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佳作评选】:谁为草率试行的“弃婴岛”买单? 【正文】:谁为草率试行的“弃婴岛”买单? 广州“婴儿安全岛”16日因不堪重负宣布暂停运行。广州市福利院院长徐久介绍,广州婴儿安全岛自启动以来,截至3月16日早上共接收弃婴262名,接收弃婴数量远超过开展试点工作的其他城市同时期的接收数量。(3月17日中国新闻网)
随着广州“弃婴岛”因弃婴负荷过重而被迫暂停,问题也随之而来:其一,被关在“临时制度”的门外的那些亟待救治的弃婴,生命权利谁来呵护?其二,这种人为制造的不公平区域如何破解,“弃婴岛”几时才能重启?其三,对于未然缺少预见性的责任谁来买单?
毋庸置疑,制度缺乏顶层设计是“弃婴岛”的硬伤。首先,婴儿畸形数量底数不清。试点只能是抗着“生命至上”的道义大旗,草率开张,对于继之而来的“弃婴潮”估计不足。要打赢“无把握之仗”只能靠运气,譬如有的城市“弃婴岛”试点至今少人问津。但宏观而言,这种资源稀缺性会逐步显现出来。继之而来的是,缺少调研标本,让“后发优势”(发达国家收留弃婴的经验做法)很难释放出“制度红利”来。而当巨大的城市人口基数遭遇弃婴父母们对于优质公共资源“用脚投票”的规律性时,“异地弃婴”行为必然会加速“弃婴岛”试点的退场。
“异地弃婴”时有发生,只因为当地医疗条件较之于被弃婴儿家乡更为优越。这不过是弃婴父母想方设法为自己找来的“为了孩子好”的伦理台阶。
平心而论,“弃婴岛”作为尊重和保护婴儿生命的“最不坏的选择”,应该被重视和支持。但弃婴收养救助工作最终有赖于公共资源及经济基础的现实不容忽视。也只有充分考虑人性弱点、制度缺陷、现实阻力之后,协调民政、卫计生部门对残疾和先天重症婴儿普查分类登记,借此充分调研并掌握潜在弃婴群体的第一手资料,并做好最积极的预案,方能付诸于行动。
客观来讲,对“弃婴岛”此前积极的作为应予鼓励,同样,对于未来的尝试,试点的暂时“失败”也无需悲观过望。但值得清醒认知的是,多些制度理性,方能实现良好初衷。若简单借鉴外埠经验的皮毛,而忽略了行政层级、财政实力等基本国情,即便是试点改革也恐将落空。对此,各地尤其是一线城市都应当达成共识。至于“弃婴岛”今后的发展路径,则亟待有关部门沉下心来,担起责任,做好充足准备之后稳步推行。 【作者】:刘健 【推荐理由】:“弃婴岛”又称“婴儿安全岛”,美好初愿的背后却是道德与法治、人性与法理、理想与现实的价值与实践“悖论”。作者认为,此中最佳选项、只有次优选择。本文以理性思辨的视角,对现实操作过程的跟风之举作了客观解析,指明了操作与构想间不可忽略的差距,得出决策者当避免“道义冲动”,而以“制度理性”铺设顶层——须充分考虑区域差异、基本国情、经济实力等关键变量——才是实现良好初衷的务实路径。本文首发荆楚网,后被编入光明网“观点会客厅”、荆楚网“观点阵地战”16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