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33803|回复: 16

京山县永兴镇南庄村易氏老屋考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6-9-19 15: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6-9-19 19:51 编辑

                                             京山县永兴镇南庄村易氏老屋考
                                                         李勋明

     易氏老屋位于京山县永兴镇南庄村七组,为江汉地区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坐戊申向壬寅(2450—650)。建筑5楹2进,宽15.2米,深17.2,占地总面积268平米。前楹深5.4米,脊高5.3米,后楹深也是5.4米,脊高5.5米,左右厢房深3.3米,长6.2米。大门为凹槽,深1.8米,檐高3.5米,后檐和厢房檐高3.2米,堂屋前檐高3.6米。堂屋比前厅地面高0.15米。
     易氏老屋为土坯墙,外观很普通,进入天井走廊,看到四壁全是精美的雕花门窗后,才让人立刻感受到这栋房子昔日曾经是显贵的大户人家。
     易氏老屋平面布局与江汉地区古民居有两大不同点:一是前厅面积小于后堂面积,江汉地区民居一般是前厅大于堂屋,而易宅堂屋大于前厅。大门至保壁深3.6米,宽4.5米,仅16平米,而堂屋深5.4米,宽8.6米,面积48平米。二是大门不是开在中轴线上,大门向右错位三米多。
     易氏老屋现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现年83岁的老人易平阶介绍,易氏老屋始建于易氏四十六代孙易履泰,易履泰是清乾隆年间举人。曾任均州学正。易履泰长子易大醇,以贡生出仕,授枣阳县训导。易履泰次子易大枞,以贡生出任赣州府通判。易大醇长子的长子易镜清,进士出身,曾任庆阳知府。易大醇的次子易本烺,道光乙酉拔贡,乙未举人。易大醇第三子易本铫,道光年间进士出身,历任四川达县、射洪知县。据《京山县志》记载,清朝的乾隆至咸丰年间,易家三代出了三个进士、三个举人,被誉为“南庄六易”。
     易氏老屋中堂还悬挂着一块 “春融绮阁”匾额,书者为蒋立镛。蒋立镛(1786-1847),清嘉庆16年状元。今湖北天门市人。生于清乾隆四十七年,卒于清道光二十二年,享年六十一岁。据说蒋立镛是易家的女婿,根据京山本土学者曾凡义的研究,蒋立镛确为易家女婿。
     中堂还挂着进士易镜清撰写的楹联: “梅岭生春鹤算频添盈海屋;蘐庭种德銮封竚晋报慈晖。”上题:“诰封孺人宗伯母王太夫人六旬悦辰”,下款:“赐进士出身前贵州大主考翰林院编修加三级宗愚侄元善顿首拜撰”。易平阶老人回忆,文革破四旧烧毁的匾额有“椿荫延禧”、“箕畴锡福”、“节茂松魁”、“冰清玉洁”、“节孝可风”、“冰雪情怀”、“巾帼名贤”等。
    易氏老屋外观不求奢华,体现了易氏家庭的低调。其建筑几百年人丁兴旺 ,功能布局蕴涵玄机,值得我们今天认真研究。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2

主题

220

帖子

232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32

IP属地:湖北省随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随州市 2016-9-19 19: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建筑风水是一问学问,可惜被挥刀自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9-19 19: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001.png

凹槽门深1.8米,呈八字形,在荆门地区大门呈八字形,易氏老屋乃第一家。
002.png


003.pn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9-19 19: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16-9-20 06:48 编辑

刘锡海古民居 191.jpg
易氏老屋正立面

IMG_20160415_121713.jpg
易氏老屋主屋,从建筑外观看很普通,不求奢华,可见易氏家族低调之风。
刘锡海古民居 199.jpg

大门抱鼓石,进去几米远就是保壁(玄关)
刘锡海古民居 200.jpg

凹槽门深1.8米,呈八字形,在荆门地区大门呈八字形,易氏老屋乃第一家。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9-19 1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60415_120011.jpg

