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6-4-18 18:55 编辑
淅川克黄之升子庚墓 证明不了“楚国丹阳” 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克黄之升鼎 图
王子午鼎 图
1990年因河南淅川仓房下寺和尚岭400米内出土了“克黄之升鼎”和“王子午鼎”等能证明楚国箴尹斗克黄和楚国令尹子庚身份的克黄墓和子庚墓,轰动考古界。根据淅川所出土的这些楚国贵族墓群,专家推断认为不可能是官僚封地,推论淅川顺阳川是楚国最初的封地丹阳,楚国始都在龙城。 因为自公元前1042年周成王封熊绎五十里楚国丹阳,到楚庄王及楚康王时代公元前613-公元前552年,楚国已经走过了429-483快五百年了。专家仅凭淅川出土四百多年后的楚箴尹克黄和令尹子庚墓,就论定“楚国丹阳”显然证据严重不足过于武断?即是两座楚王墓也难论定楚国丹阳?专家任何考古学说都需要众多符合历史的证据支撑。根据出土文物论定淅川克黄墓和子庚墓是可以,要论定楚国始都丹阳在淅川,专家必须拿出淅川符合楚国丹阳、符合八百年楚国的历史证据?所以“楚国丹阳淅川说”一出即引起楚文化研究者及学术界的严重质疑?我就非常怀疑“楚国丹阳”怎么能跑到鄀国的淅川去? 经过对从淅川出土的“克黄之升”和斗克黄的斗氏家族、清华简《楚居》、淅川仓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研究后发现,古属鄀国的淅川仓房,有斗氏封地“斗邑”的可能? 克黄是楚令尹斗班之子,令尹斗子文之孙。斗克黄之名,是因为其父斗班,在公元前649年,在其父斗子文率领的讨伐黄国的大军中担任前军统帅,首先乘其不备消灭了驻守在光山大营的黄国军队,后又在楚将成得臣率兵和驻守在罗山的黄国军队战斗时,乘机率领三千人马,袭取了黄国在罗山的大营。第二年,又参加了扫灭黄国的战役。正当他们父子扫灭黄国的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斗班夫人生下一个男婴,为了庆祝他们灭黄的胜利,成王赐名斗克黄的。 克黄还有一个箴尹斗克黄的楚国要职。箴尹是楚国的谏官,关于斗克黄做箴尹还有段很感动人的历史佳话。 斗克黄有个弟弟叫斗子良,在楚国当司马,生个儿子叫越椒。子文看到侄子越椒后,大吃一惊,急忙找来子良,告诉他:“越椒这个孩子千万不可留。他啼哭的声音像狼嚎,长大以后必然是我们的祸害。谚语说:狼崽虽小,却有凶恶的本性。’这是条狼啊,快拿定主意把他杀了。子良听了这番话,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过了好一阵,才断断续续地说:我是、是他的亲生父亲,怎能忍心亲手杀、杀了他呢?”这就是成语“狼子野心”的由来。子文一再劝说,子良终不肯听从。子文对此事十分忧虑,在他临死的时候,把亲信们叫到跟前告诫说:千万不能让越椒掌权。一旦他得势,你们就赶快逃命吧,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斗子文死后,他的儿子斗般当了令尹,越椒也接替父亲做了司马。公元前626年,越椒为夺取令尹职位,百般讨好穆王,说尽斗般的坏话。楚穆王听信了谗言,让越椒当了令尹。后来越椒趁楚穆王死后作乱,掌权后即杀害了斗般和子文生前的亲信。楚庄王即位后,斗越椒叛乱被诛,斗氏遭灭族,唯有斗般之子斗克黄出使齐国未归。