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勘误破译曾伯克父鼎铭文 发现南宫括伐黎西伯戡黎的确凿文字证据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2019年9月10日中央电视台及《国家文物局》等媒体报道“中国成功追索流失日本曾伯克父青铜组器”,其中的“曾伯克父鼎”是曾伯克父青铜组器中代表证明器主身份地位的重要文物,特别是46字的曾伯克父鼎铭文记载西周时期一场战争,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经过认真观察仔细甄别“曾伯克父簋”铭文的文字笔画,研究发现专家释译的“其、娄、迺、我、仇、迺、受、於、黃、耇”十字与曾伯克父鼎铭文文字笔画不符外,专家还多译出了一个字?研究发现专家释译的“我仇”二字是一个黎民的“黎”字,将十字破译为“曰、爵、西,黎、西、得、于、菓、寿”九字,严格按照破译文字重新断句后“曾伯克簋”铭文文字不仅顺畅流利、字通意达、人物关系、铸器缘由清晰明白,而且还准确的破译解读出了周文王时期南宫括率军伐黎“西伯戡黎”的伐黎之战。 2019年8月25日卧马先生破译“曾伯克父鼎”铭文与鉴定专家译文对比图 考古鉴定专家释译“曾伯克父鼎”46字铭文为:伯克父其婁迺執干戈,用伐我仇敵,迺受吉金,用自作寶鼎,用享於其皇考,用賜眉壽,黃耇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卧马先生破译“曾伯克父鼎”45字铭文为:伯克,父曰:爵。西執干戈,用伐黎敵,西受吉金。用自作寶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賜眉壽菓寿,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破译出的“曰、爵、西,黎、西、得、于、菓、寿”九字中的“曰爵西于菓寿”前文已经做考论,参看:“勘误破译曾伯克父组器爵西铭文 发现南宫括之子曾伯克文字证据”与“2019勘误破译曾伯克父簋之菓寿黄耇捋清南宫括之子为父祝寿铸簋缘由”。以下解析破译为“黎”和“得”的文字依据。 先说“曾伯克父鼎”铭文第十六字,虽然图片不很清楚,铭文中(上部下圆上似猫耳朵造型内两横一竖有似贝+左边向左下一撇+上弯向左下一撇+加下部又)的笔画还是能够看出,特别是两个猫耳朵笔画和下边的又字结构,很明显与“得“金文演变笔画相符,却被考古鉴定专家释译为“受”了。
因为甲骨文金文篆书的受字,没有如贝似猫耳朵的笔画结构,金文得的造字本意和特殊的笔画结构,决定了“曾伯克父鼎”铭文第十六字一定是得字。 考古鉴定专家释译为“我仇”的“曾伯克父鼎”铭文第十二、十三字笔画很模糊,放大处理后勉强能够看出,(左上部撇+下一横+右上两个撇+下八+下乂似米+头向右偏的禾+人)。反复观察曾伯克父鼎铭文中这个笔画繁多的字,隐约中虽然能够找到我的部分结构,硬是找不到“仇”的影子?莫看仇字现在笔画简单,造字本意是两两个小鸟相对而言的形状的的仇字笔画很多可是相当的复杂的。
因为铭文笔画没有仇字的笔画结构,只看到像是个向右下弯头的禾字,一比较看起来松散的这两个字,上下加起来的高度与前边的“爵”和“得”的大小高度差不多,感觉两个字有可能是一个字?并怀疑这两个字像是黎民的黎字?
“曾伯克父鼎”铭文与黎字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变对比图
经过研究查找所有关于“黎”的甲骨文金文篆书演变字例,一笔一画的与铭文笔画对比后发现,被鉴定专家释译为我和仇的这两个字,除了笔画写的有点上下颠倒外,看似两字的铭文笔画合起来的所有笔画与“黎”字金文篆书完全相符。如果颠倒顺序,能够看出左上部撇下一横的横刀和右上两个撇,看出下八乂似米和头向右偏的禾人如黍米结构,特别是下部的禾上部左右,明显有向下弯折笔画,仿佛能够看出似一株成熟的黍子谷熟叶垂的样子。 综合研究铭文字形笔画结构,研究认为曾伯克父鼎铭文第十二、十三字是上下结构合起来的一个黎字。 在随州南宫括封地的随国曾伯曾候墓中发现黎的黎字,且在“西执干戈,用伐黎敌、西得吉金”句中,所以这个黎字的破译发现非常非常关键。黎字即符合铭文文字笔画,更符合《皇王大纪》记载“西伯戡黎,邘侯来援,南宫适虏邘和黎二君,迁邘侯于翟,免黎侯归国自省”的率军伐黎的南宫括了,并且能够填补周文王“西伯戡黎”早期历史记载的空白。 接下来“西得吉金”中的“西得”,可以更清晰解读“曾伯克父盨”和“曾伯克父簋”等铭文中的“爵西”,原来,南宫括的爵西之爵位,就是指南宫括西征伐黎有功,受周文王封赏的爵位。 再说下“吉金”,吉金是古代鼎彝等古器物。古以祭祀为吉礼,故称铜铸之祭器为“吉金”。以后作为钟鼎彝器的统称,清代著录古器之书,多称“吉金录”。一说,古指适于铸造各种鼎彝器的金属。古代的铜铸祭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是随随便便都可以铸造的。“曾伯克父鼎”铭文之前必言的“父曰爵西”,看似简单无关紧要,其实非常关键,是证明介绍袭封铸造祭器的合法性问题。厘清了“曾伯克父鼎”的铭文文字,就很好解读了。 “曾伯克父鼎”铭文大意是:随国,在曾伯克之父南宫括的龟寿之期,曾伯克之父说,南公家族世受周王赐封官爵。当年为父亲率西征大军,執干操戈,勘伐黎国之敵,西征有功,得铜铸吉金祭器的周文王封赏。用作寶鼎,用享于皇考恩典,并赐眉壽永命、菓寿靈終,并祝子子孫孫万年传承永寶世代享用”。 “曾伯克父鼎”铭文的勘误破译和解读,证明曾伯克父鼎及组器的铸造年代为西周早期,周文王、周武王时代。同时确凿的西伯戡黎的历史记载证明,器主曾伯克,为伐黎有功的南宫括之子。 欢迎考古文物文字鉴定专家老师们关注参与“曾伯克父组器”铭文的后续研究,欢迎多多纠错指导为谢。如发现新的错误进一步核准后迅速予以更正。
2019年9月25日 于湖北省老河口市 卧马居
声明:本文为原创首发,任何媒体单位转载请注明出处,任何单位媒体未得原作者同意,不得发表以“2019勘误破译曾伯克父鼎铭文 发现南宫括伐黎的西伯戡黎文字证据”为主题的相关内容,否则释为侵权。
|