中堂正立面,全木制门窗
IMG_20160415_115938.jpg
右厢房全木制扇
IMG_20160415_121021.jpg

左右厢房全木制扇

易氏后人易阶平



IMG_20160415_113756.jpg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9-19 19: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160415_113756.jpg
从堂门看前厅保壁门,厅屋只有一间.不像江汉民居前厅均为三间合一
刘锡海古民居 196.jpg
堂屋为三间,中堂中间特作一神龛,上悬“春石绮阁”据说蒋立镛是易家的女婿。根据京山本土学者曾凡义的研究,蒋立镛确为易家女婿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9-19 20: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庄民居”一一易家老屋
   
京山县永兴镇南庄村有一栋始建于康熙年间、保存了300余年的易家老屋,是市、县人民政府挂牌保护的“南庄民居”。被人们称为“进士之家”、有着明清建筑风格的易家老屋虽然只剩下三进,依然比较完整,保持了古色古香的原貌。
南庄易家是清朝中晚期京山第一名门望族。易家女婿天门状元蒋立镛于嘉庆十七年在给岳母王太夫人六十大寿的贺寿条屏中称(京山)“世家大族代承科目蔚然称极者首推易氏”。
易家从乾隆到同治的150多年间,出了以易履泰、易镜清、易本烺为代表的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秀才近30余人,有11人做过朝廷命官,最大的是监察御史,“南庄六易”声名远播。易履泰,乾隆庚辰举人,曾任广东广宁知县、湖广均州学正。他有三个儿子,大枞、大醇以贡生出仕任过通判之类的官,大谟虽是个秀才也貤封修职郎。易大醇的儿子易镜清是嘉庆十六年与蒋立镛同科的进士,曾任浙江御史、庆阳知府。次子易本烺举人出身,当过翰林院誊录,在方志学、文字学方面很有造诣,留下了《字证辨篆》、《云杜故事》、《春秋楚地问答》等多部著作,《字证辨篆.》收入了1994年国家出版的重点图书《续修四库全书》。据统计,易家人的著作共有51种500余卷,如今在网上书店可见到的有16部80余卷。
蒋立镛是易大谟的女婿,他在条屏中对“南庄”这个庄园有较详尽的描述。“……南庄为弟子读书之所,距家里许。植松、杉百余本,杂以桃、李、梅、杏、芰荷、兰蕙之属,俾得游息其间。四周石垣缭之,前通一门,不禀白不得出……”从蒋立镛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石墙环绕,松杉并茂,桃李芬芳,兰荷点缀、有山水造型的人造园林。同时可以看出“南庄”是指“距家里许”的一个庄园,因坐北朝南故称南庄,是“子弟的读书之所”。这个庄园实际上在如今被称作“南庄上”的这个湾对面的陈子山上,至今山顶上尙存学宫、凉亭、墨池等遗址。而“家”应该是现在“南庄民居”所在地。时间一久,学宫毁了,人们就将这个自然村称作“南 庄上”了。
保存到现在的进士之家即“南庄民居”始建于康熙十七年(1698)。易履泰发迹后于乾隆年间进行了整修扩建,如今虽然拆了几进,依然比较完整。虽是土木结构,“朝门”却是灰砖砌筑的“金包银”墙体。条石门框,雕花石门槛,“门当”,“户对”保存完好。青石板砌筑的天井两边是镂花木板镶嵌的厢房和学屋,学屋门楣上有“课花觅句”、“倚剑暝天”八个蓝色篆字。天井后面是正厅,木柱间镶嵌镂花隔门,正面墙壁前的两根抱柱上有易镜清贺伯母王太夫人六十大寿的抱对:“梅岭生春鹤算频添盈海屋;萱庭种德銮封伫晋报慈晖”,上方是“春融绮阁”大匾。古色古香,雅气十足。真不知道这些“封资修”的玩意儿是怎么逃脱倒海翻江的文革灾难保留到现在的?而易家数代文人学士留下的大量珍贵古籍善本、文人字画却被造反派用两台“290”拖拉机拉到王场管理区燎之以火。蜗居于易家老屋60余年的易平阶老先生又是如何于文革烈焰中火中取栗,巧妙地保存了蒋状元的贺寿条屏和其父蒋祥墀为亲家母王太夫人亲书的寿联呢?真是匪夷所思啊!
