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1511/t3467765.shtml
上海市民鲁先生在上海地铁2号线上海科技馆站1号出口,在制止一对外国情侣在出站时逃票时,被一旁的安检工作人员的阻止。鲁先生称:“一旁负责地铁安检保安看到逃票行为置之不理,反而出来一个自称是安保的人员不知为何把我堵在了出口处。”(11月29日澎湃新闻网) 习惯对陌生人比对亲近的人更友善,这是植根于中国人潜意识的行为。因为,熟知亲近的人更了解和迁就你,你就更无所顾忌的表现真实的自我。而面对陌生人就会伪装以求获得更好的第一印象,表现出来的就是友善、尊敬和宽容。同理,国人对外国人就比对本国人要友善,如果在合理范围内也无可厚非,这是在彰显大国、东道主的魅力和文明。 但现状是国人在是非善恶、道德法规面前依旧迁就外国人。安检人员对外国情侣逃票行为熟视无睹,却堵住制止外国人不文明行为的市民鲁先生,这样明显的“亲疏有别”的态度实在令人瞠目。国人迁就外国人的症结就不是简单的“更友善”的问题了。 近几年,“老人讹人”、“撞人逃逸”、“境外旅游不文明”、甚至是“大妈广场舞”等等事件引发起社会对中国人素质的大讨论。结果是国人在是非面前固定成见,在事实依据模糊时便抨击国人素质,尤其针对国人与外国人发生冲突时,舆论呈一边倒声讨国人的趋势。中国人的民族情绪易有偏差,有非黑即白的偏见,外国人素质一定的高的,中国人素质一定是有问题的。2013年12月2日,北京街头车行道斑马线一骑摩托车的外籍男子和一过马路的中年妇女发生交通事故,这一事件的一波三折,从开始舆论沸沸扬扬给大妈灌上“讹人”的帽子,到真相揭露,外国人确实撞了大妈且出言不逊。 所以,不必“崇洋媚外”,不必有“外国人”和“中国人”概念的差别对待。这中间媒体也有责任引导舆论的,架构起中国人正确看待这两大人群的价值观念,不能片面呈现中国人素质低下、外国人高尚的图景,引导舆论走出偏见误区,树立国人民族自信心。 当然不单单是社会问题,文化也是存在困境的。外来文化涌入中国,好莱坞电影、英剧、韩流、日漫等等关乎影视、书籍和体育的文化输入极大的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认识。而,中国近年来国产剧垃圾、电影平平、动漫发展低缓的现象导致文化产业低迷,使得中国人对强国文化产生崇拜,和对自身文化产生自卑感。当意识和价值观反作用于中国人行为行动时,就表现成为对外国人的崇拜和莫名的友善。中国人不仅需要高速经济发展为支撑,还需要强大文化实力做后盾,中国亟需提升文化软实力,走出去,让中国人感受到属于自己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才能不偏执的崇拜外国。 路漫漫,中国人需要端正的是,做为东道主对外国人仍需友善、客气和宽容,但拒绝服从、崇拜和追捧。
稿源:荆楚网
作者:明硕勋
推荐理由:(西方文化随着信息化时代传入中国后,其文化、价值观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中国人在西方经济、文化冲击下,越来越崇洋媚外,使得国人对待外国人从友好便成为献媚,不利于当下中国梦中提出的走出去,所以在中国文化亟待提升影响力的前提下,媒体应该发挥正面宣传教育,使得国人不再对同族兄弟另眼相看,从而提升国人素质。首发于荆楚网,同时被人民网、中国台湾网、解放网等多家网站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