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9-9-13 14:41 编辑
勘误破译文峰塔M1曾侯與编钟铭文之媓譩隧唋牃辟肫惝追根溯源圆满完成举证 --被湖北文物考古专家们考乱套的曾国成历史考古遗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博物馆关于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與墓发掘已经过去十年了,关于“曾侯與墓179字编钟铭文文字的识读研究和隶定在十年后的2019年9月5日,因为“勘误破译随州文峰塔M1曾国墓曾侯攑(與)179字编钟铭文还原真实的随国史”文章,重新掀开曾国考古研究新的一页,勘误破译出的曾侯與编钟铭文内容,颠覆以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所有考古专家所研究出的曾国历史结论出现重大转机。为释所勘误破译的曾侯與编钟铭文文字之疑,以下将列举存疑的文字古今演变字例,以供公专家学者研究核查和参考。
《随州文峰塔M1(曾侯與墓)、M2发掘简报》释读曾候舆编钟译文图 2019年9月12日卧马先生勘误破译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攑(與)编钟铭文隶定版译文对比图 2014《随州文峰塔M1(曾侯與墓)、M2发掘简报》将M1号曾候舆墓6(M1:1摹本6 正面右鼓部铭文)释为:鸣(皇+允)皇,用考(孝)台(以)亯(享)于(忄+辛)辟?皇(且+口)祖,以祈眉寿,大命之长,期(其)肫(纯)德降(上余+下口)余,万殜(世)是惝(尚)。研读发现(皇+允)皇、德、降、(上余+下口)、殜等字释译文字与编钟铭文笔画不符。 研究破译为:媓,用孝以享,于辟皇祖,以祈眉寿,大命之长,其肫譩隧唋,万牃是惝。以下列举何言勘误媓、譩、隧、唋、牃等字的甲骨文金文演变字例以释疑,以供考古专家学者参考研究。 曾候舆墓发掘简报将编钟铭文释为(皇+允)和皇字均不准确,因为没有相符文字演变依据。铭文中的皇字笔画无疑,疑在右部的似纟糹幺丝的笔画,金文  。《说文解字》释丝是蚕所吐的细线。细线之纟糹幺丝均有细意。研究发现曾候舆编钟铭文中皇加纟的字比较符合媓字。 金文媓 的女部甲骨文金文篆书的写法有似纟部的笔画结构外有美女阿娜多姿多姿的细腰细意。除杨贵妃时代的唐朝以肥为美之外,古代帝王多以细腰是美女为标准选美。 《墨子·兼爱中》有楚王好细腰记载“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就是例证。带女部的媓是形声字,从女从皇,皇亦声。“皇”指帝王。“女”和“皇”联合起来表示“女性帝王”或“帝王元妃”。本义:女王或帝后。引申义国母。曾候墓铭文中用上媓字比较符合王侯将相身份地位。仔细斟酌研究认为只是把似女旁写在右的铭文当是媓字。 曾候舆编钟铭文中(言+倒写的大字+目+心)的字,发掘简报释为(言+士四+一+心)和德字,不知道专家从哪儿找到言部同心部的证据,川剧变脸似把言部的字变成心部的德的? 德字中间的四部古时指眼睛,从古至今德的眼部写法都是横写基本没有任何变化?认真查阅古今汉字de音之德只有双人旁的德,古今訁讠部没有言部之德?研究发现这个右部看上去似德之右部似意的字是譩。 譩yī古同“噫” 叹词。应答。康熙字典《广韵》《集韵》於其切《正韵》於宜切,音医。与噫同。《玉篇》不平之声也。恨辞也。《类篇》忿也,伤也。又鸟名。《本草纲目》姑获鸟,一名譩譆。《集韵》《韵会》於希切,音衣。痛声也。 虽然没有譩字演变字例,左部的言部无疑,可以参看意和憶的演变。意字金文 特别是意字篆书写法明显有似目的结构,综合分析认为似德的字更符合古同“噫”的譩字。 曾候舆编钟铭文中(阜+夅即夊+反写夊+加止)。阜fù土山:高阜。如山如阜。 盛,多,大:物阜民丰。民殷财阜。夅jiàng同“降”。 降,甲骨文 阜,盘山石阶(夅,倒写的“步”),造字本义:动词,从山顶往山下走。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步”写成“夅”。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上山叫“陟”,下山叫“降”。