易平阶老人怕自己不能保存这段历史,上世纪80年代初慷慨地将这两件珍贵文物捐给了县博物馆,为研究易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易平阶还偷偷地保留了一些零星资料,如我们发现的“乾隆举人试卷”。他还说有易本烺的手迹,却秘不示人,说被儿子带到深圳去了,我们想求得一副照片,但总是推三诿四。不能怪人家,他们被文革吓怕了,改革开放30多年了,还有噩梦惊魂,可见一场社会大动荡的余震还像幽灵般没有完全消失,多么可怜的老实农民啊!
我多次到易家老屋采访考证。有一次,易平阶老人挺知心地对我说,易家的“诰封”一直没有见到,文革抄家时也无此物。他估计可能收藏在神龛后的夹墙内,因为其他地方都找遍了。我说何不将夹墙拆掉?他怕影响建筑结构不置可否。“诰封”是皇帝对官员们的直系亲属一种荣誉性的封赏文书,也就是“圣旨”。易家被“诰封”的男女前辈共有20多位,“诰命夫人”就有10个,光绪版《京山县志》对此记载甚详。如果能见到实物,对这种“封赏文化”不是能有更直观的感受吗?
虽然残存的“进士之家”已成危房,但主体建筑还比较完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是没有被毁灭神州生灵的肆虐洪流吞噬的一叶孤舟。
南庄,这个在清朝中晚期风光了150余年的自然村,是永兴地区极具开采价值的历史文化富矿。当年的南庄多么辉煌啊,如果我们将想象的触觉穿越时空隧道,追溯到嘉庆十七年,就是在这个进士之家,两个进士同为王太夫人贺寿,特别是状元驾临小县,京山、天门的知县僚属能不攀高结贵附势趋炎吗?当时的南庄定然是宦友高朋,齐聚一堂,寿灯高悬,摇红曳彩,管弦绕梁,觥筹叮咚……
如今的“进士之家”已东倒西歪岌岌可危,易平阶老人怕房屋倒塌已搬到王场亲戚家居住。他曾对我说:“在外打工的孩子们赚了点钱,想将老屋拆了盖楼房。”我说:“这是万万使不得的!”
现在,易家老屋在风雨中飘摇。倘若易平阶先生的儿子不顾阻拦真的拆了,后人岂不会骂我们吗?连被人们视作洪水猛兽的文化大革命都躲过了的、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南庄“进士之家”竞在新世纪的和谐盛世中消失,这像话吗?希望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参考资料:光绪版《京山县志》
          《易氏族谱》
           蒋立镛《贺寿条屏》
           网上有关资料
在写作过程中采访了易平阶和易平宇先生。
京山  曾凡义  2016.5.13.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9-19 20: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门蒋状元确实是京山易家的女婿
     京山县永兴镇南庄村的易家,在清朝乾隆至同治的100多年间出了一个进士、3个举人、七个贡生、九个秀才,有11人是朝廷命官,最大的是翰林院编修和五品知府,是当时京山县最为显赫的一个家族。长期以来,易家后人都以出过状元女婿为荣耀,流传着不少关于蒋状元的传说。虽然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但没找到真凭实据,总是心存疑虑。笔者研究易氏家族多年,对状元女婿一说未敢妄自肯定,总是以传说概之。如拙作《蒋状元与南庄易家》、《偶然发现天门蒋状元夫人确实姓易》皆如是。这次在京山博物馆见到了嘉庆十七年蒋立镛贺岳母王夫人六十寿辰的十二块条屏,约1000多字。不仅表明了蒋状元的女婿身份,还对南庄易氏家族有十分详尽的介绍,现在终于可以作出定论,蒋状元确实是京山南庄易家的女婿。请看条屏照片。
