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9-9-17 09:24 编辑
2019卧马先生勘误文母尊破译叶家山斗子鼎铭文发现M65曾候谏墓为南宫括之墓确凿证据 --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和清华北大李学勤等专家不识一二《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36字斗子鼎释错一大半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2019年9月金秋真是个丰收之月,半月之内连续破译发现随州枣树林、文峰塔曾候导(得)、曾公猥(求)、曾候攑(舆)三位曾公曾候错误,并破译出十年未完整释译的“179字曾候舆编钟铭文,为初步捋清随国曾候历史脉略甚慰。中秋之即,系统研读2011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抢救性发掘的随州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叶家山西周诸侯国墓地发掘资料及出土的《斗子鼎》铭文又有重大发现。 查阅2011《文物》第11期《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的“斗子鼎”译文,及2012《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第1期清华大学李学勤、河南大学涂白奎 黃錦前、中山大学于薇等关于“斗子鼎”铭文的释译研究,发现很多与铭文文字严重不符的错误,经过多日仔细甄别研究后完整破译铭文,通过对破译后铭文释读,震惊的发现随国第一代始祖南宫括之墓的重要文字证据。 斗子鼎出土于随州叶家山M2号西周墓,鼎为分裆,柱足,立耳,满花。器身饰三组别致的兽面纹,通高20.9、口径16-16.5厘米。器内壁有36字铭文。 2019年9月16日卧马先生勘误“文母乙尊”破译叶家山“斗子鼎”铭文与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和李学勤译文对比图 2011《文物》第11期《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湖北省文物考古所专家将“斗子鼎”译为:“丁子(巳),王大祓(佑)。戊午,(十+十铭文原样写出)子蔑暦,敞(嘗)白牡一。 己未,王賞多邦白(伯),(十+十铭文原样写出)子麗(酉+麗),賞(夭+鬯)夭鬯(月+卣)卣、贝二朋,用乍(作)文母乙(阝+尊)彝。” 2012清华大学李学勤发表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第1期将“斗子鼎”译为:“丁巳,王大祓。戊午,斗子蔑暦,敞白牡一。己未,王(商+贝)赏多邦伯,斗子丽,□(赏)□卣、贝二朋,用作文母乙□彝”。 因为李学勤释译第七字为斗字后,始称此鼎为“斗子鼎”。 研究发现36字铭文中湖北省文物考古所专家将“巳、祓、佑、戊、午,(十+十铭文原样写出)、嘗、白、牡、一、白、(十+十铭文原样写出)麗、(酉+麗)、賞、(夭+鬯)、夭、鬯、(月+卣)、二、乍、(阝+尊)”二十二个释译文字与铭文文字笔画不符的严重错误。 研究发现36字铭文中清华大学李学勤不仅没发现和纠正湖北省文物考古所专家释译存在的错误外,李学勤所释译的“巳、祓、戊、午、斗、白、牡、一、(商+贝)、斗、丽、(商+贝)、赏、二、(阝+尊)”十六字与铭文笔画不符。 经过多天破解甄别于2019年9月16日终于完整破译出叶家山M2号36字铭文,一一辨识并准确找到与铭文相符的文字依据。最好笑的是,破译完叶家山M2号36字铭文后,忍俊不禁的发现清华大学的李学勤和湖北省文物考古专家们居然连幼儿园小朋友都认得的一二都不认识? 2019年9月16日,卧马先生破译随州市叶家山西周墓出土“斗子鼎”铭文为:丁子,王大祐成,长子蔑暦,敞甠。己末,王赏多邦,伯长子蔑商,奁卣贝一一朋用,作文母乙尊彝。 卧马先生解读随州叶家山斗子鼎铭文大意为:周文王四子周公旦(丁子),受文王之托辅助周武王姬发成一代周王。姬发继位后继承父王灭商遗愿,受命十一年一直沿用周文王年号,只称自己为太子(长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公元前1046年的己末之年,在一个晴空万里无云的早上(敞甠),周武王以太子(长子)之名到宗庙祭祀先祖季离(蔑暦),完成文王遗愿,灭掉商王朝后,举行建立周朝盛大典礼,为项固新政权,周武王论功行赏,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封邦建国的分封政治制度。把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并逐一赐予铜奁、铜卣与朋贝给受赏君臣享用,特作“文母乙尊彝”大山尊以记录周王朝分封天下诸侯的盛典。 破译释读完“斗子鼎”铭文,我心砰砰直跳,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叶家山斗子鼎铭文,居然记载了三千年前周分封建国的大事,令人激动不已。以下先简单的解释为啥解读丁子、祐成、长子、蔑暦、敞甠、己末、蔑商、一一、文母、乙尊彝等字句以释其疑。 从最简单的一二说起,一和二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认得。说清华大学的李学勤和湖北省文物考古专家们居然连一二都不认识是有依据的。 一和二虽然简单,书写演变从古至今几乎没有变化,说一不二就是这个原因。第一个被专家们释为一的字,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这个字儿?实际上斗子鼎铭文中的这个字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字体,估计只有这些专家能够译出一字来?