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少尉
 
- 积分
- 1124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5-7-7 21: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市自1949年以来两度被湖北省直辖,但由于是一座先天不足的畸形城市,终未有太大发展。她原先所辖的范围是老江陵县的一个镇。虽然通过江陵县多次对其划拨土地,但城市规模依旧不大,到荆沙合并前也只有100多平方公里。现在即便把与荆沙合并后划给的几个乡镇算上,也比一些县市面积小得多。小城有便于管理、提高人均指标的一面,但也限制了城市的发展空间。
她与原荆州地区和江陵县的治所荆州古镇连得实在太紧,不要说象黄冈与鄂州那样隔江相治,比早已成一市的武汉的三镇、襄阳的襄阳和樊城紧密得多,紧挨得连条分界的小沟都没有,只好在一条分属两地的同一条大街上扎个铁栅门分界。不仅街道相连,公交相通,通信、电力等公用设施也都为一体。荆州地区的江陵县把她紧紧地包裹着,地县的有些机构、企业也设在那里,形成地辖县、县中市,“荆沙江”治所同处一条马路,却各自为政、相互独立的怪异格局。谈不上协调发展,合成一股力量向外争取什么,比如铁路、高速公路建设,共同办些大事,共同建设这片域地,十分明显的阻碍了这片地方的发展。本来有可以建成湖北第二大城市的底子,却被反复折腾搞成现在这样。此后开始被欺负、谩骂、攻击、贬损。
直到汉宜铁路通车前,这个地方长时期不通客运铁路和国铁主干线。很难想象一个连那么多老百姓都不能在本地坐火车的内陆城市,能成多大气候。因此,她的经济结构十分单一,主要是轻纺业,缺乏中省大型投资,缺乏大重工、大化工、大电力等支柱型国企。这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比如计划经济物资短缺年代,在沿海经济没有大发展、外资没有涌入以前,她依托周边地区庞大的人口和农业基础,在一些日用品工业上有所成就,但却难以持久。
近代,荆州府的这个地方被列入马关条约开埠。日本人看中的只不过是江汉平原丰富的物产和这里便于水运的码头,但在沿海大开放后这些优势不再。1949年以后,湖北省也很重视这个地方,但由于该地不象荆门、随州、鄂州那样独成一体,有自己较为广阔的幅员,她的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局限,对其也只是数度收收放放、分分合合而矣。这在其他地方极为罕见。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这片地区的建设发展,至今还有一些后遗症,应该说是个严重的教训。再来重走省辖这条走过几遍的又没有走通的老路没什么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