     条屏1  提款为“恭祝  诰封孺人易岳母王大孺人六十寿序”条屏12的落款为“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蒋立镛  顿首”这就十分清楚地交待了蒋立镛的身份和与易家的关系。
      整个清朝200多年间,湖北只出了三个状元,一是黄冈的刘子壮,二是天门的蒋立镛,三是浠水的陈沆,可见一个状元多么难得。蒋立镛(1782一1842),字序东,号芝山,又号笙陔。嘉庆十六年(1811)殿试中一甲第一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国史馆纂修、协修,朝考阅卷大臣,内阁学士。为官时曾协助家乡治理水患,善书法,对前人墨迹收藏颇多,著有《香案集》。蒋氏家族从他的父亲蒋祥墀起连续五代进士,两登鼎甲(蒋立镛之子蒋元溥于道光十三年(1833)中一甲第三名进士,即探花),是天门名噪一时的书香门第名门望族。据有关资料介绍,自蒋祥墀开始就与南庄易家有着往来,蒋立镛中举前已娶易大谟之女为妻。
      祝寿条屏的内容记述了易家很多不为现在后人所知的事。先看条屏1“吾邑(天门)与云杜(京山)接壤,自五华山(天门皂市)逶迤而西,重峦叠嶂绵亘数百里,其间代承科目蔚然称极盛者,首推易氏。镛以子婿故 悉其冣审(最清楚,笔者注).明朝京山出了43个进士,清朝只出了13个进士。而进士、举人、贡生出的最多,在朝廷做官最多的是南庄易家。
      再看看易家科举中仕的情况。祖父易履泰,字旋吉,号眉川,乾隆庚辰举人,曾任石坛教瑜、汉阳府教授、广东广宁知县。告归后居家十载,著有《果能堂初集》、《果能堂语录》等,年78卒。他有三个儿子,长子静亭即易大枞,乾隆年间增贡,曾任赣州府通判。次子穆亭即易大谟,秀才出身。三子后斋即易大醇,以廪生贡成均,授枣阳训导。易大枞有本辉(秀才)、本爌(贡生,按察司照磨)两个儿子。易大谟有本瑛(字珊屏,贡生,石首训导)、本煌(贡生按擦司照磨)、本煊(秀才,其子良才举人)等三个儿子。易大醇有镜清(字本杰,号莲航,进士。其子崇阶贡生,达县知县)、本烺(举人,国史馆誊录,是易家最有造诣的大学者)、本铫(秀才,捻军犯境时战死)。崇子辈以下还有不少廪生、秀才,不一一列举。
      条屏2:“甲子冬,既与内子拜别后堂束装来京。又二年,内兄珊屏(本瑛)以谒选来。又二年,珊屏之同祖弟莲航以赴礼闱试继来。辛未(1811年)莲航与镛同举进士。孺人闻报时,喜其侄之成名,并喜镛之能与其侄之相与成名也。”从这里可以看出,蒋立镛于1804年22岁时中举后,就进京到父亲蒋祥墀府上继续读书备考,从时间跨度看应该是考了两次。易镜清“以赴礼闱试继来”也是考了两次,于1811年与蒋立镛同中进士。易本瑛是以贡生来京应京兆试,不是会试,落了榜。因为他们是姻亲关系,易镜清与易本瑛来京可能都住在蒋祥墀府上。
     条屏3,“镛窃记甲子(1804)迄今,违孺人之训者九年,而孺人年已六十矣。莲航供职薇省(任内阁侍读),八月某日为堂上人开五旬双寿之觞,珊屏昆季亦必有以寿孺人。乃莲航告镛曰,适得家言,严君以祖母在堂辞不为寿。并述孺人之意,以辞镛之为孺人寿。”记述了蒋立镛欲为岳母办六十大寿和易镜清为父母办五十大寿的想法。由此看来,王夫人比易大醇夫妇年长十岁。这时易履泰之妻余太夫人还高寿在堂。王夫人的六十大寿是在蒋立镛和易镜清中进士的第二年举办的,两个进士一齐来为王夫人祝寿,当时的易家大院是多么热闹风光。
     条屏4,“孺人系出琅琊(山东东南部)望族,年及笄,归我岳父穆亭公”王夫人出身于山东官宦之家,怎么能会和京山南庄接亲呢?估计是易履泰在外当官时与王夫人的父亲是同僚或者朋友关系。过去的婚姻是讲究门当户对的。
     条屏5“方眉川公官教授时,三人迭往侍养,孺人事姑余太孺人尽孝,即以姑命持家政,掭井□(此字模糊),勤纺织甚得欢心。迨眉川公授广宁县尹,伯叔眷属俱奉太孺人来署。孺人与穆亭公摒当门户,井井有条。”出身大户人家的王夫人知书达理,有较强的治家能力。在易履泰刚开始当官时,三个儿子和媳妇轮流去伺候老人。唯王夫人最具孝道,余太夫人最为器重,让她主持家政。她尽心竭力,还勤于纺织甚得老人欢心。易履泰在广宁县任上时,老大、老三及眷属都随父母去了广宁,王儒人与易大谟在南庄家中独当门户,将一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管理的井井有条。
