,三天内便出了一套修复白龙观施工图,原则上保留了白龙观遗址上的部分残垣。并在白龙观左边设计了几间附房,建议先把附房修好,把20多尊神像及田道长先安排到附房中暂住,再开始建主殿及霖苍阁。
在动工前,东宝区宗教局分别给相关单位至函修复白龙观,半月内至涵单位没有一家提出疑议。
      9月16日施工队进场开始修附房,9月17日,林业部门便通知不准建,经过区宗教沟通后,我又给市林业局尤局长打电话说明我们都是在做义务,好不容易引来一个功德主修复白龙观霖苍阁,如果停工,弄得不好,投资商不干了,会很遗憾。尤局长很重视,很快给予回复,说只要规划部门同意,他们积极全力配合。这样,东宝区宗教局立即向市规划局请示,为了加快进程,我也与市规划局局长崔先生汇报了修复白龙观的情况,崔先生很重视,第二天上午便和奚总及代科长一起到实地踏勘。他看了施工图纸,有些修改想法,可能碍于情面,不好直言,便说白龙观是一处重要文化遗产,为了修复不留遗憾,还是组织文化方面的专家评审一下后由宗教部门报市规划局提出申请报告,即上规委会通过。
      根据崔的意见,当天下午我们便请焦知云,李云清,崔仁义,刘祖信等荆门几位资深文物考古专家和高工对白龙观设计图纸进行评审。会审后大家提出三条修改意见:一、保留“田”字形布局。二、神道直下(不能从两边上)。三、大殿和霖苍阁建筑风格由硬山改为歇山式。我连夜修改方案。传给市规划局奚总和代科长。
       9月21日上午崔局安排奚总陪同分管城建的蒋市长到白龙观实地察看,由于电话问题,我没能赶到现场向蒋市长介绍。更没想到的是,蒋市长问田道长修复白龙观有何想法时,田道长却回答说“观音娘娘给我报梦,白龙观暂时不能修”,宗教人士如此说,可见蒋市长的心情了,导致下山上规委会时,加上………!
      中午我知道情况后,和区民宗局杨局长速上白龙观问田道长为何在蒋市长面前出此言,田道长吱吱唔唔,我明白他的心中的“小秘密”,便让杨局长告诉他……。田道长第二天上午亲自到区宗教局说“观音娘娘又给我报了梦,白龙观可以修了”,并主动写了个证据,要求修复白龙观,叫人哭笑不得。
      还有拦路虎,这里就不说了!
      投资商李老板见这么多麻烦,也不同意了,说修白龙观这个功德做不成,他再也不修庙了!
      欲知白龙观能否顺利重建,且看下回分解。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