斗克黄在归国途中已知斗越椒叛乱被诛斗氏遭灭族之事,有人劝克黄不要回国以防不测。克黄以国事为重,毅然回国复命。楚庄王叹道:克黄死不逃刑,乃忠臣也!念其祖父斗子文治楚有功,就赦免了克黄,使斗克黄复其所,改名曰“生”,是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这时距封五十里楚国丹阳,已427年,按照自然生活规律斗克黄死葬则更晚。 从出土克黄之升鼎的克黄墓及斗子文氏族灭族历史,就算从楚武王时的斗氏始祖斗伯比算起,斗氏的历史也晚于楚立国三百多年,都没法讲通。 当厘清斗氏始祖斗伯比与斗克黄的爷爷斗榖於菟斗子文的世袭关系,终于弄清楚箴尹斗克黄为什么会葬于淅川下寺了? 斗伯比,是公元前2700年前楚国第十九任国君楚若敖熊仪娶郧国国君之女所生,斗伯比初叫比伯。若敖死后,比伯与母生活在郧国,后比伯与郧君的另一个郧女恋爱并生下一子,比伯之母以为伤风败俗将此子弃于“梦中”即被后人所称的“云梦”(存疑)。遗弃于草泽中的孩子啼哭声引来一只正在觅食的母虎,它一口衔起这个婴儿到岩下准备美食一餐。正当母虎张开血盆大口时,这个婴儿突然大声地哭了起来,此时不知是老虎母性的感觉,还是其它什么原故居然让婴儿吮吸起自己的乳汁。这个弃婴就成为了一个“虎孩”,后来被郧国国君郧子出猎时发现而抱回鞠养,并将他抚养长大成人。这个虎孩就是斗伯比之子也叫斗谷於菟的楚国令尹斗子文。 郧国国君比云夫人开明,成全了郧女与比伯的婚姻,后来比伯为楚武王执政大夫,辅佐楚武王开拓千里疆土功勋卓著,被封于“斗地”,后人以斗为氏,呼比伯为“斗伯比”。有说斗伯比的斗邑封地在郧西,具体位置不详?至今没人知道斗伯比的斗邑封地在哪儿? 把斗邑封地与相隔四代的斗氏家族,与楚庄王因忠赦免克黄使复其所、与斗克黄墓葬地及淅川仓房的地理位置,发现斗克黄墓与斗邑有关联? 古绞国地在郧县与丹江口之间。公元前700年楚武王与屈瑕征伐绞国,是问责绞侯与郧国(今郧县)合谋袭楚之罪(--据《春秋左氏传》。绞国在今郧县西北,丹江口市习家店的左绞村下绞村等地名及出土文物证明绞国地望。 古郧国今郧县地临绞国丹江口市,郧县与克黄墓直线距离35公里。而丹江口的绞国与克黄墓仅30公里。郧县与丹江口的地理位置与绞国与郧国合谋攻楚的历史发生地相符。 淅川下寺的仓房镇处丹水西岸,在902米高的秦岭余脉十步山下纵横十五公里间独立范围,是楚长城外秦鄀之边三不管地带。是楚武王灭绞后封功臣斗伯比于斗邑的理想封地。 清华简《楚居》载:“若敖酓义徙居鄀,至焚冒酓帅自鄀徙居焚”,说明楚若敖熊仪,早在公元前791-公元前764年的27年里就居住在鄀地,楚武王封斗伯比于先王所居的鄀地淅川仓房镇,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所以从楚若敖熊仪居鄀、楚武王熊通伐鄀、楚武王封斗伯比于斗邑、楚庄王熊吕赦免斗克黄使复其所、斗克黄墓葬于淅川仓房下寺系列证据,形成与斗氏有关的一个完整证据链条,证明淅川仓房镇这块几乎独立的鄀地,应为斗伯比或斗氏的封地斗邑。 淅川的克黄之升鼎,能证明是楚箴尹斗克黄之墓外,也能辅助证明斗邑封地及楚若敖熊仪居鄀的楚王居住地在淅川仓房镇。 虽然四百多年后的子庚墓斗克黄墓能证明斗邑封地楚祖居地,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哪个专家怎么说怎么论,箴尹克黄墓令尹子庚墓都证明不了楚国丹阳的? 2016年4月18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