     条屏6,“…己而眉川公解组归田,筑室于陈山之阳,日与俱孙欢愉。孺人则朝餐夕膳,手调以进一家团圞之乐……睽次家人,以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也。孺人妯娌三人,人各男女七八人,婢仆佣厮……”
      易履泰告老还乡后,在陈子山南大兴土木,建起了一座易家庄园。现在见到的易家老屋是残存的一部分。那时候四世同堂,易履泰的三个儿子都已成人,各有七八个子女,加上婢仆,是一个几十人的大家庭。王夫人主持家政,老人早晚的饮食都是她亲手调制,极尽孝道。从贺词中还可以看出王夫人有两个女儿,“其志不同行也”,是说女孩子们只埋头于读书和女红之事,是不管家务的。一切家务主要由王夫人操心料理,是一个十分贤良的媳妇。
      条屏7一8,“……又数年,伯以豫章库使去,叔以枣阳训导去,老人甘旨之奉肩任一身。而诸侄子女留而未去者悉依孺人左右,视如己出。其己女曁侄女之已嫁亦必时加存问,而究无尺帛寸缕之私。”
      几年后,老大易大枞到江西任库使,老三易大醇到枣阳任训导,公公婆婆的奉养责任全落在王夫人肩上。在众多的侄儿侄女中没有与父母同去的,仍然依附于王夫人身边,视若己出。对自己的和已出嫁的侄女也关心备至,没有一丝一缕的差别。
      条屏9,“……南庄为子弟读书之所,距家里许中植松、杉百余株,杂以桃、梨、梅、杏、芰荷、兰蕙之属,俾使游息其间,四周石垣缭之……”南庄庄园是子孙读书的地方,距老宅里把路的地方有一个较大的园林,种松、杉百多株,还有水池,种有莲藕、菱角,也有春兰蕙兰等高雅花卉。用块石砌了一圈围墙,一般人不能进去,可见是一个十分气派的花园。
      条屏10一11,“……昔吕原明甫十岁,申国夫人教极严,市井里巷郑卫之音,未尝一接于耳;不正之书非礼之色,未尝一接于目。故公之德器大异于人。今孺人之教若此,不宜其克昌厥后乎?长君珊屏以名诸生就选广文,丁卯(1807)一应京兆试,荐而未售,旋出……”这里用申国夫人教子的典故比拟王夫人,赞扬王夫人的教育方法不在申国夫人之下。易履泰将易家庄园命名为“鱣堂”,珊屏(本瑛)应京兆试落榜在此都予以记载。
      一条屏11一12,“……孺人撝谦益下……上慰九袠起居之心,下以励封鲊丸熊……振济贫乏虽厚费不之惜……以博德施仁,后福者至矣。他日珊屏昆季联翩捷步看花……同官京师……显亲扬名……孺人且安舆迎养鱼轩,而镛亦得从莲幕里瞻……
”由于有些文字漫漶,难窥其全文,大意是王夫人敬上益下,此时,易履泰之妻余太夫人尚在,已近九十岁,王夫人上慰老人之心,下亦扶贫济困不计花费的多少。由于她广施仁德,后福将要来临,珊屏及诸侄子都学业有成,定当捷登金榜,任官于京师,达到显亲扬名的目的。到时王夫人将安详地坐于车中于养鱼轩迎接他们的到来。将立镛也将从莲花编织的幕帐里瞻仰孺人的风采和惬意。这是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果然不出所料,易家不仅出了易镜清这个进士,当京官的还有易本烺,其他侄儿也有不少是朝廷命官。
      蒋立镛的贺寿条屏,不仅对岳母王夫人的阃范懿行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赞誉,对易家从易履泰起的三代人的脉络也有十分详细的梳理。这三代人确实颇有建树。到第四代“崇”字辈开始衰落。只出了一个举人易良才,一个贡生易崇阶。第五代的“德字”辈连秀才也没有出一个。直到第六代的易修叙才上了个黄埔军校,当了个少校小官,解放后曾 任湖北省参事室参事。贺词对易家老屋的的兴建、规模也有较细致的描述,这是易氏文化的一份很重要的资料。
     京山在清朝虽然没有出过状元,但出过状元夫人,出过探花的母亲(蒋元溥为易夫人亲生),南庄易家有十分丰厚的状元文化。
   