被专家释为二的字,实际是横写的两个一字。因为没有二字横写的依据,分析认为比较符合连续的一一。一一是汉语的一个词语,指一个一个地,多用于动词前面,表示详细、详尽的意思。 《礼记·曲礼上》“二名不偏讳”。汉郑玄注:“偏,谓二名不一一讳也。”孔颖达 疏:谓两字作名,不一一讳之也”。《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晋陶潜《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古人多有一一连续使用的用法。当一一解也很符合铭文内容。所以专家所译的二应该是一一两个字当一一解读。 说完一二,接着说“丁子”二字。因为叶家山斗子鼎铭文第二个字笔画清晰,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的子字无疑。因在丁后专家按干支纪年之意,不管铭文的笔画是啥硬把这个子字作巳解读。 为什么把铭文中的“丁子”作周公旦解读? 因为周文王十九子中,老大伯邑考、老二姬发周武王、老三姬鲜管叔鲜,老四姬旦周文公旦,所以说铭文中的“丁子”没有错,也不是干支纪年,就是指甲乙丙丁排行老四的四子周公旦。说“丁子”是周公旦与下文“祐成”的周公辅政相符。 长子的长字 甲骨文、 金文与斗子鼎铭文中被译为斗的字更相符外,与周武王太子长子的名份相符。长子即嫡长子,古代帝王之家指太子。因周武王兄长伯矣考早逝,周武王为太子。周武王即位后第二年率大军先西行至毕原文王陵墓祭奠,然后转而东行向朝歌前进。在中军竖起写有父亲西伯昌名字的大木牌,自己只称太子发,意为仍由文王任统帅。与铭文中长子字意相符。 己末:指公元前1046年的乙未年,岁次乙未(羊年)。周军在牧野打败商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采取了以殷治殷,分而治之的办法,安抚殷商遗民采取封邦建国的方略,实行对全国的统治。铭文中的乙未年与历史记载相符。为庆祝乙未年灭商封邦建国而铸造的尊,铸造时间当为3065年前的公元前1046年。 斗子鼎铭文中的“文母”二字,笔画清晰为文母无疑。 《列女传.周室三母》:三母者,大姜、大任、大姒。文母也称“大姒,周文王之妃”。大姒者,武王之母,禹后有莘姒氏之女。仁而明道,文王嘉之,亲迎於渭,造舟为梁,及入,大姒思媚大姜大任,旦夕勤劳,以进妇道。大姒号曰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内。 研究史籍关于“大姒号曰文母”等关于“文母”的文献记载认为,叶家山斗子鼎铭文中的文母,是是指周武王之母的文母无疑。 再说说“乙尊”,铭文中的尊字左部带阝的。尊是周礼中六尊的礼制重器,不同的等级使用不同的尊。六尊为牺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和山尊。山尊也叫山罍,即今所见体形较高,肩有双耳,圈足有盖罍的尊。因为叶家山斗子鼎铭文中,没有鼎字出现,概定器物名称的只有左边带阝的尊字,所以铜器只能以尊命之。所以带阝的尊当是山尊,因为尊字前为文母乙,所以尊名当为“文母乙尊”比“斗子鼎”更符合青铜器名。 叶家山M2号墓,出土“文母乙尊”等级如此高的青铜重器,出土在随国西周早期疑是曾候谏夫人墓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线索?遗憾的是被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及李学勤等专家考译成“王大祓”、“戊午”、“白杜一”、“斗子丽”等不知所云的文字? 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规格如此高等级的“文母乙尊”出土在曾候谏夫人墓中,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与也出土有带曾候谏铭文的M2最近,符合为曾候谏夫妻合葬墓的M65号曾候谏大墓,就是第一代曾候随国先祖南宫括之墓? 为什么?因为“文母乙尊”是周武王赐给封邦建国灭商功臣的重器,不是哪个人能随便拥有的?按照常理此鼎只有葬在文王四友、灭商有功的南宫括墓葬最合适。因为器铭中有“文母”二字,所以葬在曾候谏夫人的墓中了,这样推测就比较符合为何“文母乙尊”出土在曾候谏夫人墓的原因所在。 “文母乙尊”之外,说M65号曾候谏大墓是南宫括之墓,还有一个很重要证据就是曾候谏的“谏”字?为什么这样说? 谏字的造字本义,是臣子批评或忠告君王。《说文解字》:谏,向朝廷进言。我第一眼看到曾候谏的谏字就眼睛发亮如同看到南宫括? 综合研究叶家山已经发掘的墓葬排列及出土M65号墓葬出土龙形鉞等象征权利的高等级文物,研究发现考古专家把出土很多带曾候谏字的M65号墓的谏字,理解为曾候私名有误? 研究认为,“谏”字当是曾候的谥号,而不是名号。这个“谏”字谥号与身历文王、武王、成王三世,是周族创业时期的重要谋臣和大将,为周朝的开国元勋,裂土受封。周族的重要大臣,为周族的兴旺,周族的伐商大业,周朝的建立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文王即位之时,南宫适曾经出谋献策的南宫括非常相符。有曾候谏夫人M2号墓的西周开国重器“文母乙尊”为证,证明出土众多“曾候谏”铭文青铜器的M65号墓,就是西周开国元勋裂土受封于随的南宫括之墓。 篇幅的关系,关于破译“斗子鼎”铭文文字释疑与举证将陆续发表,欢迎关注关于随州叶家山西周墓“斗子鼎”铭文的研究。
2019年9月16日 于湖北省老河口市 卧马居
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任何媒体单位转载请注明出处,任何单位媒体未得原作者同意,不得发表以“2019卧马先生勘误文母尊破译叶家山斗子鼎铭文发现M65曾候谏墓为南宫括墓确凿证据”为主题的相关内容,否则释为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