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ib云天 于 2014-12-9 12:27 编辑
小时候,妈妈没有奶水,儿子是喝着粥长大的。儿子的生日在春末夏初,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哇哇大哭的那张小嘴,如果没有吃的,恐怕就很难有歇一歇的时候。隔壁阿姨说,谁要是抱着他,他的小脑袋都就会往谁怀里钻,去找吃的,那副馋像既惹人爱又让人怜!妈妈同事、院里阿姨,没有断奶的都会忍不住抱过去喂喂,那吃相,时至今日都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们,回忆起来就像昨日似的。 牛奶在那个年代,是稀缺物和奢饰品,父亲用尽全力也只能满足儿子头一个月的用量。于是,抱着刚满月儿子围着灶台熬粥,成为妈妈每天必须的工作。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饭量也一天天增长,妈妈熬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全家人都省吃俭用,把父亲的嗜好、母亲的新衣、姐姐的零食。。。都变成营养丰富的一碗碗粥,供养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 夏天天热,爸爸就把熬好的粥一份份用小瓶装好,用一根根很长的细绳吊在隔壁院子的深井中,半夜三更儿子的哭声,便成为爸爸的冲锋号,熟睡中的爸爸起身、拖鞋、出门、取粥、回来加热交给妈妈喂儿子、然后倒头便睡,一气呵成。少不更事的儿子哪知道父母的辛苦?冲锋号每晚都响个不停的。 喝着粥的儿子长大了,带着母亲的嘱托穿梭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尝遍了各地的山珍海味,喝尽了天下各种口味的粥,却总也喝不出妈妈熬出的那种味道。因此,内心深处更加怀念的仍然是妈熬的那碗粥。每次到家,妈妈仍然会如昨般端上一碗热粥,儿子尽情的享受着这一刻,看着年迈的母亲,却不知如何才能回报。。。 云天 2014.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