陟,甲骨文 (金文 (步,前行)(阜,盘山石阶),表示在山路上行走。造字本义:动词,从山底向山顶行进。 因为降无止部,陟不同夅,研究发现这个带止带夅的字是隧字。 隧 suì 道路,特指门内当中的路。 隧字中的加两点与豕的就指的是猪,参看隧豕的演变。
豕字甲骨文 金文 shǐ猪:封豕长蛇。金文豕在动物的腹部加( A ,即“肉”)表示猪只多肉。造字本义:名词,肉墩墩的猪。 参考坠字金文 坠(墜)zhuì落,掉下:坠马。呱呱坠地。往下沉:下坠。与编钟铭文右上部繁体的队字笔画相符。 隧古同“燧”,边塞设置的守望烽火的亭子。〔隧道〕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路。亦称“隧洞”。《周礼·冢人》——以度为丘隧。《礼记·丧大记》郑注曰:「礼,唯天子葬有隧。」隧,即墓道。在曾候舆墓葬铭文中国发现隧字是符合古代礼制。 曾候舆编钟铭文中明明很清楚是召加辛的辟字发掘简报首释为(忄+辛)后边是补释为辟还加个问号?想想看(忄+辛)有口部吗?还有肫惝牃唋,肫惝牃的笔画几乎和现代汉字没什么区别,真不知道考古专家为什么补充个纯殜世尚?汉字中有不少没有肫惝牃字?估计专家不指鹿为马不张冠李戴显示不出水平似的? 辟 bì君主:复辟。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辟召。辟引。辟书。辟除(征召推举授官)。辟举。古同“避”,躲,设法躲开。古同“睥”,睥睨。 肫 zhūn禽类的胃(亦称“胗”):鸡肫。诚恳、真挚:肫肫。肫笃。肫chún古代祭祀所用牲畜后体的一部分。古同“纯”,整体,全。精细致密:“缪缪肫肫,其事不可循”。祭祀之肫比纯更符。 惝 chǎng 僴 失意的样子:惝然。惝恍。 专家释为“殜”的字,左部笔画明显不是歹部而是“爿”部,更不是没有“爿”部的世字?汉字中又有爿部的牃字。牃dié床板。牃字有祭台之意,与前文的万字组合为“万牃”比“万殜”更符合行文内容。 再说说,古同吐的唋,金文写法是(上余+下口),搞笑的是考古专家好像不知道古文字书写自由似的,古时口在余下余上余左余右它都还是唋。专家硬是拼造出一个(上余+下口)的字解读外另释个余?看到所造出的(上余+下口)金文写法的古字就想笑,这样释读反而照葫芦画瓢,字典又查不到这样写法的字,反而跟没释一样,补释的余字,缺少了口字不知专家又作何解释? 对于简帛青铜铭文等出土文物古文字考古,从曾候舆编钟铭文中对肫惝牃唋等的解读,发现文字考古专家缺少基本的文字甄别辨识基础和很不自信外,发现考古专家似乎还在按照自己的想象和主观意识在解读?为达到他们臆想的目标把明明已经释解正确的文字,画蛇添足的在括号里补充一个或几个字?有意释读成他们想当然所需要的文字?这样以来就燕子篡改了原汁原味的古文物的文字信息,无疑在伪造编造历史?所以认为不管任何考古专家唯一的权利就是严格尊重出土文物的历史原貌,这样才能真实准确的还原历史。 自2019年9月1日至今鏖战十天,再次发现濒、號、譑、撵、譩、隧等字有误本文予以更正。经过十多天逐字逐句一笔一画的反复甄别查源终于圆满完成举证释疑,共破译43字暂告一段落,吾之举证虽然暂停,曾候舆编钟铭文的研究不能停,欢迎专家老师继续关注参与曾候舆编钟铭文的后续研究,欢迎纠错指导为谢。如发现新的错误核准后迅速予以更正。
2019年9月12日 于湖北省老河口市 卧马居
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任何媒体单位转载请注明出处,任何单位媒体未得原作者同意,不得发表以“2019卧马先生勘误破译随州文峰塔M1号曾侯攑(與)编钟铭文译文”为主题的相关内容,否则释为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