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943|回复: 2

勘误破译叶家山文母乙尊(斗子鼎)铭文发现南宫括墓之祐成甠鬯字源其说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9-17 16: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9-9-18 09:19 编辑

勘误破译叶家山文母乙尊(斗子鼎)铭文发现南宫括墓之祐成甠字源其说
--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和清华北大李学勤等专家不识一二成甠不分《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36字斗子鼎释错一大半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富有哲理性的俗语我是笃信不疑的。能在2011《文物》第11期《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发掘简报》“斗子鼎”译文发表八年之后发现斗子鼎铭文解读之误,予以重新完整破译“斗子鼎”铭文,取得湖北随州叶家山考古墓葬年代、墓葬人等关键性研究的突破性重大研究进展功在一丝不苟和细致入微,如不在讲究细节上下足功夫,是无法解开三千多年前西周文王之妃周武王之母的“文母乙尊”西周开国重器之谜?
《斗子分襠鼎》铭文 图 2.jpg
随州叶家山M2号36字斗子鼎铭文图
湖北随州叶家山《斗子分襠鼎》译文对比图 小.jpg
2019年9月16日卧马先生勘误“文母乙尊”破译叶家山“斗子鼎”铭文与湖北省文物考古所和李学勤译文对比图
    2019年9月16日卧马先生破译“斗子鼎”铭文:丁子,王大祐成,长子蔑暦,敞甠。己末,王赏多邦,伯长子蔑商,卣贝一一朋用,作文母乙尊彝。
虽然已经重新破译“斗子鼎”铭文,但破译的对错,有没有文字依据,是考古专家和文字研究专家关注的,以下列举新破译的文字依据以释勘误之疑。
    斗子鼎36字铭文中的“丁、王、大、子、蔑、暦、敞、己、未、王、賞、多、邦、子、卣、贝、朋、用、文、母、乙、彝”22字释译无误毋庸赘言。
先说斗子鼎铭文中湖北省文物考古所专家及李学勤所释译的“白(伯)”与“乍(作)”为什么有误?
    这是个常识问题?因为古今文字演变与书写变化的缘故,很多古文字的写法与现在的文字有明显区别变化,但是不能今古混淆。“白(伯)”与“乍(作)”等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古文字的伯与白和乍与作的写法相同,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字意有别的质变。考古释译必须从古不能从今,如果从今释译的话字意全变,会把古文字释译的面目全非。所以释译早期简帛青铜铭文中写作伯与白的字只能作伯解读,写作乍与作的字只能以作解,否则就成为文理不通的错别字了。
    斗子鼎铭文第五字,湖北省文物考古所专家及李学勤都释为“祓”字?
    祓字金文虽然与斗子鼎铭文相似,但笔画细节上明显有别。
    而祐字的金文笔画与斗子鼎铭文笔画完全一致,所以毫无疑问只能释译为祐字了。
    斗子鼎铭文第六字释译的最蹊跷?从字形结构、笔画、铭文排列上看,看上去明显是似成的一个整字,湖北省文物考古所专家和李学勤跟商量过一样统一将其一分为二释译为“戊午”两个字。斗子鼎铭文中的这个字到底是“成”还是“戊午”需要深入探讨才能予以论定?
    在古文字考古学上,严格的说是不认是否是专家和是否是教授的。正确与否的唯一证据靠的是古今文字演变传的依据?
成 字. 合.jpg
成 字.jpg 3.jpg

《斗子鼎》铭文与成字甲骨文金文篆书古今演变字例对比图

    看看“成”字的古今演变,及古文成字从午,徐锴曰:“戊中宫成於中也”会发现《斗子鼎》铭文中被专家一分为二的字就是戊中有午的成字无疑。看到《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这些关于成字演变证据,您还会认为不是成是“戊午”吗?
    斗子鼎第七字是斗字还是“长”字前文已举证,以下接到说更猛的第十二个字,这个字湖北省文物考古所专家和李学勤又商量过一回,把应该是一个字的字一分为三的释读成为让人难解的“白杜一”三个字?我翻江倒海考虑了几天都没考虑明白被李学勤和考古专家释译为“白杜一”的三个字会是啥意思?
这个字到底是“白杜一”三个字还是一个什么字?请看下面可以论定的古今文字演变证据。
晴 字.jpg  2.jpg