    说明:1、蒋立镛的贺词条屏是易家老屋主人易平阶于1983年捐献给京山博物馆的。
          2、蒋立镛的父亲蒋祥墀有一幅为王夫人贺寿的对联,现藏京山博物馆,以后再介绍。
          3、括号内文字为笔者注。
  
       京山永兴镇   曾凡义   电话  13597983277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9-19 20: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蒋传燮朱卷

                              一一天门蒋家与京山易家姻亲关系的又一佐证

     最近,有幸见到了天门状元蒋立镛的曾孙蒋传燮的一份朱卷,卷中对蒋家与易家的姻亲关系表述非常清楚。  

     天门蒋家五代出了五个进士,有蒋祥墀(乾隆进士),其子蒋立镛(嘉庆状元),立镛子蒋元溥(道光探花),元溥子蒋启勋(咸丰进士),启勋侄蒋传燮(光绪进士),蒋家是天门的名门望族。   

      蒋传燮,字理堂,号和卿,蒋立镛曾孙。生于咸丰丁巳年(1857),光绪十一年乙酉科中举,次年丙戌科进士,分发四川任蓬溪县篆,后升任四川雅安县令。

      蒋传燮中进士的朱卷,关于谱系叙述中有:“曾组蒋立镛,嘉庆甲子科举人,辛未科一甲第一名进士。妣易氏,乾隆庚辰科举人、广东广宁知县讳履泰公孙女;庠生貤赠修职郎讳大谟公女;增贡生江西藩库大使讳大枞公、廪贡生枣阳县训导讳大醇公胞侄女;廪贡生石首县教谕讳本瑛公胞妹;候选按察使照磨讳本煌公、国(子监)学生讳镜逵公胞姊。”   

    朱卷中关于谱系的记述与《易氏族谱》是一致的。从中可以看出易夫人的祖父易履泰有大枞、大谟、大醇三个儿子,易夫人是老二大谟的女儿,上有哥哥本瑛,下有本煌、镜逵两个弟弟。这是蒋家与易家姻亲关系的佐证。

    什么是朱卷呢?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考试制度和考试规则。明、清以来,考举人的乡试和考进士的会试分朱、墨两卷。考生的试卷用墨笔撰成,称墨卷。为防止阅卷官员徇私舞弊,将考生的试卷由专人用朱笔誊抄一遍后送呈阅卷考官。这是一个工作量很大的工程,往往抽调大量州府县书吏抄录,每人每天必须完成三份朱卷。如此,阅卷大臣就分辨不出沾亲带故者的笔迹了。

