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佳作评选]“食品专家”敲诈勒索三问 发布时间:2015-07-02 11:55:22来源: 荆楚网 自诩为“食品安全与环保卫士”的董金狮被抓了。6月29日,公安部在其主办的“2015食品药品安全刑事保护论坛”上,通报了201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侦破食药案件情况,提到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董金狮涉及敲诈勒索。敲诈勒索数额达600万元。目前法院已经开庭审理。(7月1日《新京报》) 董金狮有著名环境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超过50个头衔,然而正是这个“食品安全与环保卫士”涉嫌敲诈勒索,成为一个反面人物角色,令人深思。 分析其“发家”套路不难发现一些操作规律:一是冠名贴金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机构够大,化学专家、食品安全专家等50多个头衔够多。二是炒作扬名术。董金狮起诉北京两大知名餐饮企业使用劣质餐盒并胜诉,以“打假”扬名。三是生财有道术。以“野鸡协会”方式大收会费获利,以发布毁谤性虚假信息要挟一些商家企业就范暴利,这招有点类似于有偿新闻有偿删帖。 董金狮涉嫌敲诈勒索的定性会很快铁板钉钉,任其如何狡辩在铁证面前也无法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相信自有法院的公正宣判。透过本案,有几点更值得我们警醒。 是谁来给各类“野鸡协会”做鉴定?董金狮的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站上未找到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的注册信息,在民政部网站上也未看到该协会登记信息。注册地址在香港,这样的“协会”是否有资质进行监督?作为调查的主体是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和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实际上两家就是一家“机构”,这些都有谁来监定它的权威性与合法性? 是谁在推波助澜“野鸡协会”的权威性? 董金狮及其协会组织的扬名,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炒作,还有媒体的密集报道。该协会发布的信息有真也有假,作为媒体的传播新闻的“真实性”是首要的,这么多年来“食品安全与环保卫士”的董金狮的威名是谁打造的,其蕴含的“含金量”是谁给的?这值得我们反思。 是谁纵容了“野鸡协会”的生存土壤?一个以敲诈勒索为生的“野鸡协会”这么多年来却弄的风声水响如鱼得水,这么多年来那些被敲诈勒索的商家企业有几个是主动举报了的,那些监管部门是否上门稽查过?公安部通报称,根据有关部门移交的案件线索,公安部部署才公安机关成功侦破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负责人董金狮嫌敲诈勒索案,今年3月董金狮等被告人是以检察院公诉形式起诉的,这说明没有被敲诈企业原告起诉,不得不使人感到遗憾。 还有多少董金狮这样的“食品专家”仍在敲诈勒索?大家都来围剿这样的伪专家和野鸡协会,合力整治,还原净土。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大发 (推荐理由: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被广为关注的问题,在食品安全监督上也出现了真假勇士,但“食品安全卫士”居然参与敲诈勒索令人震惊。其背后的问题更值得拷问。本文拨开错中复杂的缭绕因素,抓住关系厉害的核心问题直接发问,引人深思。行文有力,直击靶心。标题醒目,扣人心弦。东湖首发后,被转 发于7月3日《北京日报》“编读往来”版头条文章。各大网站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