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9-9-6 19:13 编辑
勘误破译随州文峰塔M1曾国墓曾侯攑(與)编钟179字长篇铭文还原随国史 --被湖北文物考古专家们考乱套的曾国成历史考古遗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自2019年8月30日连续收看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播放“随州枣树林曾国墓地”一至五集电视专题片后,第一次认真的关注随州的曾国考古一周来收获颇丰,创下三天勘误破译曾候导(得)、曾公猥(求)、曾候攑(舆)三位曾公曾候错误的佳绩甚慰。 知悉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在随州文峰塔抢救发掘的M1号墓出土带有"曾侯與"铭文的编钟有179字长篇铭文后,开始查阅“随州文峰塔m1(曾侯与墓)、m2发掘简报”等于“曾侯與"编钟铭文相关的研究资料。 曾侯與编钟铭文中出现“左右文武” 特别是读到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对曾国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及《曾国历史与文化——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中揭开一个个曾楚之谜后,觉得非常滑稽可笑?方勤在没有完全厘定曾侯與编钟铭文的情况下,仅从随州文峰塔曾侯與墓地出土编钟铭文中在谈到其祖先的历史时的“左右文武”一语,就断然论定铭文中的“文武”是曾国始祖为南宫适,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的重臣,从“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认为揭开了一个个曾楚之谜及曾国的发展历史。 研究发现“随州文峰塔m1(曾侯与墓)、m2发掘简报”中179字的“曾侯與编钟铭文”大量译文多采取加括号一字多译的方式发表的,最搞笑的是方勤所说的“左右文武”根本就不是“左右文武”而是“若若文武”。汉字“左右”从甲骨文金文篆书至今千年传承有序,左字右字之上没有草字头部结构,不信你可以彻查“左右”资源传承。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古人书写自由,不管口部写在左还是右,都是右字,同“司母戊”与“后母戊”的司后之争道理一样,所以与若字相符的编钟铭文当为“若”字。另外,根据左右前后关联句释读断句后发现曾候舆编钟铭文中的“文武”,是“文臣武将”和“文武百官”的“文武”,根本扯不上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文武,发现方勤的“左右文武”之说,闹出了考古史上的天大笑话。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文峰塔M1(曾侯與墓)、M2发掘简报”179字编钟译文 图
2014年04期《江汉考古》随州文峰塔M1(曾侯與墓)、M2发掘简报,对编钟铭文一一作就解读。2014年10月4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董珊教授在“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发表“随州文峰塔M1出土三种曾侯与编钟铭文考释”,对简报铭文做了减少括注和造字用通行字写出的处理。 董珊释译曾侯與编钟铭文:唯王五月,吉日甲午,曾侯与曰:伯适上谔,左右文武,达殷之命,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此淮夷,临有江夏。周室之既卑,吾用燮就楚。吴恃有众庶,行乱西征南伐,乃加于楚。荆邦既残,而天命将虞。有严曾侯,业业厥声。亲敷武功,楚命是请。复定楚王,曾侯之灵。于穆曾侯,壮武畏忌,恭寅斋盟,伐武之表,怀燮四方。余申固楚成,改复曾疆。择予吉金,自作宗彝。龢钟鸣皇,用孝以享于予皇祖,以祈眉寿,大命之长,其纯德降余,万世是尚。 笑过之后,开始全面系统的甄别研究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與编钟179字长篇铭文,决定从铭文文字源头核实查源的考释入手,仔细认真研究铭文文字所记载的曾国历史。经过几天不眠不休的认真研读考释,终于在2019年9月5日12点之前,查实所有与铭文文字相符对应的甲骨文金文篆书字源,系统完整的勘误破译出“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與编钟179字长篇铭文”。 仔细甄别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與编钟居然在已公布的164个铭文中发现不止43个错释问题,释错率居然高达26%以上。很搞笑的是参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董珊教授,居然把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应该正确放在前面的如“正(五)肫(纯)、政(征)、业业厥声(爷爷噘孙)、砖(敷)、旁(方)、肫(纯)惝(尚)字,反而把正确的又给改错了。 想起来都感觉好笑:一边儿是考古专家,一边是北大教授,在面对古文字的时候,居然这样游移不定不知对错?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考古专家面对青铜铭文,不是以文字的笔画对错为标准,而是像幼儿识字一样识字不识字肯住半咋子的靠猜字释译,更有专家更是天马行空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敢于抛开铭文文字,首先考虑牵强附会的顺出个通顺的句子?