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377|回复: 0

李子仪:与日军深山中捉迷藏 用生命来发报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4

586

主题

2431

帖子

3358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358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5-8-5 20: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荆楚网讯(记者鲁腾 吴坚 实习生刘潇)“我收发电报从来没有犯过错误。在战场上,无线电就是我的武器。”七月流火,93岁高龄的李子仪老人精神矍铄,也很健谈,回忆起70年前从军抗日的往事,很多细节都还记得……
  入伍学习终成优秀报务员
  抗日战争初期,李子仪的父亲因病瘫痪,原本还算宽裕的家境从此一落千丈。不久后,父亲去世,家里的日子愈发艰难。年仅17岁的李子仪只好依附哥嫂生活。
  1940年,宜昌沦陷,长阳多次被日机轰炸,老百姓生活极不安宁。“跟着哥嫂过生活不是办法,人要走正道。”李子仪决定参军。1940年12月,李子仪在陵都师管区补充兵模范队入伍。
  经过七个月的步兵训练,李子仪考入陆军通信兵第三团军士教导连,学习无线电。“学习期间,吃霉米饭、穿草鞋,一钵青菜6个人吃,生活很苦。”李子仪回忆道。但是生活的艰苦没有磨灭李子仪学习的热情。1942年,李子仪以优异的成绩从150多人之中脱颖而出,升为中士。时至今日,老人的手指仍习惯性做着敲击的动作。
  学习结束后,李子仪被分配到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情报总台,任少尉报务员,驻云南大理。
  与日军周璇 用生命发报
  1944年2月,反攻滇西大战役前夕,由于战事紧张,李子仪便从大理调至前线,从事谍报工作。
  李子仪携带着自己的专属武器——特工电台,和战友一起经保山乘橡皮船偷渡怒江,避开日军江边封锁线,潜至三台山公路。
  三台山属滇缅公路的咽喉。当时,日军在三台山布置了十分坚固的碉堡工事。李子仪的任务就是隐蔽在公路旁的深山密林里监视敌人的运兵车活动、给养补助情况,侦察他们的火力点。
  李子仪表示,由于当时日军的技术先进,在我方人员向上级发报的同时,他们可迅速锁定我方的位置,对我们进行攻击。所以,报务员每一次发报都是冒着暴露自己的危险,一发完就必须快速转移,“我们在侦查,日本人有反侦查,大家就在大山里面捉迷藏。”
  一次侦查时,李子仪和战友与日军遭遇了。为了保护电台和情报,李子仪抱着微型电台和其他战友一起向森林深处转移,但李子仪身旁的战友不幸中弹牺牲,李子仪激动地说道:“每天都是提着脑袋在工作,越危险的地方,我们越要去。在战场上,无线电就是我的武器。”
  就这样,李子仪和日军在三台山大森林中周旋了近十个月。饿了,就吃点干粮,食物紧缺的时候就在森林里面就地取材。困了,就裹着落叶,猫在山洞里面睡一觉。
  滇西缅北会战,中国军队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李子仪也重归大理。因为在战场的卓越表现,他被升任为中尉台长。
  参加解放军 平安度一生
  1949年12月9日,时任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通电全国,举行起义,宣布云南和平解放。李子仪所在的部队并入解放军队伍。
  1951年,李子仪复员回家,和妻儿一直生活在长阳这座小城。现在已经四世同堂,一家人平安喜乐。
  在采访中,李子仪的大儿子告诉荆楚网记者:“父母是在东北结婚的,复员回长阳生活。考虑到母亲在这里除了父亲和孩子们再无其他亲人,就让子孙们全随母亲姓杨。”
  如今,李子仪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到离家不远的一处空屋读书看报。老爷子表示:“那里安静,有利于学习,每天走动走动,身体会更舒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