    朱卷分三个部分。一是考生履历,根据族谱填写祖宗数代的传承关系。主要是有功名和官衔的,如“祖父×××”,获得过什么功名,当过什么官。祖母家出过哪些有功名、当过官的人。比“阶级斗争”时代调查祖宗三代还复杂。如果考生的直系亲属里没有获得过功名或当过官的人,也要填写传承关系,兄弟侄辈、母系、妻系均在加载之列,比族谱还详细。第二部分是“科份”,从启蒙的业师一直到朝考的主考官、同考官、阅卷大臣的姓名、籍贯、官阶与批语。还有考生本科中试名次等。如蒋传燮的会试主考官就是大名鼎鼎的翁同龢。

     第三部分才是考生的文章,上面有阅卷大臣的圈点和批语。蒋传燮此次会试文章的题目是“其倚于恒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这是《论语》里孔子的学生子张问“行”于孔子,孔子说了“言忠信,行笃敬……”的道理后强调关键是要“倚于恒也”。子张为了牢记,写在自己的腰带上。

     放榜后,考生可以索回朱卷刻印赠送亲友以显其名。不是像现在的学子,高考一结束就将课本、资料抛向天空,如天女散花般地喧泄三年来的压抑。

    由于允许考生自由处理朱卷,故民间保留有少量的朱卷,族谱中也多有收录。如笔者曾经发表的《京山发现乾隆举人试卷》中的易履泰的朱卷,是他中举后刻印的。但这是一份不完整的朱卷,因为缺少上述两个内容,只有应试文章。可能是时间久远丢失了,也可能是刻印时省略了。

     一份完整的朱卷,不仅可以看到考生文章的斐然文采,还可以了解他及其直系亲属的身份、经历,是研究考证历史人物的很重要的资料。


京山 曾凡义

  2016.9.9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4

1652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李淳风后生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9769
QQ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州市 2016-9-19 20: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4月25日,记者在京山县永兴镇南庄村易家老屋主人易平阶老先生家见到了一份乾隆年间的举人试卷(如图)。
  据易平阶老先生介绍,这份试卷是先祖易履泰于庚辰年(1760年乾隆4年)应乡试的举人试卷。此卷为32开,共三页,试卷左緣有“乡试朱卷·庚辰科”字样。试题是“子曰赐也女非非与”,是《论语》里孔子与子贡的一段对话。原文为“子曰:‘赐也,女以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翻译成白话就是:“孔子说:‘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种根本做学问,将它们贯彻始终的。’”题目的意思应该是:孔子说,告诉你们呀,做学问不能像子贡想象的那样。题目下署名“易履泰”,名字上面有朱笔题的“京山三十七名”字样,应理解为“湖北省第37名是京山人”,京山不可能一次考上这么多举人。易履泰在文中以“一以贯之”展开,旁征博引,提出了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内在的东西,环环相扣,论证严密,富有文采。试卷约1000多字,上面布满了朱笔圈点和批注,显然不是原始试卷,古代的试卷都是一整张,应该是考试过后官府或书商汇集成册刻印,作为优秀文章供学子们学习模仿的,那些朱笔圈点批注当是塾师用毛笔加上去的,因为不是印刷体。由此试卷可了解当时科举制艺及版刻图书出版发行的一些情况。
  查光绪版《京山县志·制科》,易履泰为乾隆庚辰举人。《易履泰传》中介绍,曾出任汉阳府教授,广东广宁知县、均州学正等,颇有政声,著作有《果能堂诗集》《周易指掌尚书阐义》等。
  易履泰是“南庄六易”中的前辈,他以下四代共出了一个进士,三个举人,七个贡生,九个秀才,有11人在朝廷做过官,是一个显赫的家族。他的长孙易镜清是嘉庆辛未年与天门状元蒋立镛同科的进士。次孙易本烺是嘉庆乙酉举人,是学术造诣最高、对文字学很有研究的大学者。文革期间大破“四旧”,易家存放的图书、字画被装了满满两车拖到王场管理区焚毁,真不知易平阶老人是用什么办法将这份举人试卷保留到如今的。(记者李凯 通讯员曾凡义 董国华)

读史,读世,观天,观地,观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