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内容: 5个月前,记者体验的17款政府App被发现部分存在下载难、久不更新、便民信息不足等问题;到了现在,部分App下载难问题已解决,但多数App信息仍然没有更新……政府App“沉睡”问题,引起舆论关注。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开发手机App本意是为了方便老百姓,但如果只开发不运营,那么这些App便成为摆设,造成资金浪费。 现代社会,网络媒体已成为大家获得信息,了解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在自媒体时代,政府与时俱进,纷纷开通政府App,一方面,能及时发布政府信息,并提供办事流程等便民绿色通道,让普通老百姓不用去各个政府单位,就能在线获得相关的信息和服务;另一方面,也方便政府自身公开政务信息,有利于公众行使知情权和监督权。可以说,政府App,既是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便民服务和监督执行的窗口。 但不容忽视的是,政府App的数量上去了,但对质量的要求却没同步进行,导致政府App成了摆设,其中部分存在下载难、久不更新、便民信息不足等问题……如此种种,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唏嘘不已。不得不说,政府App“沉睡不醒”,丢的不仅是政府的脸,还损害着政府公信力。 其实,早在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对全国网站进行普查,解决政府网站“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但是,从“僵尸官网”到“僵尸微信”、再到“僵尸App”,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并没有让群众受实惠,反而为政府徒增经费。不得不说,政府App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根本症结还在于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服务意识的缺失。“沉睡App”背后是沉睡不醒的服务意识,说到底,这其实也是一种“作风病”。 要唤醒“沉睡”的政府App,当务之急是要强化服务意识。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自觉摒弃“懒政”、“惰政”和“为官不为”的思想,只有祛除华而不实的外壳,回归便民服务的朴素本质,才能以强健的身躯,赢得群众的欢迎和信任。 政府App作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不能等、不能拖,必须从“情为民所系”的宗旨出发,强化监督和问责。“僵尸App”,“政府App打瞌睡”,这是百姓对政府网站不及时更新的形象说法。说到底,政府App“沉睡”现象其实质也是一种作风病,切不可轻易放过,更不能袖手旁观,听任有些地方部门将政府App搞成“面子工程”、“花架子”,蚕食民众权益。 作者:梁子叙 推荐理由:当前,各地政府部门相继开发手机App,其本意是为了方便老百姓,但一些部门只开发不运营,让好心办了坏事,反而让群众不满意,这些App便成为摆设,造成资金浪费,本文意在唤醒“打瞌睡”的政府App,唤醒干部为官有为。荆楚网首发,后被人民网、《黑龙江日报》以“政府App‘打瞌睡’也是一种作风病”为题转载刊发。黑龙江日报刊载链接:http://epaper.hljnews.cn/hljrb/20150818/1389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