晴 字.jpg
《斗子鼎》铭文与晴甠金文篆书演变字例对比图

    《康熙字典》夝qíng古同“晴”,天空中没有云或云很少。《字汇》晴同夝。详夕部夝字注。有了古同“晴”的甠字生日月的书写演变依据为证,基本能够认定斗子鼎铭文中的字是古同“晴”的甠字。晴和甠字可以解释斗子鼎铭文中星字左下部多出的左外弯的月字笔画。之外晴甠二字和前面的敞字组合字通意合言简意赅准确恰当。所以研究认为湖北省文物考古所专家和李学勤把一个是晴甠的一个字一分为三完全是画蛇添足难以置信。
        斗子鼎铭文第24字,上部是一个金文书写如大似夭的笔画,下部写法很穿越,三个口向上弯曲排列,连接下部略小如日似月的笔画。咋一看这个很萌的结构就像是现代人使用的炭火锅造型。
    湖北省文物考古所专家和李学勤将这个字释为(夭+鬯)字。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鬯字部的字中没有带夭的字,所以汉字中没有(夭+鬯)这个字。一开始是将这个很萌的字破译为“奁”字的。
    发现奁(奩)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泛指精巧的小匣子:妆奁(嫁资)。印奁。奁资(女子出嫁时,从娘家带到婆家的财物)。
    奁字的區部,甲骨文像众多城邑的边上有一道折形的隔墙,表示划地而治。造字本义是以界墙划分行政管理的地域范围。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折形写成“三包围”。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奁是会意字,基本字义从大,从区。“区”意为盛装食物的容器。“大”指“尺寸大”。“大”与“区”联合起来表示“大号的盛食器具”。本字原指食品容器的遗迹是“一奁饭”(一盒饭)和“茶奁”等的说法。
    奁字有《斗子鼎》相符的大人形结构外,三口、弯曲结构都有,唯独差下部如日似月的笔画结构?初步分析认为下部的月形笔画是指带腿的奁盒下部形成空档阴影的奁盒造型,最后还是感觉奁字与叶家山斗子鼎铭文的笔画有一定的悬殊?
    经反复研究回头核查才发现,这个很萌的字即不是考古专家所释读的(夭+鬯)也不是奁字,就是个“鬯”字。
    鬯chàng字甲骨文的是指高脚酒杯,的省略,表示内装香料的小香囊,表示放在酒杯里的小香囊。有的鬯字甲骨文再加,表示将装有香料的器皿用绳线系吊在空中,以便香气飘散到更大的空间。这笔画就完全与斗子鼎铭文笔画结构完全相符了,现将原释为奁的字更正为鬯字。
    笔画相符外,古代的鬯字指重大节日活动庆典用的香酒。古时候人们以鬯来庆祝胜利,部族和亲,敬天神、地祇、人神等。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有严格等级之意。鬯字在蔑商之后,与周武王灭商后以鬯酒来庆祝胜利非常相符,所以综合研究认为斗子鼎铭文中这个很萌的字就是鬯字
    更蹊跷的是,第16字、第23字一个商字内下部带口,一个商字内下带贝的两个明显不同的字,被湖北省文物考古所专家和李学勤共同释为了“赏”字? 没有了贝的商怎么会是赏字?还有斗子鼎第二个明确是子的字被李学勤和湖北省文物考古所专家释为“巳”字了?把“子”字释为“巳”字没有文字依据?
    反复研读发现赏不同商,子巳有根本性别的。研究发现湖北省文物考古所的考古专家和清华大学李学勤等专家在破译起古文字来很是随意,几乎达到为所欲为的自由程度且到了极致?好像叶家山的青铜器铭文是他们自己亲自写铸的一样,他们想咋改就咋改?直改到完全按自己臆想的意识满意为止?殊不知,经他们这么不尊重古人和文物原貌把鹿说成马把黑的说成白的一改,把古人字斟句酌写出来的文字改的自说自话面目全非不知所云不说,更要命的是,把文物应有的最珍贵的历史文化信息全都给改没了?
    这样不负责任的考古贻害无穷,真的还不如不考为好?
    关于破译叶家山“斗子鼎”铭文文字释疑与举证已经完成,欢迎关注随州叶家山“斗子鼎”研究的专家老师多多批评纠错为谢。

                                    2019年9月17日 于湖北省老河口市 卧马居

    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任何媒体单位转载请注明出处,任何单位媒体未得原作者同意,不得发表以“2019卧马先生勘误文母尊破译叶家山斗子鼎铭文发现M65曾候谏墓为南宫括墓确凿证据”为主题的相关内容,否则释为侵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637

主题

9万

帖子

10万

积分

少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0089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9-17 17: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卧马居先生不追逐名利,潜心研究湖北历史,曾国历史。您也许就是布衣先生一个,即无金钱的获取,也无权力的获利。在这个浮躁,名利社会中也许有点另类。但您留给人们的精神财富,在历史长河留下笔墨,它不会随时间流逝而遗忘。人们以后读到你的作品,会想起曾经的功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549

主题

4696

帖子

5005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00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襄阳市 2019-9-17 21: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9-9-18 09:50 编辑
面壁 发表于 2019-9-17 17:18
卧马居先生不追逐名利,潜心研究湖北历史,曾国历史。您也许就是布衣先生一个,即无金钱的获取,也无权力的 ...

哈哈 感谢“面壁”老师的关注理解和支持 不胜感激!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做点事儿的确不易?在此还要感谢这些粗心大意的考古专家们,因为他们的浮躁疏忽大意才给我留下这千载难逢的难得机遇,不然这样的考古大事轮不到我来理论是非对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4637

主题

9万

帖子

10万

积分

少将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0089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9-9-18 18: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对历史,对人类有着执著的追求精神才会如此痴迷地研究,校对,核实。并提出疑问和修改见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