无根据的一言跨千年的考古论定?试想这样的考古离真实的历史有多远?试想一篇百余字的文章中,一百个字有二十六个错字是个什么概念?这样的考古如何能考出出编钟所记载的曾国历史原貌? 2019卧马先生勘误破译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攑(與)编钟铭文译文对比图 2019年9月5日卧马先生勘误破译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攑(與)编钟铭文译文:唯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攑曰:伯簉上谔若,若文武远压之,命关,毁天下王,遣命南公,萦尹塗土,君圻淮入,览有江涛。周室之既卑,叡用燮谪,楚吴,恃有众庶,行嚣西政,南伐乃加于楚。荆邦既骗,而天命将误。有岩曾侯膳尹,听亲塼武,攻楚命是为,遵毁楚王。曾侯之腊穆,曾侯装武、畏忌、恭尽、斋盟,伐武之函,怀燮四旁余辇,图楚成,孜遵曾疆。择悻吉金,自韶宗彝。龢钟鸣媓,用孝以享,于辟皇祖,以祈眉寿,大命之长,其肫譓坠唋,万牃是惝。 以上关于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攑(與)编钟铭文的破译,之所以敢言勘误,是因为已经全部找出与曾侯攑(與)编钟铭文相符的文字,找到湖北省文物考古所专家所译文字与铭文不符的文字例证。译出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攑(與)编钟的铭文,有了准确的文字为依据,再来解读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攑(與)编钟就很容易了。 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攑(與)编钟铭文解读:在曾侯攑为王的某年正月甲午吉日,曾侯攑与朝中大臣们说:立国之初,周文王西伯侯下诏各诸侯国在鄀国大会群臣,伯簉(相当于宰相)代替周文王到鄀国议政,鄀国文武百官倾巢出动城门之外列队远迎,伯簉进城后下令关闭城门,天下诸侯国君王们,跟随伯簉行祭毁列祖列宗之礼后,伯簉宣周文王诏书,遣命南公括(也作适)为南方之尹,地圻千里淮河入口,包揽至长江沿岸,环萦统管陆上的塗土。当即成为周室外夷之卑位要职,随时听凭周王叡用燮谪和调遣。当今天下,楚国吴国,仗恃手下有众庶听命,行嚣于西土之政,日后,不管是楚国还是吴国,如若不同周令向南攻伐,就乘机攻打楚国。现在的荆邦楚国既然骗于周王,周王室的王命将因此贻误。幸有坚如磐石的曾侯膳之尹,时刻听命周王,并且亲政塼武,以攻打楚国之命是为,又遵毁礼拜于楚王。曾侯之与楚表面祀腊和穆,曾侯佯装不武、畏忌、恭尽、与楚斋盟,实际上伐武之函常在胸前手边,时刻伺机怀燮四旁的余辇,曾候的作为,主要目的是以图楚成王,孜孜以求的长期遵从曾之疆域地位,免遭楚国重创乃至灭国。伤痛的择吉金铸钟,以自韶列祖列宗,如龢钟鸣娥媓,用孝以享于辟皇祖,以祈祷皇祖大命之长眉寿无疆,以期肫譓坠唋万牃之惝。 严格按照破译的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攑(與)编钟铭文,真实自然的解读出的不一样的曾国历史。 曾候舆编钟“伯簉上谔若,若文武远压之”铭文,证明“无”左右文武“之说。“若、伯簉、遣命南公、萦尹塗土、君圻淮入、览有江涛”,证明南公之名得名南公之尹”,及“尹辖范围”。 “曾侯装武、畏忌、恭尽、斋盟,伐武之函,怀燮四旁余辇,图楚成,孜遵曾疆”,真实的再现,曾候舆等曾候为保疆和家国安宁,不惜隐忍,只图楚成王承认曾疆”。 “择悻、龢钟、是惝”等铭文证明,随国曾候之钟,并非为宴饮享乐之用,而是为曾之臣民铸造的殇钟和长鸣的警钟,用心之良苦令人唏嘘哀叹。 最后的“图楚成”三字,可以准确的界定,曾候舆编钟铸造的年代,当在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楚成王在位得的四十五年之间。 看完破译勘误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攑(與)编钟铭文后的解读,再看看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考古专家如何隶定的曾候舆墓。 很搞笑的是,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與编钟164个铭文中,只字未提熊壬又名轸(珍)的楚昭王之人之事,湖北省文物考古所的专家居然据《左传》定公四年所载“吴伐楚入郢之役”在公元前506年,得出曾侯與墓葬年代定为,曾侯與M1下葬的年代当在公元前506年之后。 更荒唐的还有李学勤,在没有明确干支纪年文字,仅读到“惟王正月初吉”几个个字后,就公然断定说“惟王正月”系建子的周正。“吉日”,即朔日一事,时在公元前506年,作钟应在其后。真实“神考古”啊? 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攑(與)编钟上的铭文,记载的很清楚,居然被专家们考成这样?真不敢细想更不敢多想? 曾候如果地下有知的话,看到考古专家把记载清清楚楚的曾国历史考成这样?一定会骂娘的? 篇幅的关系,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攑(與)编钟铭文译文文字详细解读将陆续发表,欢迎继续关注。
2019年9月6日 于湖北省老河口市 卧马居
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任何媒体单位转载请注明出处,任何单位媒体未得原作者同意,不得发表以“2019卧马先生勘误破译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攑(與)编钟铭文译文”为主题的相关内容,否则释为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